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馬齒苋,可在馬齒苋的生長季節,到路邊、花園、菜地、荒地裡去采集種子,春天晚霜過後進行露地播種,也可在大棚中育苗移栽,也可用莖稈插繁殖,均易成活。
(1)品種
①馬齒苋屬中的野生種,通常有大葉型和小葉型的區别,雖其性狀基本相同,但大葉型葉片較大,莖稈較粗,肉質較厚,質量較好,目前,我國多為野生馬齒苋,如能引進歐洲栽培型品種則更佳,如安徽等地引進種植的大花馬齒苋,不僅品質好,而且花色豔麗,既可食用,又可觀賞。
②馬齒苋屬中的栽培種,如我國台灣從荷蘭引進推廣利用并命名為“荷蘭菜”。大花馬齒苋,原産南美巴西,現安徽省一些地方有栽培。高10~15厘米,莖直立或斜升,莖上叢生白色長柔毛;葉互生,圓柱形,長1~2.5厘米,直徑2~3毫米;花期6~7月,花大,單生或數朵頂生,直徑3~4厘米,花有白、黃、紅、紫、粉紅等色,雄蕊多數,花絲紅色;蒴果,種子多數亮棕色或棕黑色。
(2)栽培季節
馬齒苋多以春、夏季節到田野采集野生種的莖葉供食用為主。人工栽培,一般當地氣溫在20°C以上可随時播種;廣東、海南等地,一般2月下旬露地播種,陸續采收到11月;江浙一帶,春季于5月中下旬露地播種,保護地種植可提前到4月播種;華北地區露地栽培于6月中下旬播種。
(3)繁殖方式
馬齒苋有種子繁殖和無性繁殖方式。馬齒苋的再生能力很強,可在春、夏生長季節,采集馬齒苋的幼苗或莖段,栽植土中,進行無性繁殖,但生産中基本不采用。種子繁殖便于大面積生産。一般在7~10月采集野生馬齒苋的成熟種子。采集時,可以用報紙平鋪于地上,掐下馬齒苋莖葉,輕輕抖動,然後将細小的種子彙集起來。種子用紙袋包裝,在室溫下放置于幹燥陰涼處,可保存1年,用作次年播種。
(4)播種栽植
播前精細整地,每畝施腐熟堆廄肥2000千克,耕翻深15厘米,打碎土塊,畦面達到平、松、軟、細的要求,做寬1米、溝寬40厘米的畦。畦面開21~24厘米寬的兩條播種溝,條播。播種時宜将種子加100倍的細沙或消石灰混合均勻後再播種,使播種均勻。每畝播種量150~200克。播後輕耙表土,無需覆土。如土壤墒情好,播種時不必澆水,如土壤幹燥,用灑水壺略噴灑畦面。播後20天,苗高15厘米左右時,可間拔幼苗供食或移栽。保持株距9~10厘米。
(5)田間管理
馬齒苋性喜高溫、高濕、強光,耐旱耐澇,适應性強。一般不需澆水,隻在特别幹旱時澆水。栽植後為盡快緩苗生長,可在栽植初期澆水并适當中耕除草。生長旺季施入一定量的糞肥或随水施入一定氮肥,一般施用尿素300倍液1~2次,每畝每次用尿素5千克,可使馬齒苋長得肥嫩。如不留種,應及時摘除頂端現蕾部分,促其長出新的分枝。為使下一年繼續生長,也可适當留一部分花蕾開花結籽,然後自然散落到地裡,第二年春萌發生長,這樣栽種1次,可連續生長幾年,不必每年種植。
(6)采收
一般播後20天左右,株高15厘米以上時,就可開始采收。一般幼苗單株産量達35~40克。采收時要注意在植株根部留2~3節主莖,以後陸續采收。隻有在開花前采摘才能保持其鮮嫩,新長出的小葉是最佳食用部分,在早春未現蕾前可摘食全部莖葉。進入現蕾期,不斷摘除頂尖,促進營養生長,不讓其開花結籽,可連續采摘新長出的嫩莖葉,直到霜凍。
本期内容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覺得有用,請在下方點贊、關注,轉發給更多好友,感謝您的閱讀和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