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是中國瓷都,從八百年前到現在,大街小巷,到處都是滿滿當當的瓷器,外地人置身其中,很容易變得小心翼翼,生怕一個不小心打碎了什麼。老景德鎮人卻很閑适,整整一條街的瓷器鋪子,要到了下午才開門納客,若是有人進門了,店主就用自家的瓷器泡一杯茶款待。泡茶也有講究,什麼樣的茶配什麼樣的瓷器,都有細微的區别。
馮麗媛喜歡茶,在陶瓷街,她有自己的瓷器鋪子,主營陶瓷茶具。馮麗媛個子小小的,聲音也細,留着齊耳短發,很容易被認為是那種“歲月靜好與世無争”的女子,但了解之後就知道,這至少隻是真相的一部分,從她喜歡上茶的理由就能看出來,“之前打拼的時候沒日沒夜,這樣幾年之後,我開始喜歡上泡茶飲茶時候慢慢的生活狀态。”
在景德鎮,直到如今,瓷器行業多是男人的天下,像馮麗媛一樣打拼的女子并不多見。
她畢業于景德鎮陶瓷大學,這是國内唯一的陶瓷院校。馮麗媛的專業是英語,嚴格來講和陶瓷拉不上關系,但從小耳濡目染,畢業之後,她也想進瓷器行當,而且是開網店,将家鄉的瓷器賣到四面八方。
“我母親給了我一萬塊做啟動資金。意思是等賠完了,就好好回去考公務員。”但小個子的馮麗媛不會輕易認輸,她用一萬元買了一台照相機一輛電動車,電動車負責拉貨,照相機則專門拍出美美的瓷器照片——前者失敗了,她不敢騎電動車,後來改為帶着大包小包的瓷器坐公交車,後者成功了,這可以歸為女性的直覺,她用照相機拍出的瓷器藝術照,幫她打敗了瓷器行的男老闆們,在網絡上站穩了腳跟,所謂顔值的勝利。
網店開了不過半年,她就在景德鎮開了自己的瓷器鋪子,真正入了行,成了女老闆。
入了行,馮麗媛才算看到了景德鎮的瓷器江湖。
那時,馮麗媛每天去瓷器市場選貨拿貨,看到心儀的了,就去尋找制作這一款瓷器的匠人,有時候在大街小巷兜兜轉轉,才發現那些技藝高超的匠人,可能隻是守着一家毫不起眼的小作坊,世代如此不以為意。馮麗媛想,這也是一種傳承和驕傲。
在景德鎮,最好的瓷器是手工瓷。
直到如今,景德鎮的瓷器坊大多還是小作坊,有的是夫妻店,有的是師傅帶徒弟。一件正宗的景德鎮瓷器,有七十二道工序,每一道都有講究,都有獨門的絕技——某一個作坊擅長的可能隻是其中的某幾道,甚至就是一道工序。要做一件成瓷,在景德鎮,講究的是作坊、堂口、老匠人之間的分工合作。
這是一個亘古如此的老匠人的江湖,無所謂現代商業的合同,匠人們也沒有簡曆,講究的是金字招牌,靠手藝吃飯,守的就是慢工出細活的規矩。比如最簡單的瓷壺壺嘴,一個師傅一天隻會做四把,而要在瓷器上上一副畫,可能需要二十天。
老匠人們歡迎馮麗媛,互聯網是他們不了解的世界。把瓷器放到網上就能賣出很多很多?他們開始時将信将疑,但很快也就心悅誠服,馮麗媛的網店,不過幾年,銷售額就過了千萬。
但這時候,卻輪到馮麗媛苦惱了,“網上的大型活動,我們從來不敢參加。”原因很簡單,“沒貨”。手工瓷極度依賴手藝,耗時長,制作慢,即使多個師傅帶着徒弟一起做,速度也快不起來,而且,就拿上畫來說,同一副畫,這個師傅畫出來和那個師傅畫的,就是不一樣。如果速度真要提上去,本來手工制作廢品率就高,質量就更沒法保證。
“比如一個瓷杯,我找一個老匠人訂兩三百套,完成的都很好,但要是增加到一千套,他就有壓力了,成品之間區别就會很大,參差不齊。”馮麗媛說,要麼有價無市,要麼有量無質,“搞得我們也很痛苦。”
