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古董買賣的經典語錄

古董買賣的經典語錄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1 12:02:21

古董買賣的經典語錄(亂世黃金多麼精妙的一句謊言)1

大腦理解一般人邏輯。

前半句錯 後半句錯=錯

前半句對 後半句錯=錯

前半句錯 後半句對=對

盛世古董沒有價值啊

古董

首先,我問各位一個問題:“古董有價值麼”?

譬如你拿一件宋瓷。汝窯的瓷碗。

如果說“使用價值”,那真的是一點都沒有。

捧着碗吃飯,汝窯的瓷,還不如2元一個的大白碗。

現代工藝制造,釉面更光滑,雜質更純淨。

最關鍵的是,打碎不心疼。誰沒事捧着幾十萬元的碗,吃幾元錢的煮白菜啊。

如果你要說“文藝價值”,或者“考古價值”的話。那估計也不大。

人類的繪畫,已經經過了十足的進步。從“蒙娜麗莎”開始的光影畫法,到畢加索的印象畫法,幾次飛躍。

若是考古,考證的話,隻要留下照片,碎片。似乎也沒必要買個碗回家。

你再想想,但凡明器,都是從地底下挖出來的。

這個……不知道有多髒啊。想想都惡心。

反正“雞缸杯”拿來喝茶的事,我是做不出來的。

綜上所述,古董的價值何在。“因為稀缺啊”。

古董的支持者們認為,古董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

時光機器,尚未制造。你不可能穿越回宋代去。

宋代遺留下來的古物,因為戰亂,紛争,保管不當,砸一件少一件。

這是一個“供應量為負”的市場。存量緊縮,價格豈能不漲。

打住,打住,藍色的這句話,是錯誤的。

bug在于:曆史雖然在不斷摧毀古董,曆史也在不斷制造古董。

舉個例子。如果你是一個“曆史系”學生。那你穿越回漢代,是非常幸運的。

漢代的教授,課堂上就隻會考你“夏商周,春秋戰國,秦”代曆史。

如果你穿越回唐朝呢。老師就要考你“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五胡十九國,隋唐”。

穿越回明朝呢。要考“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五胡十九國,隋唐,五代十國,宋遼金蒙,元明”。

作為一個明朝人,你持有一件“宋代”瓷器。沾沾自喜,覺得“古董”一定可以保值升值。

可是真放到五百年後呢,雖然“宋瓷”更稀缺了。但是“古董”的品類卻增加了。

明清瓷器,明清字畫,明清紅木家具,無數文人墨寶又加入了新一輪的收藏。整個市場的競争,隻有越來越激烈。

古埃及從AD3100年開始,一共經曆了二十八個王朝。梳理他們,耗費了考古學家大量的精力。

那麼,請問一件十五王朝的藝術品,和一件十八王朝的藝術品。

其拍賣價格,會有巨大的差異麼?

古董買賣的經典語錄(亂世黃金多麼精妙的一句謊言)2

如果你“給古董以歲月”。它反而是毫不保值的。

古董雖然是“稀缺”的。但古董的供應,卻反而是不斷增加的。

張維迎教授說,經濟學中,根本不存在“壟斷”。隻存在“替代”。唯一的區别,在于“替代”程度的多少。

好比Nokia任何一款型号,都是有專利的。誰也不能生産。

蘋果生産的iPhone,其實是“另一種類型”的手機。靠替代擊敗了Nokia。

手機相對于“分衆傳媒”,又是一種替代。外賣相對于“方便面”,也是一種替代。

方便面巨子:“壟斷”永不存在 “替代”無所不在。

實在是非常大的智慧。

想通了“收藏流”的原理,便知道收藏流不可能賺錢。

收藏流

與時俱進,“收藏”這種事,最早是古董瓷器,金石書畫,唐磚漢語,翡翠佛像。

漸漸地,擴展到影星球衣,名人簽名,郵票錢币電話卡,Chanel限量版。

随着人民群衆物質生活的不斷富裕。“集藏”也擴散到了金融業的領域。變成了一些“較稀缺”的資産。例如:

某些“一流公司”的股票

限量版的數字貨币。

珍稀地段不可複制的豪宅。

雖然也有忽悠客戶的舉動,但關鍵還是客戶的内心。客戶願意信你,是因為客戶的内心在騷動。

有一群人,喜歡在“投資”領域,購買“不可再生”的古董。

問題是,你買“稀缺古董”能賺錢麼。收藏流能賺錢麼。

答案是:不能

以我們之前舉的“宋瓷”的例子。

宋代的瓷器,是越來越少的。但同時,也是越來越不稀缺的。

“市中心好地段”稀缺的房子。你按CBD的目光看,的确是造一塊少一塊。不可再生。因稀缺而有價值。

但是CBD本身,卻是不斷增加的!

“市區”的概念,從最早的二三條商業街,到十幾個副中心,再要遠郊幾十個開發區。

每一個“副中心”,都有其獨占鳌頭的樓王座。

從整體來看,“景觀大宅”一定是不斷增加的。

同樣道理,如果客戶想通過“定期定額”購買“藍籌”公司,那也是注定失敗的。

因為根本不存在“稀缺”的藍籌。

不需要經紀人來忽悠你。

是你自己的思路有問題。鬼話都信。

沒有任何公司,是真正優秀的。

市場的真相是,優秀的公司不停地換。每隔十年,就換一批崇拜偶像。

回頭望,哪怕僅僅十五年之前,新華書店最好賣的書,最大的造神運動,還是傑克韋爾奇,“經營之神”。

今天,你看看GE的股票賣多少錢。剛剛腰斬,前二天被趕出道瓊斯指數了。

同理,日本有四大“經營之神”。索尼松下,如日中天。

今天呢,索尼還剩多少市值?

台灣的經營之神,台塑王永慶。現在混得怎樣。

美國IT界,80年代的巨無霸是IBM,90年代是微軟,00年代是Yahoo,10年代是APPL.

昔日的超級巨無霸,不到十年就已過氣。

而蘋果呢,也大概率熬不過下一個十年。

哪裡有什麼“一生一世”的大藍籌

收藏流的盲井

收藏流,或者“定期定額”之流,是非常糟糕的思路。

意味在未來30年,你對自己的投資失去了判斷。

從概率上講,不管有沒有“惡意經紀人”。收藏流本身,買到“劣質資産”的概率是非常非常大的。

這一點,在藝術品,郵票,股票等投資上,尤為明顯。

舉個例子,前二天藝術品市場,刷出了“AI作畫”第一拍。

這是典型的“三無謠言”。沒有披露AI算法,沒有披露買家,沒有披露交易稅費。

因此,這是一筆非常“可疑”的交易。很有可能是莊家自買自賣,左手交易右手,惡意宣傳造勢。

但是在“收藏流”,這種僞劣信息,就成為了緻命的軟肋。

因為的确有“富人”,他們從實業,工廠,倒爺,不知道什麼渠道,賺到了第一桶金。

但是同時又沒有任何财商。德不配位,在金融市場,隻能當韭菜割。

這種“狗大戶”就會不停地購買陳東陽,丁紹光的畫。一幅又一幅,單向地買入。

買入以後,他也不研究“物有所值”,“流動性”。

看似滿滿一屋子的藝術品,賬面估值都很高。心滿意足。

等你哪一天走了,你的遺孀想要變現。她就會發現這滿滿一屋子的“奇珍異寶”,根本賣不出什麼錢。

集藏從本質上來講,隻有買入時燒錢。賣出時,根本毫不值錢。

隻能作為消費,不是投資。

類似的故事,已經在“集郵界”“藏書界”發生了許多次。

國内外新聞報道屢見不鮮。

在中國,無良經紀人更可能喂給你的,是“老莊股”。

那些遠遠偏離基本面,被爆炒幾十倍的莊股。通過“代客理财”,讓定期定投的狗大戶接盤。

地球人都知道,根本出不了貨的正下燙手山芋。

古董買賣的經典語錄(亂世黃金多麼精妙的一句謊言)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