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姐弟長期吵架的後果

姐弟長期吵架的後果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6 03:09:49

淩晨1點多,表妹突然打了語音電話給我: “要是找不到人哭訴一下,我怕我會想不開……”

從她抽泣中夾雜着怨恨的語氣裡,我了解到:

原來,她那個14歲的初二女兒,就在剛剛,爆粗口頂撞她,表妹夫還跟她大吵了一架。

“你說,我怎麼養出這樣的白眼狼,怎麼就攤上這樣的老公?”

當她抛出這兩個問題時,坦白說,我很心疼,也很同情,但更多是思考。

其實如果她能跳出來好好看一看自己平時和女兒、老公的相處,或許就能找到答案。

姐弟長期吵架的後果(14歲女兒的一句話)1

表妹是個全職媽媽。

自從女兒上五年級後,她就辭掉工作,化身為24小時保姆,整天圍着家裡人轉。

怕粗枝大葉、一根筋的妹夫越幫越忙,她很少主動使喚妹夫,什麼事都自己親力親為。

在家,她有絕對的話語權,雖然性子軟弱,卻處處要強,說話也很刻薄。

看女兒放假在家不好好寫作業,不是關心地詢問,而是罵罵咧咧:

“看你這廢柴樣,以後能考上好大學才怪,小心跟你老家叔叔一樣,一輩子當農民。”

要是妹夫護女心切,叫她别這樣跟女兒說話,表妹直接“怼”回去:

“就你隻會指手畫腳,有幫我分擔過什麼嗎?不會做,就閉上嘴巴什麼都别說。”

好幾次去表妹家做客,聽她伶牙俐齒、得理不饒人的說話方式,多少有點受不了。

姐弟長期吵架的後果(14歲女兒的一句話)2

而這次問題的爆發,還是跟女兒不學習隻看手機有關。

表妹一時氣不過,指着垃圾桶破口大罵:

“你要想成為垃圾,和你爸一樣,我也沒辦法”。

口無遮攔的一句話,瞬間引爆了妹夫和女兒的怒火:

“有你這樣說話的嗎,太過分了吧!”

“X,說說說,整天就知道說,我看我爸就是瞎了眼娶到你,神經病!”

知道女兒到了青春期,開始不服管,對父母說話也沒禮貌,不客氣。

但表妹怎麼也想不到,女兒的嘴巴這麼毒,這樣對親媽說話。

之前提醒過表妹,不要在女兒面前數落妹夫,也不要總說傷人的話。

可她不當回事,我行我素,昔日種下的因,結出今天的果,不好怨任何人。

的确,孩子說話不懂分寸、缺乏對長輩的尊重、沒有教養,當父母的,肯定傷心難過。

但想過沒,誰給孩子做了錯誤示範;

又是誰,讓孩子誤以為攻擊、辱罵、貶低是正常的表達?

童話大師鄭淵潔說:你是什麼人,你的孩子就是什麼人。

不會好好說話的孩子,身上一定有父母的遺傳。

姐弟長期吵架的後果(14歲女兒的一句話)3

哈佛大學校長查爾斯·威廉·艾利奧特有一句勸導:

“在對一個淑女或紳士的畢生教育中,我認為隻有一種智力開發是必要的,那就是精确而優雅地運用語言進行交流。”

我們都希望世界能善待自己的孩子,卻往往忽略正确引導孩子口中常對人說的話語。

不會說話的孩子,容易激發别人的怒氣,影響并破壞與人之間的和睦。

相反,會說話的孩子,知道說話的分寸感,不僅體現了自身的修養,還給身邊人帶來溫暖。

前幾天在小區測核酸現場,就遇到這樣一個初中男孩。

因為排隊的多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家,酷熱之下,多少會口出抱怨和不耐煩。

男孩主動掏出電動風扇,遞給前面一位一直在擦汗的老奶奶,還不停安慰道:

“奶奶,您用,這種天氣确實很不舒服,您有帶水嗎,我這裡有沒開的礦泉水,您需要的話,給您喝。”

旁邊的另一個老人家也附和過去,跟男孩攀談。

雖然說的話題,男孩未必懂,但從頭到尾,他都很認真聽,積極回應。

老人家唠唠叨叨說完一堆,他從不插嘴,或顯得不耐煩,怕老人家說得累,還細心提醒:

“爺爺,您要不先喝口水,再慢慢講。聽您講這些東西,我又長見識了。”

他的禮貌、謙和,讓跟他接觸過的老人家贊不絕口。

還不忘打聽他是哪一家人的小孩,這麼懂事,這麼會說話。

當時見證全過程,我的确被這個男孩的高情商、好修養深深折服,更覺得他的“受歡迎”不無道理。

誰都喜歡言語間能傳遞善意的孩子。 既懂得體諒别人的處境,知道顧及别人的感受,讓所有和他親近的人都很舒服。

如蔡康永所說:

