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觀衆都喜歡看綜藝節目,像《王牌》、《跑男》等。
因為這些綜藝能給大家帶來很多的快樂。
除了綜藝之外,能逗笑大家的當然還有相聲、小品、脫口秀等這些語言類表演了。
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
如果一檔綜藝節目的嘉賓全都是相聲演員該多好啊!
或者說全都是脫口秀演員,那該多搞笑啊!
很多綜藝節目為什麼會被觀衆吐槽呢?難道不是因為不逗笑嗎?難道說不是嘉賓的問題嗎?
當大家覺得綜藝不搞笑的時候,是不是都會說出“要是能請某某當嘉賓就好了”這樣的話。
當大家這樣說的時候,還真有人當真了。
《德雲鬥笑社》這檔綜藝節目的産生絕對符合很多觀衆的審美。
相聲演員本來就很有梗,而且德雲社又是這兩年最火的頂流相聲團隊。
這樣一幫相聲演員當常駐嘉賓,沒有那麼不會玩梗的飛行嘉賓。
再加上嚴敏導演的加持,話說這樣的綜藝節目怎麼能不火呢?
第一季播出之後,節目收獲了超高的收視率,甚至可以說秒殺了同類型的很多綜藝。
很多觀衆看了之後紛紛表示,這才是綜藝節目該有的樣子。
現在的大部分綜藝節目除了常駐嘉賓之外,飛行嘉賓更為重要,基本上每期都會請一些當紅流量。
然而,回過頭來看第一季的《德雲鬥笑社》。
說白了,也就隻請過一個周潔瓊而已。
周潔瓊不算什麼頂流,甚至可以說在節目中也沒什麼鏡頭,更沒給觀衆帶來什麼笑點。
由此也是可以看得出來,一檔綜藝節目搞不搞笑完全是要看嘉賓的。
這檔德雲社團綜的每位嘉賓都很有梗,所以也完全沒有必要請飛行嘉賓。
換句話說,就算是請來頂流助陣又如何,真正能逗笑觀衆的還是德雲社的師兄弟們。
經過第一季的成功之後,很多觀衆開始期待第二季的到來。
在萬衆期待之下,終于迎來了第二季的節目。
相比上一季來說,這次是有所改變的。
第一,個人戰變團戰。
不管是什麼樣的綜藝節目,一般都會有比賽和競争。
第一季的《德雲鬥笑社》也是如此。
不過,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節目規則本來是個人戰,但最後大家都會通過私下結盟變為團戰。
既然是這樣的話,為什麼不直接玩團戰呢?
這一季的節目直接改為團戰模式,經過每期的比賽,最終要選出德雲天團——鋼䨻男孩。
大家剛看到這一季的片頭時是不是就感覺很有趣呢?
說實話,德雲社的弟子們學曆相對來說确實不高。
但是每次看《德雲鬥笑社》都能學到知識。
比如,你要不看這一季,你能知道四個雷念“镚”嗎?
别看這隻是小小的細節,但這也說明郭德綱的格局還是很大的。
一檔綜藝節目絕對不隻是簡單地搞笑就完事了。
看完之後總要給觀衆帶來點什麼,哪怕是一丁點的正能量都可以。
這一季的最終目的是選德雲天團。
但這個“鋼䨻男孩”真的好聽嗎?為什麼郭德綱不選一個好聽又好認識的名字呢?
這就是格局。
不說别的,這一季開播隻是看了五分鐘大家就學到了一個新漢字,不是嗎?
