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利率怎麼變化

利率怎麼變化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12 08:46:12

利率怎麼變化(利率是怎麼回事)1

(圖片來源:全景網)

【金融其實很簡單】

我們今天的話題是利率。利率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這麼多人恨它?

香港大學的李教授有四個小孩,前不久在路上碰到他,一聊起子女上學的事,他就說:“我現在經濟壓力好大呀!大兒子在讀研究生,其他三個小孩都在讀大學,就我的工資,要負責三個半大學學費,我真是吃不消了!真盼望他們都畢業的時候!”我跟他講:“那你為什麼不讓他們自己借學生貸款,或者你自己貸款呢?”他回答說:“那我還要付利息呀,太虧了,我不幹!”

李教授沒有學過經濟學,更不知道金融,但是,他的思維我們很熟悉,在老百姓中也很典型。而他的情況恰恰說明貸款有利息是應該的,也很合理。他是港大的終身教授,在港大的收入到退休前會很穩定,每年還有點增長,可是,他未來四年的學費支出壓力特别大。但是之後他家的經濟狀況會完全反過來,李教授那時候不再需要為子女付學費,工資也會比現在高一些,而且四個小孩也有收入了!所以,他将來不僅沒什麼花費了,而且收入還比現在多。按理說,李教授的情況最能證明借貸利率的合理性了,他應該很高興地支付利息,因為貸款可以幫助李教授攤平未來各年的經濟壓力,讓生活不至于一會兒吃不飽、一會兒吃不完。

利率的效用邏輯

在經濟學裡,我們時常把利率稱為“資金的價格”,也就是說,如果年利率是10%,你今天使用别人一塊錢,一年後還本的同時還要支付一毛錢的利息成本。在一般的情況下,這個“資金的價格”應該等于多透支未來一塊錢能給你帶來的額外好處,比如幸福、享受、愉悅等這些“主觀效用”的增值。

當然,具體的理論模型比較複雜,這裡就不細講。這個理論的基本結論是:利率取決于一塊錢給借方帶來的額外好處,這種額外好處越多,利率就越高。比如,貸款可以幫助減少李教授未來4年的痛苦、平滑他一家人每年的消費,所以,他應該願意支付利息,而利息到底應該多高,就由高到哪個水平他不再願意借錢了來确定。比如,如果利率為2%,他願意借100萬港币;如果利率為3%,他願意借70萬港币;如果利率6%,他願意借20萬,等等,而如果利率為8%,他就不想借了。所以,對李教授而言,利率最高不能超過8%。

基于借方的“主觀效用”來确定利率高低的理論,在曆史上也多次受到過來自道德方面的抨擊。原因在于,一般都是在春天青黃不接,或者災荒逼迫很多人活不下去的時候,會出現很多借貸需求,那麼,對于這些沒有錢、沒有吃就活不下去的人來說,借一塊錢可以帶來的主觀效用增值是無窮大的,因為借到任何錢都是救命錢。所以,按照上面說到的市場經濟邏輯,利率不管多高都是合理的。但,這樣一來,道德衛士就不幹了!你這不是趁火打劫、乘人之短發橫财嗎?于是,就有了長達幾千年的“打擊高利貸”曆史,我們之後再回到這個話題。

利率的機會收益理論

那麼,利率到底應該由什麼決定呢?因為資金是有成本的,而且對于一般人來說,今天的一塊錢比明天的一塊錢更有價值,所以,我們也必須從資金的提供方(放貸方)來看利率的問題。畢竟,銀行也好,願意做放貸的個人或公司也好,李教授肯定不是他們可以放貸投資的唯一對象。比如,銀行可以把資金用于買政府公債,這樣沒有違約風險,投資很可靠,也可以貸款給那些生産性企業、房地産公司,或者學生,等等。所以,李教授願意支付多少利率成本,那是他的事情,而如果政府、公司和其他個人借方願意提供10%的利息回報,那麼,李教授要麼也支付10%的利息,要麼就别想借到貸款了!

