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草根真實創業故事

草根真實創業故事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23:06:40

來源:央廣網

編者按:

村莊中,汗水滴下種子發芽

遠山裡,忘我耕耘,希望在茁壯

央廣網特别推出系列報道《遠山的回響》第二季

記錄鄉村振興的新農人故事

譜寫新時代的山鄉巨變!

名為“鄉愁”的抖音号,如今擁有1900多萬粉絲,發布的兩百多條短視頻裡,主人公沈丹大都安靜幹着手中的活,或在鍋台竈前熟練地張羅飯菜,或在鄉間小路上悠閑地騎車、遛狗,有時在田間地頭務農,有時在開闊的後院晾曬農産品,沒有過多的語言修飾,武夷山的一切構成她背景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視頻大多能獲得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點贊。觀看的網友不僅沉浸在返璞歸真的鄉土人情中,也被沈丹的生活熱情所打動。有人說,“鄉愁”的作品之所以動人心弦,是因為在當代的喧嚣中開辟了一方淨土。

很多網友問沈丹,為什麼不借助粉絲數量去做直播,打賞的金額會很可觀。沈丹說:“如果隻抱着‘吸粉’的态度去更新賬号,期望越高失望就容易越大。生活和事業都需要一份平常心,一時得失不重要,看開之後也許會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

沈丹想的是要把地方宣傳、文化推廣融入生活,用樸素的話語讓大家了解武夷山、了解福建。在她看來,家鄉風物,飽含每個人的鄉愁。如何讓鄉愁不再愁,讓鄉民不再愁?隻有講好中國故事,以文化為筆墨繪就美好畫卷,才能讓特色農産品不囿于“網紅”稱号,具有曆史沉澱和價值,才能真正有效幫助村民增收。

草根真實創業故事(創業失敗返鄉療)1

沈丹(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創業失敗 返鄉療“傷”

沈丹原名沈枝丹,是福建省武夷山市洋莊鄉坑口村人,23歲時與愛人分手,堅定選擇生下女兒,獨自生活。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沈丹先後嘗試做過鋸闆廠的小工、酒樓裡的服務生,後來又在家人東拼西湊、親戚朋友借款、農村小額貸款的基礎上,與朋友合作創業,辦起了瓷磚加工廠。誰知投資設備後,朋友并未追加後續款項,彼時的沈丹沒有退路,隻能硬着頭皮沖上前。

吃苦耐勞、能跑業務,短短一兩年的時間,廠子便在沈丹的帶領下步入正軌,處于盈利狀态,她乘勝追擊開了第二家分廠。就在沈丹覺得生活逐漸撥開雲霧的時候,“三角債”的困擾随之而來,房租開銷、工人工資、貨物款項壓得她喘不上氣。“當時有個朋友,很好的朋友,說資金周轉不過來,我答應做擔保,結果最後朋友跑路了,我隻能賣掉廠子。”在20多萬人口的小城,建材加工行業競争尤為激烈,硬撐困難,棄之可惜。

已欠下巨額債務的加工廠,讓而立之年的沈丹體會到一夜之間從頭再來的苦。她問自己:最早從農村出去是為了什麼?“廠、房、車都買了,後來又都沒了,兜兜轉轉的幾年,做違心的事、說違心的話、接觸不願接觸的人,反倒把快樂弄丢了。”

沈丹終于明白,人,要為自己活一次,要遵從自己内心的想法去過日子,于是她踏上了回家的路。她對故鄉有情懷,渴望回歸本來的生活,但再次踏上這片熟悉的土地,心頭依舊百味雜陳,每每把自己關在家裡,一待就是一天。“村裡的村民會認為混得好的人都在城裡,混得不好才回農村。”怎麼不出去工作?為什麼帶着個孩子?閑言碎語數之不盡,一度讓沈丹非常難受。她不斷尋找精神支點、情感寄托,害怕負能量影響身邊的人,不得不把認識的人都拉進社交“黑名單”,悄悄在抖音上宣洩無處釋放的情緒。

“火”了純屬意外

“鄉愁沈丹”大名遠播,沈丹成了遠近聞名的優秀青年代表,但她總說,自己“火”了純屬意外。

2018年1月22日,創業失敗回鄉的途中,沈丹在出租車上發布了第一條抖音視頻,《回憶總想哭》一遍遍循環播放,經曆似在她眼前緩緩鋪開。“從小家裡條件差,照片少之又少,最珍貴的就是小學畢業照了。但我喜歡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第一個作品純粹是出于這個習慣,配上一首符合心情的歌,标題和文案都沒有。”

後來,沈丹開始記錄女兒的成長、家人的歡聚和自己的辛勤勞作,賬号慢慢有了起色,粉絲數量也有了明顯增長。她說:“能引起共鳴,有人喜歡和認可自己,這大概就是我堅持發抖音的動力吧。”