你越會說話,别人就越快樂,别人越快樂,就會越喜歡你;

别人越喜歡你,你得到的幫助就越多,你會越快樂。

的确,語言藏着情緒和溫度。

把握好說話的分寸感,不惡言相對,不指指點點,留下的,才有可能是成就自己的好評價。

姐弟長期吵架的後果(14歲女兒的一句話)4

一個孩子會不會說話,決定了他後半生的造化。

用詞正确,談吐幹淨,會說話的孩子,不管去到哪裡,都能赢得世界的掌聲和鮮花。

姐弟長期吵架的後果(14歲女兒的一句話)5

究竟怎麼養出會說話的孩子?

我想首先父母要給孩子做好榜樣和示範,讓孩子感受到話語的溫柔和力量。

然後再通過科學地教導,一步一步提升孩子說話的修養。

結合相關的研究和專家分享,我總結出父母們可以遵循的“3F”教養指南:

1、Fact(引導孩子學會傾聽事實)

《美國父母這樣教孩子自立》一書中,作者舉了這樣的例子:

一個美國男孩發現自己美術課上捏好的小泥人被同學弄碎了,氣得很想罵同學一頓。

這時爸爸反問他:“你的同學怎麼說?”

男孩仍沉浸在盛怒之中,就算聽同學說自己不是故意的,也不願相信,認為同學就是讨厭鬼。

爸爸見狀,安撫好他的情緒後,便引用了一個類似的故事講給他聽,慢慢引導他應該聽聽朋友的表達和解釋,不要急于下定義,否則會冤枉别人。

其實爸爸的用意很明顯,就是希望兒子懂得:

獲得和諧的人際關系,要建立在學會傾聽事實的基礎上。

隻要聽清楚、聽明白,不把自己的意思、情感投射到别人身上,才能作出最準備的回應。

所以,常常提醒孩子要先聽後說,孩子才懂得說對的話。

姐弟長期吵架的後果(14歲女兒的一句話)6

2、Feel(教導孩子覺察他人的感受)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小時候看到祖母在抽煙,心想這是不健康的行為,便脫口而出:

“祖母,你每天吸2分鐘的煙,就會少活9年。”

說完,祖母沒有立即停止吸煙,反倒哭了起來。

看到這一幕的祖父把他叫到一邊,嚴肅教育了他,使他意識到:

自己心直口快地表達,不是聰明,而是對祖母的傷害。

自那以後,他說話都注意用詞,常常體諒别人的心情。

會說話的人,一定是能為别人着想。

身為父母,要引導孩子考慮别人的感受和需求,換位思考,反思自己的表達會不會冒犯别人。

隻有他開始覺察别人的感受,擁有同理心,他便知道該怎麼說話。

3、Focus(幫助孩子聚焦說話的意圖)

有時候看到身邊一些孩子不管說話還是做事,總抓不到要點,不知道自己要表達什麼。

舉個例子。 剛上初中的兒子有一天突然對我說:

“媽,你真是不靠譜,以後什麼事情都不能找你了。”

那一刻我被“罵”得莫名其妙。

但也努力克制内心的複雜情緒,耐心追問:

“發生什麼事情?媽媽哪裡不靠譜,你要不說說,看我能不能改?”

剛開始問,兒子還一個勁吐槽:學校老師太嚴了,爸爸媽媽工作又那麼忙……

我繼續堅持不懈詢問:是不是媽媽工作忙,沒幫你做到什麼事,你才覺得媽媽不靠譜。

沒想到,真說中了。

姐弟長期吵架的後果(14歲女兒的一句話)7

原來兒子學校第二課堂需要父母提前購買上課材料,我沒太在意,給漏了,兒子又誤以為我買了,卻選錯了快遞。

整個事情,沒有講到關鍵信息上,導緻彼此理解有誤,差點激化了矛盾。

所以平日裡,父母要放下成見,穩住情緒,聽聽孩子想要表達的重點,慢慢幫他厘清思路。

隻有孩子清楚明白自己想說什麼,聽的人才能給出好的回應,促使雙方的溝通順暢。

姐弟長期吵架的後果(14歲女兒的一句話)8

孩子成長路上,一張會說話的嘴,是他最貴的修養,也是他需要一生不斷提升的本事。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教養出善意、溫暖、會說話的孩子,終會發現,他能給身邊人帶來和煦的陽光。

同時,他也會被這陽光包圍、滋養,擁有美好的一生。

點個“關注”,與父母共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