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損險無非就是圖個保障,但網上也有很多不同的聲音。
有的說:“開車十幾年從來沒出過事情,買保險?買什麼保險哦?保費這麼貴,不出事情那虧大了呀?”
這些說法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但實際上,忽悠的成分有可能會更多。
“我自己就沒買,你也不用買了”第1種人是:10年了,1次事故也沒出過,不買才是最好的。這種感覺就有點僥幸心理和從衆心理作祟了。
從交通事故的發生概率上來說,這句話粗一看有道理的。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0年,一共發生了機動車交通事故211074起,平均到每輛車的概率,「欸」0.077%。
看這事故概率多低,是不是?有僥幸心理也是人之常情。這個時候旁邊又有人慫恿一下,被慫恿的那個人再來點僥幸心理,就堅定不移的不買車損險了呀。
吳占權等人在《金融教學與研究》上面發了篇論文,《論保險消費心理及其經營對策》,上面說。
保險消費的不确定性極易帶來消費者的運氣、僥幸心理,而從衆心理又進一步動搖了購買意願。
這就像是上大學的時候,感覺今天不會點名,室友說:“對對對,一學期都沒有點過了,大家都别去吧,再玩2把,再玩2把。”
是不是?後面會發生什麼?是吧?
老師不一定真的不點名,車子也不一定真的永遠不出事故。
之前确實是不點名的,但今天不知道怎麼回事,老師心血來潮,就是想要看看班級裡面到底哪些同學的人緣不好,重修了,是吧?
車子也是一樣的,雖然說事故概率真的很低,但我們隻要碰上一次的後果,就比較難以預測,甚至是承擔不住。
稍微嚴重點的事故,交強險2000塊錢就頂不牢了。
依然是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機動車交通事故造成的直接财産損失平均是7826塊6毛6。如果沒有保險賠,都是自己掏,那其實也是痛的呀,對不對?
“保費那麼貴,買它幹嘛”而且除了事故率,還有些朋友是拿價格來勸退的:“車損險一年千把塊錢,很貴的,買它真的是不劃算的。”
要新車的話有可能還不止,毛估估算一下:20萬的車子,車損險2200塊錢;10萬塊錢的車子,1300差不多。
對于有些車主朋友來說,做一次大保養的錢都夠了,小保養都2、3次能弄了。一次性拿出那麼大筆錢,還丢出一個石頭,「哐嘡」一聲都沒有的,肉痛的了。
浙江大學徐進有一篇碩士論文,《心理賬戶對信用卡消費決策的影響研究》上這麼講。
對于提升生活品質的大額消費,一次性支付的話,支付疼痛感太強。而這種消費帶來的效益很持久,如果分期支付,能進一步提升消費體驗。
我們轉換一下思路:車險是保1年的,平均每個月就100多塊錢,是不是就還好?
