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為部首字,漢字中,以禾為部首的字在意義上往往都與之有所聯系。先來看‘’禾‘’。‘’禾‘’的甲骨文字形為
為獨體象形 字,羅振玉釋:‘’上象穗與 葉,下象莖與根。‘’禾‘’的本義就是禾谷,其義甚明。《說文》:‘’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時之中,故謂之禾。‘’這個 解釋很明确,也很準确,顯然是一個典型的象形字。故段注于此也無詳解。‘’禾‘’的專稱是谷子,如《詩經·豳風·七月》:‘’禾麻菽麥。‘’禾‘’是谷子,‘’菽‘’是豆類。‘’禾‘’後來引申為‘’糧食作物的總稱‘’。唐聶夷中《田家》:‘’六月禾未秀,管家已修倉。‘’另外,‘’禾‘’字在個别情況下也指稻子。黃庭堅《戲詠江南風土》:‘’禾舂玉粒送官倉。‘’意即把舂好的白米粒送進官家的糧倉。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對幾種不同糧食作物的稱呼 是有區别的。‘’禾‘’原指谷子,後來常用作莊稼的代稱;‘’粟‘’原指谷子顆粒,後來也用作糧食的代稱:而‘’谷‘’則是莊稼和糧食的總稱:‘’黍‘’指粘黃米亦即‘’黍子‘’;‘’稷‘’則指不粘的黃米;‘’菽‘’指黃豆及其他的豆類。
‘’齊‘’的甲骨文字形為
金文與甲骨文亦類。《說文》謂:‘’(齊)禾麥吐穗上平也。‘’故‘’齊‘’的本義是麥穗平整,後引申作‘’整齊‘’講。《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曹公望權軍,歎其齊肅。‘’意謂:曹操遠望孫權的軍容,為其整齊嚴肅而歎服。再由‘’整齊‘’義引申為‘’一起‘’義。劉禹錫《插田歌》:‘’齊唱田中歌。‘’又,理也。《禮記·大學》:‘’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也引申為‘’等同‘’之義。《淮南子·精神》:齊死生。‘’高誘注:‘’齊,等也。‘’還引申為‘’全部‘’義。《荀子·王霸》:四者齊也。‘’楊倞注:‘’齊謂無所阙也。‘’也假借為‘’齋‘’字,并由此引申出‘’莊嚴‘’”肅穆“之義。也可通‘’臍‘’,并由此引申出‘’中央‘’,‘’中正‘’,‘’中和‘’之義。
再來說‘’秦‘’。先看其甲骨文字形。‘’秦‘’的甲骨文為
;左右是兩隻手,中間是一把木杵,下部是兩棵‘’禾‘’(成熟了的莊稼)。其大意就是兩手舉杵舂禾,所以‘’秦‘’的本義就是糧食。這個字由幾個象形字組成,所以是個會意字。《說文解字·禾部》:‘’伯益之後所封國。地宜禾。從禾,舂省。一曰秦,禾名。‘’段玉裁對此有詳解。概括起來有二義。一是地名,或國名。即古秦國,今陝西一帶。那裡是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幹旱少雨,适合種植谷子一類的農作物。二是指一種谷子的名稱。實際上,這兩種解釋并不矛盾。因為那裡适合種植谷類,所以後來人們就把這種谷子的名稱作為這裡的地名。又三秦。《史記·項羽本紀》:‘’三分關中,王秦降将,章邯雍王,司馬欣塞王,董翳翟王,為三秦。‘’直至現在,我們都習慣稱呼陝西省為‘’三秦大地‘’,如同稱呼我們山西為‘’三晉‘’一般。這也算是一種曆史的沿革吧。
再來說“黍”。古人說:“稻粱菽,麥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這個“黍”就是古人常食的一種粘性的黃米,亦可作黃酒。甲骨文字形為
上部為黍子的形象,左下邊是“水”,也有人認為是黍子成熟後脫落下來的黍子顆粒。所以,“黍”應該是個象形字。金文的寫法與甲骨文近似。《說文解字·禾部》:“(黍)禾屬而粘者也。以大暑而熟,故謂之黍。從禾雨省聲。孔子曰:’黍可為酒,禾入水也。‘凡黍之屬皆從黍。”段注雲:“許雲雨省聲,則篆體當如是。引孔子曰者,其别說也。禾屬而粘者也。”段注分析了“黍”的字形,以及字義,并以“禾屬而粘者也”釋“黍”之義。關于“黍”的讀音,段注“黍”的讀音并不是因為“以暑種故謂之黍”,而是“種植有定時,古今所同,非可假借”。似亦有理。段注認為“黍”的讀音來曆是“許書經轉寫妄增一字耳。以暑種故謂之黍,猶二月生,八月熟得中和,故謂之禾,皆以疊韻訓釋。”
“黍”的本義就是“黍米”。《管子·輕重》:“黍者,谷之美者也。”可見"黍“是古人很喜愛的一種 食物。黃河中遊一帶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那裡是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溝壑縱橫,幹旱少雨,而”黍“類作物又極耐旱,所以先民們就以黍為食。
”黍“的義項并不多。除了”地名“,”弓名“,”蟲名“等義外,還當”量器“用。《呂氏春秋·權勳》中有”操黍酒而進之“的話,有人釋為”拿出用黍米作 的酒給他喝“,當是誤解。黍子雖然可以做酒,但這裡的”黍“是當”量器“講。高誘注”酒器受三升曰黍“。也就是說一黍能裝三升酒。前引之句即為”端出一黍(三升)酒來給他喝“。
”禾“部字還有很多,茲舉數例。容後再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