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轼,字子瞻,号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是北宋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他的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屬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的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和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也善于書法,是“宋四家之一”;他還與自己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并稱“三蘇”。
蘇東坡劇照
蘇轼的一生如同他的才氣一般橫空出世,一鳴驚人,卻受時代的限制屢屢不得志,波瀾起伏,但依然掩飾不住他的光芒。他的一生,可以用這十二首詩貫穿起來。詩如人生,人生如詩!
門前萬竿竹,堂上四庫書。
高樹紅消梨,小池白芙蕖。
常呼赤腳婢,雨中撷園蔬。
——選自《答任師中家漢公》
幼年時期的蘇轼,家坐落在眉山的一個清秀的縣城中,是個富有文學氣氛的書香門第,雖不富有,卻也殷實,過着小康生活。正如詩中所言,那時的蘇家門口是竹林、梨樹、開滿潔白的荷花的水池,還有清新整潔的蔬菜園子。這些普通的自然之景,與蘇家相輔相成,反而一股天靈毓秀之氣四處彌漫。也正是這股靈氣,孕育出了蘇轼和蘇轍這般充滿靈氣的人。
蘇轼的童年生活也是充滿自然之樂的。有時他悠閑自在地坐在牛背上一邊放牧,一邊讀書:
我昔在田間,但知羊與牛。
川平牛背穩,如駕百斛舟。
舟行無人岸自移,我卧讀書牛不知。
——選自《書晁說之考牧圖後》
那田野寬廣平坦,牛背安穩無恙,感覺就像在風平浪靜的水面上,駕一葉扁舟,靜靜的,恍若與自然融為一體。他和牛,都沉浸其中而不自知。
有時他和小夥伴們一起圍在庭院之内的鳥巢邊,看着窩裡毛絨絨的小鳥,給它們喂食,驚歎生命的神奇。
昔我先君子,仁孝行於家。
家有五畝園,麼鳳集桐花。
是時烏與鵲,巢鷇可俯拏。
憶我與諸兒,飼食觀群呀。
——選自《異鵲》
總的來說,蘇轼的童年是無憂而快樂的。
幼年蘇轼
二、年少聰慧,奮發勤勉夜夢嬉遊童子如,父師檢責驚走書。
計功當坒春秋餘,今乃初及桓莊初。
怛然悸悟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釣魚。
——選自《夜夢》
少年的蘇轼是天資聰穎的,隻是如同其他孩子一樣貪玩,但父親的教育是相當嚴格的,每天布置功課,并且限時完成。這首詩中就形象地寫出了蘇轼沒完成讀書任務時那種憂慮惶急,仿佛魚兒吞了吊鈎一般。後來在父親持之以恒地督導之下,蘇轼并沒有因自己的天資沾沾自喜,而是終日苦學不辍,連園子裡的花草都顧不上看一眼:
我昔家居斷往還,著書不暇窺園葵。
——選自《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
成功一半來源于天分,一半來源于汗水,少年的蘇轼兩樣都占了,他後來的驚豔絕倫也是必然的了。
三、春風得意,馬蹄正疾朝發鼓阗阗,西風獵畫旃。
故鄉飄已遠,往意浩無邊。
——選自《初發嘉州》
鼓聲喧阗,西風獵獵,畫旗招展,美麗的故鄉漸漸遠去,此一去不知何時才能回來,中舉赴京的青年蘇轼站在向前随波而去的船上發出感慨。然而,人總是要向前的,嶄新的人生大道就在眼前,浩瀚壯麗的河山等着他去建功立業,欣喜之情更甚于不舍。
船上看山如走馬,倏忽過去數百峰。
前山槎牙忽變态,後嶺雜沓如驚奔。
仰看微徑如缭繞,上有行人如缥缈。
舟中舉手欲與言,孤帆南去如飛鳥。
——《江上看山》
在蘇轼心中,眉山彈丸之地已經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負,他要到廣闊的天地中展翅高飛,此時此刻,湍急的江流,疾馳的舟楫,兩旁倒去的青山,隻是讓蘇轼的内心對京城更加充滿了期待和希望。
蘇東坡劇照
