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快速讀懂物種起源

快速讀懂物種起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1 15:08:57

2009年是達爾文誕辰200周年,也是《物種起源》出版150周年。

這年英國發行了一枚2英鎊紀念币,硬币的背面,達爾文與一隻黑猩猩“對視”,相似的神情仿佛在提示我們這樣一個事實:我們與其他的靈長類有着共同的祖先。

快速讀懂物種起源(看不懂物種起源)1

也是在這一年,由演化生物學家科斯塔(James T. Costa)教授注釋的《物種起源》(The Annotated Origin)出版,為第一版《物種起源》加上了現代生物學視角的講解。權威期刊《自然·細胞生物學》發表書評,稱“這部精心創作的作品,必須被評為達爾文學術和教育最重要的資源之一。”

名句“物競天擇,适者生存”如此簡潔又廣為流傳,我們總以為達爾文的全部思想能以此一言蔽之。

但正如科斯塔教授在《物種起源:現代注釋版》的前言中所述:事實上大衆對于《物種起源》的誤解多于理解。我個人就曾經多次聽到“人是猴子變的”“猴子會不會變成人”以及各種類似的說法,可見大家對于進化論抱有的熱情很大,而誤會太多。生物科學的研究者,身處于一個前沿新知迅速擴展的時代,因此也很少有人選擇再去讀這本很多思想已經落後了的“老皇曆”。

作為一部劃時代的巨著,《物種起源》此時似乎處在一個有些尴尬的地位:由于它本身具有局限性,很多潛在的讀者并沒有仔細閱讀這本書,卻自以為知道達爾文說了什麼。于是這部注釋本的第一版《物種起源》中文版在這個春天到來了。

相信很多對生物學抱有熱情的讀者和我一樣,在閱讀到其中詳盡的注釋之時,都會感到一種思維上的滿足,并且感歎自己怎麼沒能早點讀到它!

達爾文在《物種起源》論證中旁征博引,以支撐自己的理論,然而對于我們這些後來的讀者來說,被提及的人、物、以及著作有時太過遙遠陌生,以至于非得有點标注不可。如果缺乏這些必要的注釋闡明,我們可能很難将書中描述的與我們已有的經驗關聯起來。

快速讀懂物種起源(看不懂物種起源)2

最重要的是《物種起源》出版在“前孟德爾”時代,更别提有什麼DNA之類的概念了。關于“可供自然選擇篩選的不同性狀如何産生”這一問題,達爾文的回答不甚明确,而且是具有拉馬克主義傾向的。

如達爾文在第五章裡寫到的:“我更願意把首铠蜣前足跗節的缺失和其它屬前足跗節的殘迹狀态,歸因于是‘它們的祖先長期不使用的結果”。從現代生物學的角度看,這一歸因顯然有錯誤。

我們謙遜的注釋者自然否定了這一過時的觀點,并且補充了從當代科學角度看來“最可能的解釋”:“……當一種發育突變消除它們(前肢跗節)之後,并沒有降低适應性——這種突變被容忍了,甚至可能因為更節省資源而得到了促進。”

達爾文在《物種起源》第190頁提出了肺和魚鳔是同源器官的假說,但他想當然地認為高等動物的器官是由低等動物的器官進化而來的。而注釋者2009年即指出,一些證據表明肺其實是鳔的祖先。(2021年2月5日,我們得到最新消息:中國科學家在期刊《細胞》撰文,從結構和基因表達上證明了兩器官同源的假說,并且确認了魚鳔是從原始的肺演化而來。)

這些注釋,對于現代讀者來說顯然十分必要。尤其是對現代生物學不甚了解,但想以這本現代生物學的“起源”作為入門的讀者,将類似的地方标明大有裨益。經過科斯塔教授考證而寫出的這幾類注釋,足有一千多條,覆蓋了很多可能出現的問題。

快速讀懂物種起源(看不懂物種起源)3

我們現在閱讀《物種起源》原文可能遇見的障礙,不隻有上面提到的兩種。

達爾文在書中使用的叙述性語言,固然是優美準确的,但是與我們現今的表達習慣仍有些許不同。對于普通讀者來說,其中涉及的或為英文或為拉丁文的繁多專有名詞,也是閱讀的一大阻滞因素。比如在正文的第92頁,達爾文使用了豆科的舊學名“Leguminosæ”,如今同一所指的學名寫作“Fabaceae”。

書中第318頁僅一句話提到“在某些情況下,整群物種(如菊石)在第二紀即将結束的時候,發生了奇異的突然滅絕”。而注釋者告訴我們,達爾文筆下的“第二紀”(大緻相當于古生代和中生代)的終點,是由“白垩紀—第三紀大滅絕事件”所界定的。菊石的突然消失,構成标示這一界線的完美标志。類似的地方還有不少。

對于中文讀者來說,完全理解這類原文不僅需要經常查詞典,可能還需要閱覽其他資料,工作量必然十分浩大,幾乎沒有現實的可能性。一個力求語言準确流暢又确保原文及其注釋專業性的譯本,則可以為讀者減輕這些負擔,讓讀者讀個明白。這也是我們現在這個翻譯自The Annotated Origin的新譯本——《物種起源:現代注釋版》——試圖達到的目标。

這一中文譯本沿用了國際公認的标準版——1859年第一版《物種起源》的排版、頁碼,便于讀者直接按頁碼查找引述;書頁分為簡潔的兩欄,一欄是正文,一欄是對正文的注解,閱讀、查閱都十分方便。

快速讀懂物種起源(看不懂物種起源)4

作為這個新譯本的校對者之一,我深刻地意識到《物種起源:現代注釋版》翻譯和校對工作的艱辛繁重。然而,重新認識這本書帶來的收獲,完全值得這些努力。

對我來說,《物種起源:現代注釋版》不像教科書那樣僅陳述知識點,而是包含了指導新知識産生的方法論。正如注釋者科斯塔教授在前言中提到的,進化論的産生是人類在認識自身、認識世界的發展曆程中的一次重大的“量子躍遷”。

以現代的視角重新審視這部當之無愧的劃時代著作,可以教給我們如何從大量事實中發現和總結規律,如何從固有的思維框架中跳出、形成新的理論,如何從反思批判前人思想的行動中不斷接近真理。

從古至今,一代代科學家不斷地拓展我們的認識邊界,深遠地影響了我們看待自己、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達爾文無疑是這些科學家中偉大的一位。

正是進化論的出現,使我們找到了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紀念币上達爾文與黑猩猩的“對視”,同時也構成這樣一個寓言:

我們與自然界中的親戚們關聯是如此緊密,我們與它們又是如此不同——

我們以絕無僅有的科學精神重新定義了自己。

書評人方沁文是本書的校稿者之一

感謝@exFLORAtion,@上善若水5953授權使用圖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