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說是地球村,隻是人與人聯系的距離變短了。
地球還是很大的,還有很多地方,人們沒有探索到。
當人們探索地球的同時,人們在利用自然,在滅絕物種,也在發現物種。
在這個過程中,很多新奇的、對于國人來說小衆的水果,就在人們的試探中被發現,被利用。
接下來,大家會見識到很多的小衆水果,它們來自世界各地,有的是國外的,有的是國内的,但對大部分國人來說,都是小衆水果,廢話不多說,讓我們開始吧。
1、紅毛丹
網絡圖片
紅毛丹,看樣子跟荔枝非常相像,其實口感吃起來也很像荔枝。
雖然叫紅毛丹,但是也有黃色的果子。
網絡圖片
由于中國種植的比較少,所以價格比較貴,而且大多數都是從國外進口的,某電商上面優惠後的價格普遍為18~26元/斤,當然還有空運的,顯然更貴。
2、阿科比
網絡圖片
阿科比産于日本,據說是一種高級水果,一般人吃不起。
阿科比長相是紫紫的顔色,據說要煮一下才會比較好吃,熱量較低,能調節情緒,适合減肥人群食用。
而且據某吧的人發帖說,中國很多,但并不為大衆接受。因無法考證,也沒見過,故無法證明。
3、古布阿蘇
網絡圖片
古布阿蘇果的氣味像混合了巧克力和菠蘿的香氣,内裡是香蕉模樣,口感像梨和香蕉的結合體,也是難以想象。
數個世紀以來,古布阿蘇果是南美洲當地居民的食物之一。
不過除了食用,還被拿來制作保濕乳等護膚品。懂了撒?保濕乳啊,也許内服比外用要有效?
4、佛手
網絡圖片
佛手,也叫佛手柑,有人說是水果,有人說是蔬菜,因為佛手既可做菜,又能當水果生吃。
佛手鮮果成熟後呈黃色,可以直接食用,吃法是削去表皮,吃裡面的白肉,味道清爽甘甜。
不過佛手最常見的用途是作為一種中藥,其次的用途是作為觀賞植物,最後才是食用,也許在人們接受佛手之後,食用性可能會越來越被重視。
5、阿奇果
網絡圖片
阿奇果,又稱西非荔枝果,是牙買加的國果。
但實際上,如果在成熟之前食用的話,會引起中毒。因此隻有等到果皮變成亮紅色,黑色有毒的種子脫離果子後,人們才能享用這種美味又營養的食物。
阿奇果既能當水果食用,也能當成蔬菜燒菜,不僅是牙買加的國果,也是國菜,如“荔枝果鹹魚飯”。
據說阿奇果能增強人的體能和爆發力,想下博爾特,想下奧運會田徑賽場上的牙買加人,不經懷疑,難道是真的?
6、面包果
網絡圖片
面包果,原産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中國台灣、海南亦有栽培。
果實可食用,可以烤着吃,烤面包果就跟面包似的,味道酸甜,因其富含澱粉,故又被當成糧食。
面包果還可以蒸着吃、炸着吃、煮着吃,但唯一沒發現的吃法——生吃,難道不算是水果?
7、黑柿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黑柿看起來發黑,内裡也是深色的,但其實就是柿子的一個品種,隻不過比較少見。在國内隻有中國廣東、海南西南部有種植,然後就是國外的越南和菲律賓有。
非常的小衆的一種水果,電商都沒得賣......
不過黑柿嘗起來跟巧克力布丁一樣的味道,維C是普通柿子的2倍,不過糖分也比普通水果要多,故糖分多=很甜=分泌多巴胺=變胖,你懂了撒?!
8、露兜(哈拉果)
網絡圖片
哈拉果在國内叫做露兜果,但百科上并沒有這個果實,隻有露兜這種樹,而且果實是入藥的,也不知道誰把它開發出來,變食用了,還改了個名,叫哈拉果,外國名很洋氣?好炒作?
