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是蘇轼985歲的生日。從被稱為“寶藏男孩”“斜杠青年”等就可看出,蘇轼在如今的年輕人心中依然占有不可撼動的地位。
他喜歡結交朋友,尤其熱愛美食,算是資深“吃貨”,吃到“東坡肉”就能想到他的名字;他的詩文飽含哲理,無論是“明月幾時有”還是“老夫聊發少年狂”,都能讓人脫口而出;還有人統計稱,蘇轼所著文中,竟然出現了四十多次“呵呵”,可謂是最早的網絡熱詞使用者。
最近,有一張“梗圖”也在網絡流傳,蘇轼潇灑的畫像排在左邊,周圍用大小不一的文字寫着:這是蘇轼,背誦全文天團成員,宋朝最有文化的吃貨、北宋文壇CP狂魔,爛棋簍子,星座學家。最醒目的就是用紅色大字寫着的“祝我985歲生日快樂,祝大家都能考上985”。
或許,985年前的蘇轼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以這樣的方式“出道”,走上C位。
網友制作的蘇轼梗圖
蘇轼文學研究專家們對此現象有自己的看法。今日(1月10日),紅星新聞記者采訪到四川大學教授、中國蘇轼研究學會名譽會長、四川杜甫研究學會會長張志烈,“其實,蘇轼的年齡不一定算對了。”他說,中國曆代的年齡算法是按照過一年(大年初一),算一歲。蘇轼的年譜中記載,1036年出生,到今年應該是984歲。
而為什麼會有985歲這個說法?張志烈說,因為1036年是按照農曆算法,當推到陽曆的算法,就是1037年。“其實就是農曆和陽曆的算法區别。”張志烈還舉例道,比如中國古代有個小孩子臘月三十出生,第二天便是大年初一,而體現在年譜上便為:出生日算一歲,到大年初一算兩歲,但實際上是才出生兩天的嬰兒。
網友制作的虎年梗圖
“不過網友要結合這個數字,表達某種思想,也就由他去吧。”張志烈看到網友為蘇轼做的圖片後表示,不同時代的人,不同時代的風氣、語言風習、視覺、觀點允許有不一樣的說法。所以,網友其實是按照自己的理解來對蘇轼加标簽。但至于什麼是“理解”,張志烈認同一個觀點:人是理解的生物,人始終在理解中,但理解永遠是變動的,理解的普遍性、變動性客觀存在,認識也在不斷生化,“不過對于出現的這些概念,新的理解是否站得住腳,還需要曆史來檢驗。”
網友在日常交流中使用諧音梗表情包
張志烈分享了最近看到的一個詞語“不亦樂虎”,是針對今年虎年而謀生出的諧音祝福語,他認為年輕人按照自己的願望,改變成語中的某個字,變成網絡新名詞隻是一種調侃。張志烈說,這樣的方式最早便在《紅樓夢》中出現,可愛的姑娘史湘雲是大舌頭,原應喊賈寶玉為“二哥哥”的她,硬生生喊成了“愛哥哥”,現代人也将“2”表達成“愛”,如“520”,意為“我愛你”等。
對此,眉山市三蘇文化研究院研究室主任、中國蘇轼研究學會副秘書長劉清泉也有不同的看法,他表示,“其中的調侃或者幽默,可以看出設計者的創意或機智,如蘇轼985與高校985的雙關,但是以名人作為調侃對象,的确是不敬之舉。如稱蘇轼為狂魔、吃貨等。”他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雖然有些網絡詞語深受讀者青睐,但是他認為,還是應該使用規範詞語,謹慎使用網絡詞語,特别是官方新聞媒體更應該規範使用我們的母語。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曾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