第二,播出時間和方式有變化。
看過第一季的觀衆都知道,節目時長可以說是目前綜藝市場裡最長的了。
每期最起碼都在兩個半小時以上,甚至要到三個小時。
這一季相比上一季是有變化的。
這次把一期節目分為上下集,分别在周五和周日播出。
一周雙更,每一集都在一個半小時左右,而且上集是玩遊戲,下集是說相聲,完全不影響大家的觀感體驗。
這樣的改變還是非常好的。
對于大部分觀衆來說,基本上都是隻要開始看就一定要看完。
别說是三個小時的綜藝了,就算是電視劇一下更新十集都能熬夜追完。
節目時長縮短之後,觀衆就可以有更多自己的時間去調節了。
接下來咱們就說一下第二季的第一期節目。
《德雲鬥笑社》第二季首播主題封神,嶽雲鵬智商最低,秦霄賢成點睛之筆。
這一期的主題同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大餅卷一切”。
但要是用高級的話來說,那就是“内卷”。
相信很多觀衆都聽說過“内卷”這個詞,而且前段時間連續多次登上熱搜。
“内卷”現在已經成了一個全民熱議的話題了。
甚至有很多網友開始發起了“反内卷”的提議。
對于每天上網的年輕人來說,大家都知道什麼叫“内卷”,但稍微上點歲數的就不懂了。
這個名次如果要是想用理論知識解釋清楚,可以說是非常難的。
不過,要是看了這期的《德雲鬥笑社》之後,相信很多人一下子就明白了。
這一期節目簡直是把非常抽象的名詞“内卷”解釋得相當形象具體。
大家聽一下閻鶴祥最後的總結“師父巧設大餅局,弟子力争首發席,一場大餅卷一切,衆人又累又着急,此消彼長之間其實全是内耗,用當下最流行的一句話,這個就叫内卷”。
這個對“内卷”的解釋确實是夠完美了。
首先,所有師兄弟們的目的都是用大餅換“簽”。
這一期的主要道具說白了就是“大餅”,也就是說誰的大餅最多,誰的獲勝幾率就更大。
實際上獲得大餅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烙餅”。
但是所有人都陷入了一個怪圈,那就是都在按照磨面、換餅、換簽,這樣的固定思維來玩。
從來沒有人想過,師兄弟們有一隊人馬就是做大餅的。
所有人都在自己的固有思維裡拼命努力,卻忽略了一個更好的辦法。
如果大家要是提前溝通一下,所有人都直接去做大餅的話,那這一切是不是簡單了很多呢?
要多少張就做多少張,甚至可以算準概率,用最少的大餅去換簽,那大家豈不是都輕松嗎?
在這一期的節目中,如果要說誰的智商最低,那絕對是嶽雲鵬了。
除了小嶽嶽之外,所有的師兄弟們都有節目組的規則卡着。
比如,做大餅的隊伍做不夠是不讓走的,他們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
其他人也不知道師兄弟們有一隊人馬是專門做大餅的,他們還以為是節目組在做。
所有人都被框在了節目組設計的這個“圈套”裡,隻有嶽雲鵬是自由的。
嶽雲鵬的大餅是提前一天自己做好的,而且他根本就不在其他師兄弟的遊戲中。
說白了,小嶽嶽聽了規則之後可以直接拿自己手裡的大餅全換成“簽”。
大家可以算一下,小嶽嶽一開始借了十斤麥子,可以磨十斤面粉。
他在節目中也說了,四兩面粉可以做一張大餅。
也就是說,小嶽嶽做了有25張大餅。
如果這些大餅要直接換成“簽”,那小嶽嶽被抽中當隊長的幾率自然是所有人當中最大的了。
然而,小嶽嶽用這些大餅做了些什麼呢?
他拿這些大餅放了貸了。
簡單來說,師兄弟們從他這裡借了大餅去換“簽”了,最終他靠大餅賺大餅的計劃是泡湯了。
小嶽嶽的智商确實是讓人有點着急啊!這比在《極限挑戰》的時候還要笨。
在這期的“内卷”主題中,或許有些觀衆覺得所有人都不太聰明。
但這也是節目所需,為了能突出這個主題,聰明的也要裝作玩不明白。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秦霄賢了,簡直就是這個主題的點睛之筆。
秦霄賢一開始是屬于做大餅隊伍的,但他也是第一個獲得自由身的。
當秦霄賢獲得自由身之後,他拿着自己的那張餅直接換了“簽”。
接下來秦霄賢并沒有返回餅屋去直接做餅,而是選擇了磨面、換餅、換簽這種固定思維。
相信很多觀衆看到這一幕的時候都覺得秦霄賢好傻,好笨。
但這也是最能體現“内卷主題”的樣子。
經過上一季的節目,秦霄賢被人們稱為“傻秦”。
說白了這隻是他在節目中的人設而已,他本人可精着呢!
但正是這種傻傻的樣子才更能反應出“内卷”的内核。
做大餅的這些人當中,誰來做這種事都不合适,因為沒有可信度。
張九南跑到換簽中心看了一眼就明白怎麼玩了,其他人又何嘗不明白呢?
當做餅的人明白了可以直接拿大餅換“簽”之後,這個遊戲就結束了。
做大餅是整個遊戲當中最重要的連接。
除了秦霄賢之外,任何一個人先獲得自由身都不能達到“内卷”的效果。
明明有捷徑,但是卻還要跟随大部隊做無用功,這就是秦霄賢表達的“内卷”,也是最貼切的。
在現實生活中,多少打工人被“内卷”。
明明在下班之前早就提前完成了工作,但是要陪着其他人強行加班。
說好聽點是加班,但其實就是虛度光陰而已。
當然這也給很多公司高層提了個醒,并不是努力就該被表揚,因為有些人可能隻是被内卷着裝努力而已。
我們一定要反對内卷,與其做那些無用功,大家為什麼不能想辦法提高自己工作效率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