露兜果,主要分布在我國的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和雲南等省等地區。當然,在亞洲熱帶、澳大利亞南部等地區也有分布。
露兜果看起來有點像菠蘿,吃法和吃甘蔗類似,就是咀嚼完果肉的後汁水吐掉。
9、刺角瓜
網絡圖片
刺角瓜原産于非洲卡拉哈裡沙漠,有些人叫非洲角瓜。
刺角瓜外皮金黃有刺,内裡像黃瓜似的,肉質細膩多籽,像黃瓜一樣呈凝膠狀,口味清甜。吃起來也有黃瓜的味道,不過似乎還混合了其他的味道。
刺角瓜可以去頂用吸管直接吸食,也可以切開食用果肉泥。
10、嘉寶果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嘉寶果原産于南美洲的巴西、玻利維亞、巴拉圭和阿根廷東部地區,在20世紀60年代中國引進種植。
嘉寶果其果肉呈多汁半透明狀,葡萄的形态,釋迦的味道,山竹的籽,酸甜口,皮澀。
每個人吃嘉寶果的感受好像都不一樣,有人吃出釋迦的味道,有人感覺跟葡萄沒啥區别。不過嘉寶果還是挺貴的,電商普遍在100 元/斤。
11、神秘果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神秘果原産于西非加納、剛果一帶,于20世紀60年代後被引進中國。
神秘果沒成熟的酸澀,成熟的酸甜,吃了神秘果兩小時内,接着吃其他酸性水果,例如檸檬、酸角等,會覺得這些酸水果不再是酸味,可轉酸味為甜味,故名神秘果。
12、蘭撒(冷刹)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蘭撒原産馬來群島,半透明果肉像龍眼,口感像柚子,味道清甜而帶點酸澀,是東南亞上等水果之一。
蘭撒在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叫法都不一樣,香港叫蘆菇,台灣叫蘭撒果,百科上面能查到的是蘭撒,但價值不明,可能科學家還沒有研究清楚,隻是對人無害,可食用。
13、非洲曼密蘋果
網絡圖片
非洲曼密蘋果,分布于西部熱帶非洲。
非洲曼密蘋果在樹上的時候,外表像是猕猴桃,外層有細毛,切開以後有點像是木瓜的顔色,就是還有4個大核,聞起來也是一股香甜味,吃着口感香軟多汁。
因其富含果膠,又能用來制作果凍。
但是曼密蘋果樹的根、莖、葉、果實和種子裡能提取出一種物質,可以當做殺蟲劑,并且效果很好。
突然感覺這個水果,無法下嘴,弱弱地問一句,吃的比較多,這種物質對人起作用嗎?(此乃自我調侃)
14、蛋黃果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蛋黃果,又名仙桃,這可不是孫悟空偷那個仙桃。
果實12月成熟,采收後需要後熟4-7天方可食用。
蛋黃果的味道和口感介乎于番薯和榴蓮之間,通常有種子1~2粒,近圓形或橢圓形。
蛋黃果可以降脂,可作為減肥和健身人士的食物的一種補充。
15、蓬萊蕉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蓬萊蕉原産于墨西哥,各熱帶地區多引種栽培供觀賞。
蓬萊蕉看起來很奇特,但是要是大家看到果樹,就會發現,很熟悉啊。
網絡圖片
蓬萊蕉需要15個月才能成熟,不然有毒,成熟的水果吃起來有種甜甜的味道,香氣有些像鳳梨,又有些像香蕉。
16、諾麗果
諾麗果,原産東南亞,果樹叫檄[xí]樹。
諾麗果有刺激性氣味——就是有臭味,果樹最高能長到9米 高,果實味道難吃,可以榨汁之後加蜂蜜,有較好的改善;也可以曬幹之後泡茶喝,還能用來煲湯。反正生吃估計沒人能接受。
17、帕爾米拉棕榈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帕爾米拉棕榈吃法類似椰子,據查,半透明果肉,水分充足,口感像荔枝。
18、巴婆果(泡泡果)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巴婆果實在是很冷門的一種水果,成熟時有濃郁的似香蕉、芒果、蘋果的混合香味,果實香甜。
19、蛇皮果
網絡圖片
蛇皮果,又名沙叻,是東南亞著名的水果之一。
網絡圖片
蛇皮果果肉含對人體皮膚有益成分,印尼本地姑娘經常将它作為美容水果食用。
愛美的小姐姐趕緊記下筆記,蛇皮果對皮膚很有幫助!!!
20、人心果
網絡圖片
人心果,猛然聽見這個名字,想象中是一種通紅像心髒的水果,類似于西遊記中的人參果,其實它隻是因為外形長得有些像心髒的形狀,顔色還是黃色的......
人心果采摘之後,要等大約一周的時間,等到果肉變軟之後才能食用,果肉多汁,口味很甜,就是含糖多(劃重點,糖尿病人忌食),而且還有一股清香氣。
然後,人心果還可以做菜,可以涼拌吃、蒸着吃、炒着吃.......
咋感覺跟西紅柿差不多,這還是水果嗎?
21.海椰子
網絡圖片
海椰子又名雙椰子、臀形椰子,果然有根據外形而起的名字......
