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之前的很多文章裡
我們提到的藝術家
大多來自國内、小部分來自國外
關于台灣的藝術家比較少有介紹到
為什麼不介紹呢?
因為好像出名的也不是特别多
但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則
小編這幾天找到了這麼一位藝術家
他絕對值得你停下來好好看
何嘉樂 一 Gaylord Ho
1950年4月11日生于台灣新吳,台灣著名雕塑家、曾就讀于台灣藝術學院。獲得過許多國家知名大獎。
為什麼說他的雕塑作品
非常值得大家靜下心來仔細欣賞
是因為他的每一件雕塑作品
都是一個極美、極雅的存在
他十分擅長于捕捉一個短暫的瞬間
一些看起來人與人之間
十分日常的交流
經他手那麼一塑造就變得
格外的神聖與純潔
他的作品受古典雕塑影響十分巨大
你甚至可以說
他的雕塑就是古典雕塑
與羅丹那種強烈中帶着柔美内核的
雕塑十分相似
很多時候何老師在創作時
都會将作品做成三種不同的材質
石膏、青銅、玻璃鋼
小編覺得石膏的材質尤其能突出
何老師那種對人體結構關系
肌膚質感的至美
實際上許多人對不太懂得
怎麼去看一件人體雕塑作品是好是壞
在這小編就告訴你兩個秘訣
1:動态
雕塑和繪畫一樣也是講究構圖的、雕塑中所呈現出的動态是否舒服,各種部位的擺動是否合理,這些都十分的關鍵。
2:肌肉的紮實感
很多雕塑作品因為藝術家自身的功底比較薄弱,所以創作出來的作品會軟趴趴的沒有力量感,而回看以前大師的作品,他們都能讓一眼就能感受到來自人體肌肉的力量感。
當然藝術品
還是很私人的東西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上面的兩個标準
也并非絕對
但是套用在今天這位雕塑家的作品中
那便是完美符合這些要素
雕塑是在空間裡把實物構建出來
實際上與繪畫相比
要難得多
因為你不僅要考慮繪畫所有要考慮的因素
而且你還得保證它360度看起來
都是一個“完整”的作品
“我的藝術是要捕捉特定時刻的情感,并将這種情感傳達給藝術觀看者。”
這是何老師說過的一句話
在他看來自己不過是個中間人
他看到了美好的東西
他能将自己看到的這些美給創造出來
發現美、創造美
這是他要完成的使命
原始的感情加上真誠的創作
他的作品總是能讓你
喚起心中對美的各種诠釋
那些被凍結在片刻的人體
也能把你帶進一個你未曾開拓的新領域
雖然創作的手法是很古典的
但是何老師的作品摒棄了古典雕塑
創作時對叙事性的執着
古典雕塑經常一段故事
诠釋整個雕塑的含義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才能理解雕塑作品
這一點對于何老師而言是過于深沉的
他認為現代雕塑
應該更加個人化、自由化
即應該遵從自己的内心創作
這樣無規則的創作之下産生的作品
才有可能會表達出自己對藝術的思考
很多不喜歡他作品的人會覺得
他的作品太過于平淡
沒有什麼新花樣
但是小編覺得這種平淡在
現在的雕塑圈子裡是十分難得的
很多年輕一輩的藝術家
會把精力更多的放在炫技上
心裡想着我要怎麼構思出宏大的場景
把作品弄得盡量的複雜
讓大衆一眼看上去就覺得牛逼
這其實是非常功利的
這麼做無非就是想盡快的出名、獲利
對于這個時代來說何嘉樂這樣的藝術家
才是難能可貴的
因為你從他作品中看不見浮躁
也看不見任何的功利心
一種淡淡的對雕塑的崇敬之心
會從作品之中的每個角落滲透出來
他對藝術是認真的、對創作是嚴謹的
每一件作品都在試圖将
自己對人的善意、與大愛
都盡量的诠釋出來
何老師的作品即小衆也大衆
他小衆在現在這個快時代
依舊做着“老東西”
大衆在他所創造出的作品
幾乎人人都能感受得到藝術的美
雕、刻、塑三種方法
無數的經典作品就這麼産生出來了
雕塑具有三維空間的體量感
是其他藝術種類無法匹敵的
雕塑之美會散落在它所在空間的
每個角落之中
看完來自台灣何老師的雕塑作品
你有沒有感受到來自雕塑
帶來的力量美呢?
雖然台灣很小但也有不少優秀的藝術家
值得我們去發現
喜歡這篇文章就轉發分享吧,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