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崇寒
王祯的本職是宣州旌德(今安徽旌德)縣令(1295年被任命),在任6年政績卓著:修學校、橋梁、道路,提倡種植桑棉麻等經濟作物,改良農具,施藥救人,口碑載道。甫一上任,他即組織力量纂修《旌德縣志》,并着手編寫《農書》。考慮到将要出版的書籍規模之大,若用傳統的雕版印刷方式付梓,以他的收入和情況而言,無法實現。王祯心生一計,請來工匠制作木活字3萬多個,大德二年(1298)制成後,先用它試印6萬多字的《旌德縣志》,不到一月完成一百部,速度之快,效果甚好。可惜它們于明朝萬曆年間全部散佚,片紙無存。
大德四年(1300),王祯調官信州永豐(今江西廣豐),此時他的《農書》尚未完稿,便将木活字帶往江西,以便《農書》脫稿後排版印刷。計劃趕不上變化,在刻書業尤為發達的江西地區,《農書》終以雕版印行,王祯總結經驗教訓,在《農書》卷尾附錄《造活字印書法》,希望木活字印刷術為更多人所知和使用,從木活字刻字、修字、選字、排字到印刷,每一道工序王祯都記錄下來。比如制作木活字時,先在木闆上刻字,刻好字後再用小細鋸把字一一鋸開,用小刀修成一樣大小。撿字時,由于漢字衆多,王祯發現排字工人在各櫃、抽屜間來回取字不方便,發明了兩個木質大轉盤,木活字按韻和編号放入其中,撿字工坐在轉盤中間等待唱字工指示左右轉動輪盤取字,減少了不必要的走動。排字時以竹片隔開,木楔塞緊,使字牢固不動。印刷時塗墨鋪紙,以棕毛刷順着字行方向擦拭紙的背面……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活字印刷殘頁
王祯不是第一個發明木活字印刷的人,但他首次将經驗整理成文,并有所革新,在工序上省去加熱環節,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奉化知州馬稱德用10萬木活字印成《大學衍義》(共43卷,今已失傳),足見木活字印書已在安徽、浙江一帶流行。早在王祯試驗之前,他也了解過錫活字印刷(“近世又鑄錫作字”)。不同于木活字,錫活字是要經過造模澆鑄而成,每個錫字上留有小孔,以鐵絲串成行,排在字盤内,再以薄片隔開,待活字固定後開始刷印,由于錫活字吸水性差,着墨不勻,稍用力刷墨易劃破紙,王祯認為“不能久行”,轉而尋“巧便之法”,不過錫字始于何人、何地、印有何書,王祯沒有記載。學者潘吉星認為王祯所說之“近世”當指元以前的南宋(12—13世紀),因為談到宋元之際或元初時,他已用“今”或“今世”了,王祯可能從前輩或前人記述中了解到錫活字法,這表明至遲在12—13世紀,中國已有了金屬活字印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