中國的制瓷産區不止景德鎮一處,還有江浙、福建,在其他地方,制瓷早已是機器化流水線生産,生産出來的瓷器千篇一律,雖然粗糙,但勝在便宜又能大規模生産。而景德鎮還保留着最初的小作坊手工制藝,産生的結果,就是最好的瓷器都來自于景德鎮,但瓷器的市場,大半都被外地大工廠占據。馮麗媛不滿意這個現狀,在産業鍊下遊的銷售端打拼出來後,她有了更多想法,決定進軍上遊生産端,在現代制造業和手工技藝之間,尋求新的結合。
2016年9月,她和丈夫朱鵬開辦了第一家工廠,制瓷的匠人有110個,在景德鎮,已經是可以排名前三的規模。
在和馮麗媛認識之前,朱鵬就在景德鎮創業開過廠,那時他就想把現代管理手段引入制瓷業,但他失敗了,“當時想的管理其實是最簡單的,工廠有門衛,有保安。每天早上來的時候,所有的人在操場上集合,點到出勤。然後再講一下今天的生産任務,昨天有什麼問題,其實是很正常的。但是在景德鎮就傳開了,說我們那邊跟坐牢一樣,因為原來在小作坊,他們可能自由慣了。”
這一次,難度同樣不小。朱鵬在工廠中引入了尺子和秤,匠人利胚時,每完成一件,都需要用尺子測量,用秤來稱,保證生産出來的瓷器能夠标準化。就這一項,許多匠人就不适應,雙方磨合了很久。
馮麗媛和朱鵬想兩條腿走路。一條路是堅持手工制瓷,保證瓷品的藝術性,一件瓷器,如果要達到同樣的薄度,機器就一定會變形,這是人力勝過機器的地方。另一條路則是将機器引入制瓷業,擴大規模保證标準化,但又不是其他地方那樣完全的流水線化,而是機器做出粗瓷後,再由匠人進行精修,“機器隻取代可以取代的,但人工的優勢要保留,這樣才有景德鎮的氣質。”在手工制瓷方面,他們也希望能推陳出新,不僅是傳承老匠人的傳統手藝,也想注入一點現代氣息,比如他們将豹紋引入了畫瓷的紋路,為了調出新的釉彩,還建立了新的研發團隊,專門做釉水的研發。
傳統與現代的結合,需要耐心的磨合,巨量的資金投入,不僅是廠房、機器,還有要為老匠人的适應周期提供資金保障,“現在我們每個月,光工資支出就接近九十萬。”朱鵬說,工廠剛剛開辦,他和馮麗媛手中常常無錢可用,有時候差一點就要發不出工資。
馮麗媛好像又回到了十年前剛剛開辦網店的時候,那時她初生牛犢,一鼓作氣投入了瓷器行,現在她想為景德鎮的瓷器行帶來改變,創業艱難,像是走在懸崖邊,但并不後悔,她覺得自己在做對的事。
“瓷器是景德鎮的特色,傳統的制瓷古法一直保留了下來,非常不容易。我們應該做點什麼,其實我們當代人,可以比古時候的瓷器大師做得更好,瓷器代表着一個時代的文化嘛,在古時候是這樣,現在也是,可能未來的一百年後,當代景德鎮人做的最好的作品,也代表着這個時代。”馮麗媛說。
2018年6月13日,江西景德鎮,馮麗媛帶領線上團隊通過網店銷售工廠做的手工陶瓷。
除了網店馮麗媛在當地還有一個規模不小的實體店,展示和銷售工廠制作的瓷器。
馮麗媛的瓷器工廠的匠人年齡都偏年輕,是新生代手藝人,他們有紮實的工藝也有很多新的理念。
馮麗媛和公司合夥人研讨茶杯的款型設計。
馮麗媛通過網店的網商銀行貸款擴大工廠規模。
馮麗媛在車間和工人在一起。
馮麗媛在工廠的地下室裡尋找當年創業初期留下的陶瓷餐具存貨,這是她創業經曆中最美好的記憶。
馮麗媛在工廠的制胚一線跟工人交流。
工廠的設計人員開發新圖案。
工匠們在評級車間精選瓷器,根據燒制的成色将瓷器分成不同的等級。
工作之餘馮麗媛在陪孩子玩耍。
新燒制的一批瓷器剛剛出窯。
一名工人在觀察新做的杯蓋,因為是手工打造難免存在差異,耐心的工人一次次修正把這種差異做到最小。
一名匠人在聽聲辨杯體的薄厚。
更多故事,請看中國網新聞中心《世相》欄目。進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