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料講究。以天然葫蘆和紫竹為好。葫蘆要完全成熟,顔色 發黃,皮厚結實,且外形美觀端正;不成熟的葫蘆則皮薄,顔色發白, 容易損壞。竹管的質量直接影響到音色的好壞,竹質應該細密老成, 有一定的重量,過輕則不好。簧片的質量也很重要,氣溫的高低對簧 片的發聲影響很大,進而影響到音準。好的簧片應該有相對穩定的震 動頻率,受溫差影響的變化越小越好。簧片的振動頻率、抗疲勞性能、 柔韌程度等指标,受條件限制無法加以驗證,隻能通過反複試奏、憑 經驗鑒别簧片質量的好壞。
二,做工精細。葫蘆絲的整體外觀造型要美觀大方,樂器本身要 像一件藝術品。絕不能因為是少數民族樂器就粗制濫造,把原生态的 粗糙當作審美标準。吹嘴及竹管與葫蘆的結合要端正、牢固,不漏氣; 主管和兩根副管要直,且粗細搭配協調有秩;音孔開孔要在一條中心 線上,背面的第七孔也要開的端正,不能偏歪。竹節在音孔間的分布 要合理,不能影響手指在演奏時的舒适感;副管開關要密封嚴實,操 作方便。
四,音色優美。葫蘆絲的音色有非常鮮明的民族特點:内斂含蓄, 溫柔飄逸,圓潤飽滿,細膩質樸。好葫蘆絲的音色令人迷戀,使人陶 醉,有特殊的“鼻音”效果,音量不大,卻很有穿透力。相反,音色 明亮生硬、清脆刺耳、金屬味太重就不是正宗的葫蘆絲音色,不好聽, 也不耐聽。“音色甜美如傣鄉水,聲線飄柔像鳳尾竹,情感淳樸似傣 家人”,就是好葫蘆絲的标準。
撰文:劉希廣 作者系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中國葫蘆絲巴烏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葫蘆絲巴烏考級評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