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杜牧最受推崇的詩體

杜牧最受推崇的詩體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01 22:37:48

杜牧最受推崇的詩體(為什麼杜牧是唯一寫進資治通鑒的詩人)1

配圖 花瓣/文中配圖 取自壁畫

01

盛唐詩歌有三個産地: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江湖;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邊塞;

以及“一覺十年揚州夢”的青樓。

能如李白一般仗劍走江湖的文人很少,而像王維那樣去過塞外當官的文人更是稀罕物,99%的詩人,都隻好醉在三月揚州的煙花裡,沽酒賦詩。

盛唐尚且如此,晚唐的詩壇氣象,則更是溺于青樓。

晚唐詩歌的代表人物杜牧,便有詩雲:一覺十年揚州夢,赢得青樓薄幸名。

所以他的外号,便叫做“風流詩人”。

杜牧出身高門顯貴之家,在唐朝的門閥士族,也是有朋友圈的,華北的“崔、盧、鄭、李、王”号稱“五姓七家”,關中的“裴、韋、柳、薛”稱為“四姓”,山東則是蘭陵蕭氏一家獨大。

而長安城内,卻是“城南韋杜,去天尺五”,杜家出過貞觀名臣杜如晦,文壇還有一個杜甫撐門面,風光無兩。

杜牧是書香仕宦之家的貴公子,家中排行十三,爺爺杜佑官至宰相,是千古名臣。

少年得意,自己做詩曰:

我家公相家,劍佩嘗丁當。

舊第開朱門,長安城中央。

他出身好,有才氣,眼界高,一出道便是一篇《阿房宮賦》,震驚文壇,至今仍是高中課本必背課文。

那一年,杜牧剛剛23歲,書香蜜罐裡泡大的孩子,未必就對秦亡六國之禍有多大感觸,他寫這一篇賦文,十有八九倒是為了功名。

當時崔郾奉命到東都洛陽主持進士科考試,當朝名士吳武陵親自上門拜見,給他推薦了一篇文章。

崔郾本是主考官應當奉公無私,可這吳教授是個大V,粉絲千千萬,不能不見,當下擺酒聽曲,想着席上顧左右而言他,把他搪塞過去。

吳教授能看不出小崔這點心思?

但他受杜家所托,非得給杜牧小公子掙個狀元回來不可。

于是喝着小酒,文章一攤開,一闆一眼念了出來。

崔郾一開始還捂住耳朵“我不聽我不聽”,才聽了四句,已經忍不住大呼:“好文筆!”

再聽到“長橋卧波,未雲何龍?複道行空,不霁何虹?”這幾句,哪裡還忍得住?

搶過文章,如饑似渴地讀了下去。

全文讀完,意猶未盡,當下決定給杜牧一個進士名額。

可吳武陵還不肯:“杜家小公子這篇文,該當狀元的。”

無奈狀元早已内定,崔郾也無可奈何。

次日與友人吃火鍋,崔郾提起這篇《阿房宮賦》,忍不住稱贊,友人卻說:“杜十三這人,才氣是有的,隻是品行不大好…”

崔郾細細問來,才曉得原來這位公子爺,是煙花風月所的“狀元郎”,當下嗚呼哀哉,可是已經答應了人,那杜家豈肯容他出爾反爾?

02

杜牧是個大大的風流才子,不光自己想考狀元,連睡的姑娘也要是狀元。

于是在他的主持下,召開了京城杯第一屆青樓選美大賽,花魁可得女狀元稱号,獎品是獨擁杜公子一夜。

後來他去湖州做官,将這法子還發揚光大,命地方官将全城的歌姬舞妓都叫來,在江邊上舉行選美活動,讓老百姓自己投票選出最美的姑娘,獎品不變。

舉國上下,提起這位杜家十三公子,都隻有一句話:“胡鬧!”

