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阿拉伯的位置及發展曆程

阿拉伯的位置及發展曆程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6 09:49:27

穆罕默德先知歸真後,爆發了“哈裡發”繼承人之争。“哈裡發”是阿拉伯文音譯,意思是代理人、繼承人。穆罕默德先知生前集安拉使者、君主、宗教領袖、最高立法者、最高裁判者和軍隊統帥等職務于一身。穆罕默德先知逝世後,誰來接替他的這些職務作他的繼承人,便提上了議事日程。

穆罕默德先知生前沒有留下男性後裔。他曾經有過兒子,但幼年就夭折了。

當時阿拉伯人中流行的是部落的繼承法。根據部落繼承法,阿拉伯各部落首領或族長(謝赫)的地位不完全是世襲的,而是依照資曆和能力的原則推舉産生的,麥地那的阿拉伯人與其他地區的阿拉伯人沒有什麼區别,他們不會違反這種慣例,世襲繼承的觀念對當時的阿拉伯人是陌生的,即使穆罕默德先知的兒子不先他而亡,也不一定能成為他的繼承人,繼承人問題仍将是一個棘手問題。穆罕默德先知去世時,沒有指定自己的繼承人,也沒有留下如何推選繼承人的遺囑。何況被稱為安拉使者和“封印先知”的地位,也不容他在生前就指定代理人或繼承人。《古蘭經》除了一般性地教導人們應當“通過相互同意的方式處理他們之間的事務”以外,并沒有規定如何選擇某人領導穆斯林。這樣一來,哈裡發繼承問題就成為穆斯林們争執最激烈、最難解決的一個政治問題。

穆罕默德先知逝世的噩耗傳出後,穆斯林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他們陷入了恐慌,甚至失去了常态。穆罕默德先知沒有指定繼承人,以後怎麼辦?在不知繼承人是誰的情況下,穆罕默德先知在世時不敢表露的各種思想這時都活躍起來,原先由于穆罕默德先知的威望而抑壓下去的一切政治欲望這時都驟然地燃燒起來。穆斯林們圍繞繼承權問題展開了明争暗鬥,形成了四派不同的意見和政治勢力。

阿拉伯的位置及發展曆程(阿拉伯的發展時期)1

第一派為遷士派,即古萊氏部落的哈希姆貴族集團。他們認為,他們是穆罕默德先知的同族,又是最先承認并維護穆罕默德先知的使命的人,他們最早皈依了伊斯蘭教,曆經艱難困苦和迫害,仍堅忍不拔,對先知的信仰始終不渝,同先知一起遷徙,并且是先知最親密的夥伴。所以,他們最有資格成為穆罕默德先知的繼承人,哈裡發應從他們中選出。

第二派為輔士派,即麥地那的貴族集團。他們宣稱,先知在麥加布道13年,但信奉者寥寥無幾,是他們迎來先知,保護先知,輔助先知,使正教得以迅速發展和傳播。沒有他們給穆罕默德先知和初生的伊斯蘭教提供避難之所和新的家園,沒有他們的支持和幫助,就不會有伊斯蘭教的今天。他們之中的許多人擁有資産和威望,他們的權力要求,不該受到怠慢。因此,他們主張穆罕默德先知的繼承人應從他們中選出。

第三派為合法派,即阿裡集團。他們反對選舉,堅持君權神授。他們說,安拉和穆罕默德先知,不可能讓穆斯林社團的問題由選民一來做穆罕默德先知的繼承人。他們提出先知的家人才是合法繼承人。當時哈希姆家族中關系與穆罕默德先知最近的有兩個人,即阿裡和他的叔父阿拔斯。阿拔斯信教較晚,白德爾戰役時還是伊斯蘭教的敵人;而阿裡既是先知的堂弟,又是他僅存的女兒法蒂瑪的丈夫,而且還是最早信奉伊斯蘭教的兩三名信徒之一。因此,他們選定阿裡為惟一合法的繼承人,并且說真主早已定下了繼承人,而且已經通過先知降谕下來。他們的“證據是聖裔如果實,古萊氏如樹身,果實比樹身為貴。”[2]