也就是說,其它投資機會的收益也對李教授必須支付的利率起關鍵作用。因為整個經濟的各行各業和各類金融市場是在同一個共同體裡邊,需要資金的各方都在那裡相互競争。誰出的資金價格(利率)最高,誰就先得到資金,也得到最多的資金支持。這就是為什麼在賺錢多、賺錢容易的時候,利率會高;反之也成立。當然,也正因為利率或者說回報把各種投資市場、各行各業聯通在一起,我們在分析經濟走向、行業走向的時候不能把它們孤立起來看,而是要相互關聯在一起地看:一個金融市場的波動會牽動其它市場,一個行業變化也會帶動其它行業的變化。各國央行都把宏觀經濟調控的重點放在基準利率上,道理也在這裡。

從機會收益角度看利率的決定因素,而不隻是從資金需求方的主觀願望角度看,讓我們更能理解為什麼利率會随着宏觀經濟情況的波動而變動。比如,如果政府從銀行借大量資金大搞基礎設施投資、建高鐵機場橋梁,而如果同時各家公司也大肆借錢擴張、家庭也通過貸款買多套房子,那麼,各方對資金的需求會猛漲,火熱競争之下利率必然會上升。因為大家都願意、也必須出更高的資金價格,否則别人會把有限的資金先借走了!

反過來看,如果經濟變冷,政府也不搞基礎設施投資,企業也很謹慎,家庭也不敢借錢花,那麼,利率就會走低。

所以,你看到,在一般情況下,尤其像中國這樣民間消費占經濟比重比較低的國家,個人和家庭往往不是利率水平的主導者,企業,尤其是負責宏觀調控的政府,才是利率的決定方,老百姓基本是被動地接受。而對于像美國這樣的民間消費占GDP超過80%的經濟體來說,老百姓的投資和消費決策會對利率産生決定性影響。關于央行利率政策的話題,我們今後再細談。

最後,我們來看一個否定利息的極端理論。這是古希臘哲學家亞裡士多德在公元前三百多年說的,他的學說至今還影響很大。首先,他是否定為赢利而交易的價值的。在《政治論》中他談到,“以鞋為例:同樣是使用這雙鞋,有的用來穿在腳上,有的則用來交易。那位把鞋交給正在需要穿鞋的人,以換取他的金錢或食物,固然也是在使用‘鞋之所以為鞋’,以有餘換不足,‘交易’(物物交換以适應相互的需要)原來是自然地發展起來的。”但如果交易的目的不是滿足需要而是為了赢利,則交易是不自然的。所以,做錢的生意就更加反自然了!

其次,亞裡士多德講,有息放貸“不再從交易過程中牟利,而是從作為交易的中介的錢币身上取得私利。為了交易的方便,人們引用了貨币,而錢商竟然強使金錢進行增殖。”這種做法無異于強使父親生孩子,因此,“在緻富的各種方法中,錢貸确實是最不合乎自然的”。所以,要禁止!不能夠有任何利息,因為賺利息是反自然的,是所有賺錢活動中最不道德的!

仔細琢磨亞裡士多德的話,你會發現,即使在今天的中國,這種思維還有相當的影響力。這也是為什麼在中國發展金融仍然不容易。今天我們談到——

第一,借貸可以幫助借方平滑短期開支壓力帶來的負面影響,提升借款人的主觀好處或者說“主觀效用”,所以,利率就是這種主觀效用增值的表現,利率是應該的。

第二,在整個經濟體中,對資金存在各種競争性需求,包括政府、企業、家庭和個人等,這些不同的資金需求方願意出的資金價格往往各異。競争性機會收益決定利率水平,誰出的資金價格最高,誰就得到最多的資金支持,利率也由此而定。

第三,經濟過熱時,誰都想借資金擴大投資,由此利率會走高;而經濟遇冷時,則反過來,資金沒人要,利率就會走低。

(該文為喜馬拉雅《陳志武教授的金融課》講座文本)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