可隻有杜牧自己知道,他玩世不恭的笑臉下藏着深深的悲哀。

想他出身名門,文武雙全,好男兒當建功立業,無奈時運不濟,在青春期,陪伴他長大的隻有藩鎮割據、皇權危殆、貪官橫行、太監當權。

他從小就立下志向:為大唐之崛起而讀書。

杜牧最受推崇的詩體(為什麼杜牧是唯一寫進資治通鑒的詩人)2

所以年輕時候的杜牧,不僅精通四書五經,更對孫子兵法研究頗深。

他雖未上過戰場,卻是難得的軍事天才,注解了13篇《孫子兵法》,都頗有見地。

他給當時的宰相李德裕寫信,向他獻上打仗良策,李德裕照辦,果然大獲全勝。

可也就勝了這一次,朝中黨争劇烈,無人關心打仗的事兒,盡管杜牧一遍遍地給新上台的牛僧孺黨官員寫信,卻都無回音。

杜牧本以為,自己生來是要幹大事的,卻不料一樁事都沒有幹成,就洩了氣。

朝中牛李黨争勢成水火,他家與李德裕家是世交,怎麼看都是李黨一夥的。

可杜牧偏偏不肯,他要腳踏兩條船,向牛僧孺抛出了橄榄枝。

得到的結果自然是兩邊不是人。

牛僧孺背地裡說:“杜十三這個公子哥,才氣是有的,隻是我實在不敢重用他啊。”

杜牧生氣了:好嘛,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可是他走遍天下去當官,也沒找到留爺處,最終還是回了青樓。

杜牧最受推崇的詩體(為什麼杜牧是唯一寫進資治通鑒的詩人)3

03

盛唐氣象早已一去不返,而勾欄瓦舍的淫詞豔曲中,仍舊咿咿呀呀地傳唱着文人騷客的萬般情懷。

正是:自古才子愛青樓,風流倜傥惹人愁。

那時的中國,上有揚州,下有杭州,都是秦樓楚館最出名的地方。

杜牧以京官俸祿低的理由,請求外放杭州刺史,沒被批準。

不過沒關系,去揚州也不錯。

江南好啊,江南美女多,揚州夜店小王子,數我杜牧還有誰?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箫?

杜牧最受推崇的詩體(為什麼杜牧是唯一寫進資治通鑒的詩人)4

夜不歸家的放縱,讓他赢得了風流詩人的稱号,也讓他一旦離開溫柔鄉,便萎靡不振、神不守舍。

他的頂頭上司對其非常不滿,屢次想要彈劾他,又覺得這些事情實在太污糟了,不能放到台面上來說,何況滿揚州官衙裡,誰不喜歡去喝幾杯呢?

杜牧又是個有家世有名氣的,說不得罵不得,連小鞋也穿不得。

放蕩數年後,京城裡一道聖旨,召他回去做京官。

雖是升遷,杜牧卻很不滿意,他舍不得離開這座城,舍不得這些如花似玉嫩得掐出水兒來的小姑娘們。

興之所至,寫下兩首《贈别》:

娉娉袅袅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從此以後,人們便用“豆蔻”二字來形容十二三歲的少女。

而“春風十裡揚州路”一句,也被後人改成了“春風十裡不如你”,明明是首狎妓詩,倒成了後人眼中忠貞不渝的愛情典範,可這典範的女主角,卻不知是何人了!

杜牧最受推崇的詩體(為什麼杜牧是唯一寫進資治通鑒的詩人)5

04

在杜牧的故事裡,有一位女主角不能不提。

她叫張好好,初識杜牧時,便是豆蔻年華的少女。

那一年,杜牧在江西給觀察使沈傳師當幕僚,酒宴之上,一眼便愛上了13歲的歌女張好好。

可那麼明豔漂亮的姑娘,不止他一個人愛。

頂頭上司沈傳師也看上了張好好,總算杜牧懂些人情世故,放下了就要搭上的賊手,叫了一聲:“嫂子!”

于是乎,張好好入沈府為妾。

數年之後,杜牧從揚州回京,卻在街上偶遇張好好。

當年的青春美少女,如今慘被抛棄,淪落為街頭賣酒女。

她仍舊年輕,仍舊美貌,隻是眉眼間多了些許風霜。

杜牧感慨萬分,與她互訴衷腸,寫下一首長詩,便叫做《張好好詩》:

君為豫章姝,十三才有餘。

翠茁鳳生尾,丹臉蓮含跗。

高閣倚天半,晴江聯碧虛。

此地試君唱,特使華筵鋪。

洛城重相見,婥婥為當垆。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須。

朋遊今在否,落拓更能無?

