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傳承完整?中新社太平2月23日電 題:馬來西亞仁愛音樂社:南音袅袅一甲子,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南音傳承完整?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中新社太平2月23日電 題:馬來西亞仁愛音樂社:南音袅袅一甲子
作者 陳悅 魏源
每次開車往返于家和仁愛音樂社之間,年過七旬的許隆基都要花一個小時。參加完音樂社的排練或演出,他到家時常常已是深夜。但身為音樂社音樂組主任的許隆基說,自己在花甲之後開始學習南音,是為能“唱給自己母親聽”。
許隆基的母親來自中國泉州安海,在當地被稱為“中國音樂活化石”的南音深受當地民衆喜愛。從祖籍地到新家園,老人對南音的熱愛始終未絕。
位于馬來西亞太平的仁愛音樂社,成立于1963年(1964年正式注冊),迄今走過整整一甲子的歲月。
現任音樂社副社長的蔡天生,其父就是音樂社的創辦人之一。 他告訴中新社記者,太平有很多來自安海、泉州的移民——他們漂洋過海,思念故鄉,南音既能慰藉思鄉之情,也能為他們在陌生的異鄉提供休閑娛樂。“這也是當時音樂社創辦的初衷。”
許隆基說,先輩們創辦音樂社時,面臨既無樂器也無樂譜的窘境。他拿起一支已有歲月痕迹的洞箫介紹,這是當年曆經艱辛從中國買來的,一直使用到現在。“更不容易的是樂譜,”許隆基說,一部部樂譜都是靠先輩們憑記憶記錄下來的。“幸運的是,這些樂譜居然大緻準确,也體現出先輩對南音的熟悉和熱愛。”
十幾歲就被父親“拉”進音樂社的蔡天生,清楚記得當年南音在太平的全盛時期。除日常在太平演出,音樂社還常受邀在槟城、怡保等馬來西亞北部各地巡演,“粉絲”遍布馬來西亞各地和新加坡。
蔡天生說,當時的音樂社經常利用義演,為華文教育籌款,為受災民衆募捐。“可以說,南音還發揮了凝聚華社的作用。”
早年的音樂社人才鼎盛,演出陣容達六七十人,主要排演以南音為母體的梨園戲。剛進音樂社時,蔡天生主要負責吹箫,後來也能上台扮演包青天身邊的張龍、趙虎等角色。他笑言,當年,即使是這樣的配角,也有好幾位候選人輪流上陣。
随着歲月流逝,音樂社人才漸漸凋零,社員也老化。蔡天生感慨,如今,音樂社要湊齊一部梨園戲的演出陣容都有困難。
9歲就加入音樂社的李玉英及吳桂月,當年進社時都要從小丫鬟演起;如今,年過六旬的她們已是音樂社的“頭牌”。在記者面前,李玉英換上戲服反串驸馬,而吳桂月則扮演公主,演出《打金枝》,身形靈動,唱腔優美。
她們說,在當年,音樂社可算當地華人“唯一的文化活動”;如今,随着文化娛樂的豐富,南音市場也在萎縮,愛好者們繼續堅持演出、欣賞南音,更多來自自身的興趣。
音樂社社長蔡海瑞坦言,作為馬來西亞華人文化的瑰寶,南音的傳承确實備受挑戰。全馬如今隻有三個南音社還在堅持。“要繼續傳承南音,首先要走進校園。”
蔡海瑞介紹,仁愛音樂社走入校園的方式很多,包括演出、講座等等。這些活動未必立刻為南音補入“新血”,“但可以埋下南音的種子,未來或許就會在年輕人心裡‘開花’。”他認為,南音要長遠傳承下去,最終還是依賴于下一代。
該社總務黃奇發說,馬來西亞南音來自中國,南音要繼續傳承,也要加強和中國的交流。他期待,仁愛音樂社走進校園,得到中國南音專業人才的大力支持,讓馬來西亞南音的薪火傳承更加順利。
袅袅一甲子,南音在馬來西亞曆經起落。蔡海瑞說,“随着中國的發展,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愈來愈大,我們對繼續傳承南音的信心愈加增強。”(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