四、思親之情,溢于言表少小離家,老大未回。也許是長期奔波于複雜的官場,又或是人生太過匆匆,很多美好的事物還沒來得及把握就已經逝去,令人生起無限的懷念之情,四處輾轉和漂泊的蘇轼更是如此。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裡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鬓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寫這首詞的時候,蘇轼已經是不惑之年,時任密州知州。就在原配夫人王弗逝去的十年忌日,忽而夢到昔日妻子在鏡前梳妝打扮的溫馨場景,往昔的一幕幕不免湧上心頭。當年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給了十九的蘇轼,一個意氣風發,一個蕙質蘭心,夫妻恩愛,難舍難分。然而天意弄人,才十年光景,王弗猝然長逝,留下蘇轼一個人悲痛萬分。後來蘇轼娶了王弗的妹妹王潤之,延續着這一段夫妻之情。又是十年時光,外有朝政變法之憂,内有生活之苦,且兼顧現任妻子的感情,他隻能将對亡妻的思念深深埋于心底,卻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因為一場夢徹底爆發出來。“千裡孤墳,無處話凄涼”、“塵滿面,鬓如霜”,既是蘇轼對亡妻深入骨髓的悼念,也是蘇轼屢受挫折、生活困頓的側面寫照。
蘇轼既有對亡妻痛徹心扉的悼念,也有對天各一方的親人發自内心的深深思念和祝福: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绮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别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又是一個中秋之夜,然而從小情誼深厚的弟弟蘇轍卻不再身邊,距離上次相聚不知不覺中已過去七年之久。七年,彈指一揮間,又恍若隔世,人生還有多少個七年可過呢?下次不知何時才能再見到,此時的蘇轼内心是充滿傷感和執着的。隻是,他畢竟是個心胸開闊的人,執着之後又頃刻間釋懷,“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人生之事,正如月亮的有圓有缺,無法強求,但自己能做的就是調整心态,樂觀面對,即使相隔千裡,也願親人長久;中秋之夜即使不在一起賞月,也能各自對着月亮,傳達彼此的思念之情。
明月幾時有
五、韌如松竹,百折不撓如果說蘇轼的前半生是鵬程萬裡,那麼他的後半生就如驚濤裡的小船,風雨飄搖。他的才學是讓人羨慕嫉妒的,而他的耿直卻是讓人膽顫忌恨的。蘇轼因為多次反對新法的實施,遭到很多人的忌恨,卻又礙于他在文壇中崇高的地位,于是想方設法在他的文字詩作中“挑刺”,導緻他屢屢被打壓和貶谪。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念奴嬌·赤壁懷古》
接近天命之年的蘇轼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遊于黃州城外的赤壁,想起昔日的英雄人物,懷念和敬仰之情無限生起,同時也對自己坎坷的人生唏噓不已。
蘇轼
但是,蘇轼絕不是一個容易消沉的人,即使屢次受挫,他依然能從身邊的景物中找回自己的豁達和豪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仍是被貶黃州之時,一次在野外偶遇風雨,卻懷着平常心态對待,并用這場野外遭遇比喻自己波瀾起伏的一生,表達出自己百折不撓的精神。暴風驟雨本是令人驚惶和痛苦的,而竹杖芒鞋行走在風雨之中更是艱難,可這種艱難到了蘇轼這裡卻顯得潇灑、悠閑。“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他的一生都在風雨之中,即使是“竹杖芒鞋”又有何懼?風雨總會過去,而狂風暴雨之後,即使感到“微冷”,“山頭斜照”依然能給人帶來絲絲暖意,生活就是如此,總是禍福相依,遭遇艱難,也能否極泰來。而“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更是體現了蘇轼對于人生樂觀積極的心态,雖然屢次遭到壓制和貶谪,卻依然寵辱不驚,頑強前行。
六、天縱英才,終為塵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自題金山畫像》
花甲之年的蘇轼,已經不再為外物所動,寂然無欲。回首自己的一生,幾起幾落,失意坎坷,縱然有滿腔身懷抱負的浩瀚之氣,也不得不化為壯志未酬的長長歎息,隻能慷慨悲歌,自歎飄零。隻是,蘇轼終究是蘇轼,即使到死,也改不了他内心的潇灑豪放。“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他認為自己一生的功業,不在自己仕途得意之處,而恰恰是遭遇貶谪的這三州,看似“滿紙荒唐言”,實則心境開闊。失意也好,坎坷也罷,自我開導和慰藉是不可缺少的,這就是我們的大詩人——蘇轼。
蘇東坡
(結束)
我一直認為,讀書的價值,在于把其中的精華汲取并應用到生活當中。我是讀書話生活,喜歡我的文章就贊一個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