第四派為倭馬亞派,即麥加古萊氏部落的倭馬亞貴族集團。他們在伊斯蘭教産生以前,執掌麥加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大權,其代表人物為阿布·蘇福揚。他們長期和穆罕默德先知對立,信奉伊斯蘭教後,喪失了領導地位,心懷不滿。他們在穆斯林社團中仍有很大勢力,在經濟和政治上還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具有比較豐富的管理經驗,因而對他們的作用不可低估。後來,第三任哈裡發奧斯曼執政時的情況和倭馬亞王朝的建立,就證明了這一點。不過,他們沒有在穆罕默德先知逝世後立即提出他們的繼承權問題,而是在以後才争奪哈裡發權力的。

阿拉伯的位置及發展曆程(阿拉伯的發展時期)2

穆罕默德先知剛一逝世,麥地那的輔士,不管穆罕默德先知葬禮舉行事宜,便聚集在薩伊德家族會議廳,召開“賽基發會議”(阿拉伯語“賽基發”的意思是草棚),決定推選德高望重的阿薩德·烏巴達族長為穆罕默德先知的繼承人。遷士派阿布·伯克爾聞訊後,同歐麥爾、阿布·歐拜德等人趕到會場,提出應從麥加人中推選哈裡發。雙方争執不下,發生了激烈的争論,險動幹戈。最後,阿布·伯克爾以《古蘭經》第9章第100節中所提到的“遷士”在前、“輔士”在後為依據,證明“遷士”有優先繼承權,說服了麥地那人,阿布·伯克爾本人當選為哈裡發,塞基發會議才宣告結束。遷士派和輔士派後來結合成“聖門弟子團”。

當時,阿裡及其家人在守護穆罕默德先知的遺體,忙于喪事,沒有參加這次會議。他們得知已推選阿布·伯克爾為哈裡發的消息後,很不高興。但要改變賽基發會議上的決定已不大可能,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阿裡隻好正式承認阿布·伯克爾的哈裡發地位。

這場争奪哈裡發權力的鬥争,雖以“遷士”派獲勝而很快結束,但是,它對以後的曆史卻産生了深遠影響。它開黨派傾軋之端,肇教派紛争之始,不少重大的政治問題和殘酷的流血事件,都和它有密切關系。

阿布·伯克爾是伊斯蘭史上的第一位哈裡發,随後是歐麥爾、奧斯曼和阿裡,曆史上稱這個時期為“四大哈裡發時期”。在正統派哈裡發時期,先知生活的燈塔,不斷放出光芒,照亮了四位哈裡發的思想和行為。這四位哈裡發,都是先知親密的夥伴,又都是他的親戚。他們都住在先知最後政權的所在地麥地那,隻有最後一位哈裡發阿裡,選擇伊拉克的庫法做他的首都。他們忠實地繼承了穆罕默德先知的事業。

哈裡發是新建立起的國家的最高統治者與最高指揮官,同時也是穆斯林的宗教首領。但是,正如我們前面已經提到的,伊斯蘭教認為,穆罕默德的先知和安拉使者的地位是不能繼承的,他在世時可以接受安拉的旨意,而哈裡發則不能接受真主降谕的訓誡,隻能根據《古蘭經》、《聖訓》以及自己的意志進行統治。也就是說,所謂哈裡發或繼承人,是指繼承穆罕默德先知擔任君主、宗教領袖、最高立法者、最高裁判者和軍隊統帥的職務,而不是繼承穆罕默德的安拉使者和先知的地位。可見,四大哈裡發較之穆罕默德先知,減少了神學色彩,更具世俗色彩,因此,四大哈裡發統治時期,向阿拉伯帝國又邁進了一步,是阿拉伯帝國的開端和序曲。

正統派穆斯林尊四大哈裡發為“正統哈裡發”,稱為“遜尼派”,而“什葉派”則認為隻有阿裡及其後裔為合法繼承人,隻尊阿裡為“正統哈裡發”。事實上,後來的倭馬亞王朝和阿拔斯王朝、西班牙的後倭馬亞王朝、什葉派建立的法蒂瑪王朝,以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其最高統治者,都稱為“哈裡發”。直到1924年,土耳其共和國才正式廢除這一職位,哈裡發也就成了曆史的遺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