海椰子原産于印度洋島國塞舌爾的普拉斯林島和克瑞孜島。
海椰子的一個果實重可達25公斤,其中的堅果也有15公斤,是世界上最大的堅果,被稱為“最重量級椰”。
但海椰子估計一般人吃不着。
果核落進地裡,要半年以上才發芽,近1年才長出第一片葉,百年才能長成,50年才開花,40年才結果,大約5~10年成熟(有說5年成熟的,有說7年的,還有說10年的,可能地區和氣候原因),都一個多世紀了,一般人哪能活這麼久,就算有錢也還得看時機啊。
據說,當年法國魯多裡夫二世皇帝曾經提出,用25公斤黃金購買1個重20多公斤的海椰子果,結果成沒成,不曉得,因為是“據說”嘛。
不過雖然果實外形不咋滴,但果樹很牛。
海椰子的果樹,又叫“巨籽棕”,别名“愛情樹”。雌雄異株常是相對而立,相依而生。樹枝如手腳,樹葉似耳發,耳鬓厮磨,千歲相守不移;樹根在地下相互纏繞,交織在一起,如同情侶在月光下依偎擁抱。
22、牛奶果
網絡圖片
牛奶果奇特之處還在于:無論切開葉片、果實、枝條,均可溢出牛奶一樣的白色乳汁,這也就是“牛奶果”名稱的由來。
牛奶果是屬于桑科無花果,跟無花果一個科的,故外形看起來有些像無花果。
牛奶果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加熱吃,甚至可以炖着吃。
23、燈籠果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燈籠果原産南美洲,中國廣東、雲南、新疆均有栽培。
燈籠果之所以叫燈籠果是因為它的長相有點像燈籠,果實跟聖女果差不多大小,味道酸甜,口感不錯。
燈籠果很多人小時候都吃過,以前是野生的,有需求就有供給,然後被培育、人工種植了。
24、亞答子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亞答子是生長在沼澤地帶的亞答樹果實。
亞答子可以直接吃,帶點甜,口感柔韌。
亞答子也可制成飲料,做成甜品,做成甜品會有Q彈的感覺。
25、卡姆果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卡姆果,是原産于秘魯共和國亞馬遜河上遊的水果。
卡姆果外表為紫紅色,外形與葡萄相似,既可以鮮食,也可以加工成其他物品供人類食用。
卡姆果的果肉是半透明的白色物質,吃在嘴裡味道特别酸,但其維生素C含量遠高于地球上任何一種已知植物。
不過卡姆果具有美肌的能力,能令皮膚充滿透明感,煥發白皙光彩。(小姐姐些,劃重點,劃重點,劃重點,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26、香瓜茄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香瓜茄,别名人參果,好像跟我想象中的人參果差距挺大的。
此水果原産于哥倫比亞和智利安第斯山溫帶地區、秘魯及厄瓜多爾等國家,1975年引入台灣,20世紀80年代引入内陸。
香瓜茄是一種高鉀水果,不但低脂、低糖,還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味道有一些甜,口感像甜瓜,水分很充足。
不過要不是因為它的營養,甯願吃甜瓜也不會吃這個。
27、貓屎瓜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貓屎瓜,木通科貓屎瓜屬落葉灌木植物,高達5米,分布于秦嶺、巴山的深山之中,是一種野果。
感覺貓屎瓜和阿科比外形有些類似,隻是大小和内裡不同。
貓屎瓜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野果,其果肉甜如蜜。
28、菲油果/斐濟果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菲油果原産地在中南美洲哥倫比亞、烏拉圭和阿根廷北部,盛産于新西蘭。
菲油果在樹上的時候看起來像是長條形的紅心果,切開像是檸檬,味道和番石榴比較像,酸酸甜甜的,還有菠蘿的味道。
菲油果成熟後,果實很容易擦傷而腐爛變質,因此菲油果雖然好吃,卻不适合大量出口,因此流傳不廣泛。
29、指橙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指橙是芸香科柑橘屬植物,橙子是芸香科柑橘屬植物,它們可謂是一家人啊。
原産于澳大利亞東部和新幾内亞的東南部,中國赴美考察團于1977年首次從美國引入。
指橙号稱“水果中的魚子醬”,得名于它的果肉與魚子醬非常相似,味道其實和哈密瓜差不多,有一些酸味。
指橙11年的樹,平均高度才1米,很适合盆栽觀賞,既美觀,又可以吃,嘿嘿!
說在後面的話:收集整理了29中小衆的水果,相信很多人可能連三分之一都沒有吃過,特别是海椰子,也許100%的人都沒吃過,不知道你見過幾種,吃過幾種,對于這些小衆水果的看法、感受又是怎麼樣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網絡圖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