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睡眠,對于人們生活工作都十分重要,但各項研究報告都顯示,大量人群面臨睡眠障礙,也越來越多人群選擇音樂助眠。近日,HIFIVE(嗨翻屋)聯合蜻蜓FM、錦江酒店(中國)聯合發布《睡眠音樂研究白皮書(2021)》(下簡稱《白皮書》),作為市面上首份“睡眠音樂”主題的研究,該白皮書通過平台運營及調研數據分析,展現國人的睡眠現狀及音樂助眠情況。
l 我們都是特困生!
《白皮書》顯示,擁有完全健康睡眠人群占比隻有26.8%,近3/4的人群都面臨着睡眠時間不足、入睡時間過長、睡眠質量差等問題。
對于不同年齡段的睡眠情況,《白皮書》顯示邁入“社畜”階段的95後秉承“越夜越精彩”的信仰,淩晨入睡的比例更高,而随着年齡的增長熬夜至淩晨的比例迅速降低。在睡眠時長上,睡眠不足8小時成為都市人群常态,76.5%的受訪人群表示“躺平”太難!
而對于不同性别而言,27%的男性選擇“淩晨以後”才進入夢鄉,而這一比例遠遠高于女性。這也促使了男性睡眠時間少于6小時的比例更高,這也是導緻“秃頭”等睡眠缺失“隐患”。
l 57%的失眠人群選擇音樂助眠
在現代人群的失眠原因中,除了沉迷短視頻的視覺刺激這一共同原因之外,不同的年齡群體表現出了不同的特征。相較于00後的學業壓力、90後的情感壓力,80後失眠的原因則更現實:完不成的KPI(占比16.3%)、還不完的“花呗”(占比14.6%)成為了阻礙中年人們入睡的障礙。
面臨失眠問題時,收聽音樂助眠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占比56.6%)。除此之外,00後更喜歡借助于睡前冥想(占比45.4%)讓自己入眠,90後則悄然加入了泡腳養生助眠的階段(占比22.%),而80後們則進階為“養生2.0”階段,更多的選擇夜跑等适量運動改善睡眠質量(占比28.9%)。
l 助眠音樂沒選好,小心長“耳蟲”!
關于音樂助眠,衆多研究顯示在生理、心理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效果,《白皮書》中的調研也顯示,8成用戶反饋睡眠音樂對于睡眠提升有明顯幫助。
但《白皮書》同時提醒,并不是所有的音樂都适合做助眠音樂。因為日常“欣賞性音樂”主要表現的是創作者的思想情感,具有一定的傾向性,而且往往在旋律或節奏上有較強的記憶性,多次收聽後容易在腦海中重複這首音樂作品(或旋律),這類情況即耳蟲現象,有可能會影響睡眠。
助眠音樂是為了緩解睡眠問題,提升睡眠質量創作的,在創作手法、音樂風格等方面都别具一格,在音樂結構上具有明顯的“平穩性”特點,即表達的情緒、旋律、節奏等都相對平穩,不易形成“洗腦”的記憶,更有助于睡眠。
同時,《白皮書》顯示目前市面上主要作為助眠音樂的音樂類型有八音盒、自然音、輕音樂、古典樂、白噪音等類型。其中輕音樂是主要的收聽的類型,較為小衆的白噪音在一些助眠APP的教育下,在年輕群體中的接受度也表現出了較高的偏好!
近年來,随着人們對于睡眠問題的日益關注,睡眠行業的市場也呈現較快發展,據相關研究顯示,2020年睡眠相關行業市場規模已超過4000億,2030年将突破萬億萬。“助眠音樂作為緩解睡眠障礙的手段,得到越來越多的用戶認可,也在不少智能硬件、音頻應用中有使用,”HIFIVE的市場負責人說,“通過與合作夥伴發布的這份《睡眠音樂白皮書》,也是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助眠音樂,正确的選擇音樂改善睡眠問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