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新上門女婿》劇照。
解詞│上門女婿為何叫“入贅”?
撰文│許晖
馬雲曾說:男人的胸懷是用委屈撐大的。這世界上有一種男人,他們的委屈可能比其他男人要大得多,一說全是淚。相信聰明的你已經猜到了,這種男人就是人們常說的“倒插門”女婿,文明一點的說法叫“贅婿”,今天我們就和大家唠唠上門女婿的稱謂“入贅”。
準備“賣身”吧什麼叫“贅”?《說文解字》:“贅,以物質錢。從敖貝。敖者猶放貝,當複取之也。”意思是說,“贅”就是用物品作擔保換取一筆錢,等有錢的時候再将物品贖回來。因此段玉裁說“若今人之抵押也”。
顔師古注引如淳曰:“淮南俗,賣子與人作奴婢,名為贅子,三年不能贖,遂為奴婢。”“贅子”即将兒子賣給他人,換取一筆維持生存的錢,如果三年之内無力贖回的話,“贅子”就将淪為奴婢。
顔師古又注解說:“贅,質也。一說,雲贅子者,謂令子出就婦家為贅婿耳。”可見贅婿的起源之早。
都是貧窮惹得禍
家庭情感劇《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劇照
《漢書•賈誼傳》則收錄了賈誼向漢文帝的上疏,其中寫道:“秦人家富子壯則出分,家貧子壯則出贅。”這是指秦代的習俗:富人家的兒子長大之後就要分家,自立門戶;窮人家的兒子長大之後則出為贅婿。
顔師古注解說:“謂之贅婿者,言其不當出在妻家,亦猶人身體之有肬贅,非應所有也。一說,贅,質也,家貧無有聘财,以身為質也。”這是将贅婿視作人身體上的贅疣了。
綜上所述,之所以有“贅子”和“贅婿”的現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窮。對男方家庭來說,出去當贅婿稱“出贅”;對女方家庭來說,招上門女婿稱“招贅”。“贅”的本義既然是抵押,那麼“入贅”的意思就是進入女家作抵押,“贅婿”的意思就是指男方家庭把兒子抵押給女方。但是既然抵押就要有贖買,女方家庭把女兒配給上門女婿就視為對男方家庭的補償,男方家庭就再也無權贖買了。
姜太公也曾寄人籬下
有史記載的第一位贅婿就是著名的姜太公。劉向所著《說苑•尊賢》篇中說:“太公望,故老婦之出夫也。”“出夫”即被驅逐出門的贅婿。由此可知贅婿的地位之低。
姜子牙與妻子地位懸殊,加上姜子牙成天釣魚念書,不思賺錢養家,他的妻子看日子過不下去,就棄他而去。
西漢時期,打仗的時候被征派到邊疆去服兵役的共有七類人,這就是“七科适”或稱“七科谪”制度。“七科”可不是挂了七門科目,而是指七類人;“适”是去、往的意思,即指到遙遠的邊疆;“谪(zhé)”是懲罰罪犯。所以這一制度帶有懲罰、發配的意味。
據《史記•大宛列傳》載,漢武帝觊觎大宛國的寶馬,“發天下七科适”給貳師将軍李廣利前去取馬。唐代學者張守節正義引張晏的解釋:“吏有罪一,亡命二,贅婿三,賈人四,故有市籍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籍七:凡七科。武帝天漢四年,發天下七科谪出朔方也。”
連自己的“姓”都沒有了
由于贅婿在女方家中地位低下,不到萬不得已,絕大部分男性對于做贅婿還是很猶豫的。
對贅婿來說,之所以出贅,固然是因為窮;而對于女方家庭來說,招贅大緻有兩個因素:一是招贅養老,二是招贅求嗣。
至于“入贅”的俗稱“倒插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中國古代的門旁邊都有一個插栓的槽,夜裡睡覺的時候把一根橫木插進槽裡,鎖上門。如果倒過來,把這個槽做在大門的外邊,從外邊開門鎖門,人們理所當然要嘲笑這位做門的師傅水平太差,連門裡門外都分不清楚。上門女婿“嫁”到女方家裡,不僅要改成女方的姓,而且生的兒子也要随母姓,就跟那位做門師傅一樣,把鎖做反了,故稱“倒插門”,含有恥笑的意思。
不過這一說法缺乏文獻支持,隻能歸結為民間傳說或者某些人的想當然。更有說服力的是“倒插門”乃“倒踏門”的音訛,“插”、“踏”一音之轉。男娶女嫁,女方“踏”入男方家門,這屬于正常的婚姻現象;而男方“踏”入女方家庭,當然就屬于倒轉的不正常的婚姻現象,故稱“倒踏門”。
《西遊記》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 四聖試禅心》:“你要肯,便就教師父與那婦人做個親家,你就做個倒踏門的女婿。”
在《西遊記》第二十三回中,師徒四人在一個賈姓人家歇宿,賈夫人有三個女兒,想招他們做女婿。
《金瓶梅詞話》第十七回《宇給事劾倒楊提督 李瓶兒招贅蔣竹山》:“到次日,就使馮媽媽通信過去,擇六月十八日大好日期,把蔣竹山倒踏門招進來,成其夫婦。”
可見至遲到明代中葉,“倒踏門”的稱謂就開始流行,成為人們的日常用語了。
(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原創内容,請關注蘭阇(qdlanshe)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