門館恸哭後,水雲愁景初。

斜日挂衰柳,涼風生座隅。

灑盡滿襟淚,短歌聊一書。

杜牧最受推崇的詩體(為什麼杜牧是唯一寫進資治通鑒的詩人)6

張好好與杜牧相遇時,隻有13歲,她被主人家抛棄時,不過18、19歲,仍然年輕,容顔未老,便已如此悲慘。

而那些紅顔老去的女子呢?

在沈傳師處當差時,杜牧見過一個名叫杜秋娘的女子。

那女子曾經是有名的才女,一曲《勸君莫惜金縷衣》傳唱至今,不過她年紀比杜牧還大上幾歲,當時已是半老徐娘,孤苦無依。

杜牧與她長談一番,喟歎良久,寫下《杜秋娘詩》。(予過金陵,感其窮且老,為之賦詩。)

己身不自曉,此外何思惟?

杜牧用張好好和杜秋娘的凄苦遭遇,表達了個人才情在時代洪流下的無可奈何,原來天地蒼茫,個人的命運在上天的作弄下連屁都不算。

自古文人愛青樓,分明是自己薄幸,卻怪責青樓女子都無情。

而杜牧,或許是自幼悲天憫人的心性使然,一直對青樓女人很好很好。

隻是再好,也未免濫情。

這深情對他們來說究竟是幸還是不幸,卻無人可知了。

在湖州時,他曾愛過一個農家女孩,女孩還小,他約定10年之後,會回來做太守,娶那女孩兒進門。

但仕途不順,多次請求外放湖州,都未得允準。

直到他41歲那年,終于得任湖州刺史時,卻已過了14年,而那女孩兒,早已嫁作他人婦,還生了3個孩子。

杜牧無可奈何,責問其母,反被怪責是自己來遲。

正是:

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

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陰子滿枝。

杜牧最受推崇的詩體(為什麼杜牧是唯一寫進資治通鑒的詩人)7

05

杜牧這一輩子,除了泡姑娘,基本沒幹成什麼事兒。

要說最大的成就,倒不是詩詞歌賦,而是他成了古往今來唯一一個被寫進《資治通鑒》的詩人。(那種主業做官副業寫詩的不算)

司馬光編纂的這本《資治通鑒》,往往被後人拿來與《史記》并列,是千古難得的名著。

這部書包羅萬象,為曆代帝王必讀書目,卻偏偏除了杜牧以外,沒有記載别的詩人,什麼李白杜甫白居易,統統不能擁有姓名。

原來司馬光著史,目的隻有一個:選擇軍政大事,以史為鏡,汲取政治經驗。

那麼李白杜甫這些文人的酸詩,便入不了司馬光的法眼了。

而杜牧的《罪言》等文章,卻赫然在列:

“國家自天寶盜起,河北百餘城不得尺寸,人望之若回鹘、吐蕃者。今上策莫如先自治,中策莫如取魏,下策為浪戰…”

這是他對河朔三鎮威脅中央,要求從軍事上整治、消除中央與地方矛盾的一篇政論文章。

司馬光閱遍古籍裡多少政治家睿智精明的言論,竟對杜牧這篇策論青眼有加,看來他的确是頗有政治軍事頭腦。

杜牧最受推崇的詩體(為什麼杜牧是唯一寫進資治通鑒的詩人)8

比起不少文人面對家國亂相,除了寫詩文抱怨懷才不遇,罵一罵貪官污吏之外啥都幹不了,杜牧至少提出了改革府兵制度等一系列措施。

而唐末五代的周世宗等提出的改革方案,正是與杜牧在《原十六衛》、《戰論》、《守論》等一系列文章中提出的改革措施同出一脈。

隻可惜時不我待,亂局之中能力挽狂瀾的人,注定不會是杜牧了。

曆史車輪滾滾而下,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他一個區區文人,除了醉生夢死在溫柔鄉裡,還能怎麼樣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