現在喝個奶茶,請個朋友是不是50就沒了?一個月請一次人家喝奶茶,車子被撞的時候,朋友能不能替你把這些修車錢都付了?這樣想會不會好受一點。
而且車損險到底貴不貴?我們其實是要算總賬的。
車子的車損險費用=基礎保費 (投保時新車購置價-折舊金額)×費率×優惠系數。
裡面的折舊金額和費率每年其實都會變的,新車貴,老車續保更便宜,攤到6年來看,車損險不一定很貴的。
舉個例子:10萬塊錢的車子,第1年上保,某保險公司新車基礎保費630,費率1.5%,沒有折扣和優惠,所以保費總共要2130。
第2年就是1107塊2,第3年就是1030塊8毛4了,那麼6年總共加起來,6979塊錢,不到7000塊錢的車損。
我們前面說了,平均事故财産損失就是7800了,是不是?已經回來了。
換句話說:我們買了6年的車損險,萬一有一年,有一次出了事故,賠償金額有可能就是大于總支出的。
“保險公司找理由少賠,不值得買”接着我們來講講第3類朋友,他們是這麼說的:“保險公司你付了錢,他就負責賠。他賠2樣東西,叫做‘這也不賠’和‘那也不賠’,其他的他們倒是都不管的。”
他「呵呵」了一下,其實心中還是有很多的顧慮和抱怨,是吧?覺得根本就不值得買。
我們買保險的時候,往往就是看着價格,哪家便宜哪家買。條款、内容,别說上面、反面的小字了,一般正常條款估計仔細看的人都不多了。
保險銷售員也有可能不會特别提醒我們關注某一些免責條款或者怎麼樣,直接就說了一句話:“欸,這些都是固定内容,大家都一樣的,沒有什麼要看的。”
我們一般也都是同意,這也就算了,還到時候找麻煩,提抱怨還能說:“你當初沒有說清楚。”
現在人家也聰明的,下面讓你手寫寫“我已知曉條款所有内容,并且明确所有條款所對應的責任,以及保險公司的這些免責條款”,簽字。
好了,這個時候說不清楚了,這個時候你說:“他沒有跟我講!”說不清楚了。
所以說,這個東西等到車子發生事故了,免責條款一搬出來,好了,我們就會覺得是保險公司在找理由,導緻我們賠錢少,甚至不賠了。
時間一長或者周圍有朋友遇到這種事情了:“買它幹嘛的?把我們當韭菜割。”
“錢要收的,把我們吓個半死,真的出問題了,你看他們去哪了?你看他們去哪了?”這個煽動力還是非常強的,說服力也是有一點的。
免責條款每個保險公司都是有的,那我們是避免不了的,但你聽聽也是好理解的。
車子因為涉水或者是自燃,想走車損險,保險公司利用免責條款故意少賠或者怎麼樣,這種情況不是說不存在。
這種時候我們要區别對待,直接打官司,就是教他一回,好好做事,怎麼樣。
涉水險舉個例子:雲南開屏新聞網有個報道的,2019年7月,塗某某的車子因為涉水導緻受損。
結果保險公司僅僅支付了維修費用36000塊錢,想拒賠發動機維修費用,耍賴了。
車主上訴,法院判決,保險公司賠償發動機維修費56000塊錢,并且支付該費用的資金占用損失,簡單講就是:利息都算進去了。
所以說,遇到保險公司耍賴你也不要慌,隻要我們占理,也總是能夠通過正當途徑來維權的。
買保險就是為了規避風險所以總得來說,買保險就是為了規避風險,我們要麼是現在花錢,避免未來花大錢;要麼就是現在花小錢,以後可能花大錢。
對于一般朋友來說,天有不測風雲,很難保證一直不出交通事故的,買個保險省心省事,有可能還是更劃算的一個選擇。
除了車損險,還有三者險,50萬、100萬,現在還有個200萬,到底買多少才叫夠用?不同城市還真不一樣,給大家算了一下。
現在路上電瓶車那麼多,一不小心,哪是我們撞它,它們都飛到我們車上來了,是不是?對方可真的是沒有保險的,周圍一幫人圍上的都會勸的。
“人家那麼辛苦,騎個電動車,是吧?你都是個開車的,你大老闆很有錢,你認個那個全責好了,反正保險公司都賠的。”
能不能這麼幹?大家以前這麼幹的人,後面都發生了哪些不太願意看到的事情?
想知道這些很簡單,關注「備胎說車」,回複關鍵詞「保險」就可以了。
每天會給你一段汽車實用小幹貨,文字、音頻、視頻都有,挑你自己喜歡的就可以了,「備胎說車」等你來玩哦。
參考文獻
[1] 吳占權,湯明遠,成福蕊.論保險消費心理及其經營對策[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6.
[2] 徐進.心理賬戶對信用卡消費決策的影響研究[D].浙江大學,2020.
[3] 車被淹了,買了車損險卻被拒賠,車主怒告保險公司,昆明這家法院這樣判……雲南開屏新聞網.
[4] 國家統計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