草根真實創業故事(創業失敗返鄉療)2

沈丹和女兒(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光陰荏苒,女兒到了上學的年紀,沈丹的視頻“素材”越來越少,隻能将目光聚焦到自己身上,試圖挖掘新鮮事兒。村民去山上幹活,沈丹請他們幫忙拍照錄像,但他們普遍表示不理解,即便有人答應了,拍攝出的畫面也不完整。後來沈丹幹脆自己買了三腳架,給大家展示原汁原味的鄉間生活。

2020年11月,沈丹的小團隊正式建立,由當地幾名“95後”學生組成,包含客服、攝影、運營等工作人員。曾有不少機構聞風而動,試圖用千百萬的收益說服沈丹,用體系化運營的模式變現。對于常人來說很難不對這個數字動心,但“厚德載物”的初心告訴沈丹,商業化團隊不可能體會她對家鄉的深厚情感,也不可能體會她對積極打拼的深刻理解,隻會以賣貨為目的,一味迎合粉絲喜好。“其實在農村待久了,整體的物質欲望會降低,錢的多少真的沒那麼重要。我更想要追求一份事業。”

走上“二次創業”之路 帶動大家緻富

背靠生養自己的土地,沈丹制作的視頻獲得網友喜愛。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她毅然決然走上“二次創業”之路——借助短視頻平台,幫村民售賣農副産品,帶動大家緻富。

“農村人民太不容易了,掙錢非常難,隻要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我都義無反顧。”沈丹深知,若自己的事業成為龐大産業鍊中的一環,固定廠家供貨,自己負責賣貨,輕輕松松就能“躺赢”,可她卻偏偏走了條險路:自己打造産業鍊。“我不想為了某企業做事,我要做我自己的事業。”

草根真實創業故事(創業失敗返鄉療)3

沈丹和村民(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着眼村裡現有的東西,熏鵝、筍幹、蓮子、葛根粉……都隻能挨家挨戶回收,無法保證品控,無法做到量産,也沒有食品生産許可和經營許可證。沈丹轉念一想,茶葉可以。于是,她與農村合作社對接,在村裡建起廠房,推廣家鄉好物。

“農民需要靠這些收入生存,而我不知道能賣多少,生産和包裝又都是不菲的費用,确實是摸着石頭過河。”雖然沈丹始終秉持着“做一杯有溫度的茶、老百姓的口糧茶”的理念,但做規模化的企業并沒有想象中簡單,她不敢輕易承諾。“粉絲就像朋友,村民就像家人,他們對我期望很高,這種期望既是壓力也是動力,容不得失誤。”

孩子無疑是支撐沈丹前進的動力源泉,而她做到了,給自己愛的人和愛自己的人更有奔頭、更充滿希望的生活。女兒說,“媽媽是超人”。沈丹的确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山”,她似乎無所不能,就連操作會令很多女性望而卻步的大卡車和鏟車都不在話下。她把自己當作最值得信任的對象,并常常自勉:“沒有我不行的,别人能做的我可以,别人能吃的苦我也可以。”

知足常樂 “即便失敗也問心無愧”

沈丹的視頻在國内外熱傳,事業也越做越紅火,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有的粉絲怕她辛苦,郵寄砍柴機、手套等物品,還提醒她要多喝牛奶補充營養。還有不少粉絲慕名而來,期待和她一起感悟生活、找尋幸福。面對不遠萬裡來到自己身邊的粉絲,沈丹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她一直覺得是粉絲們成就了她。“有時候挺慚愧的,也有點心虛,更覺得要把事情做真、做實,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粉絲。”

但偶爾,沈丹也會感到苦惱,她直言:“人們風塵仆仆地趕來見我,我不能不管不顧,安排吃住等等都是應該做的,可生活總還是會受到一些影響。說實話,這就是光環對應的‘代價’,我隻希望知足常樂,過好自己的生活,也希望大家過好自己的生活。”

草根真實創業故事(創業失敗返鄉療)4

沈丹(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網上把她和李子柒對比的聲音也越來越多。面對突如其來的比較,沈丹說:“我很理解,也很明白,自己就是普通人。李子柒的生活是我所向往的生活,但她是她,我是我,農村裡的每位勞動者都特别不容易。我的賬号做出了一點點成績,得益于真實的情感輸出,但未來還是存在不确定性,所以我就以記錄生活的方式順便做一份事業,養家糊口,即便有天失敗了也問心無愧。”

如今,沈丹不忘“丹”心,成立了“丹心可鑒”茶葉品牌,讓大家一起見證她的事業。她說:“走的再遠,我都會記住來時的方向,我願意作為年輕人返鄉創業的代表,為家鄉騰飛助力,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助力,為鄉村振興助力。”

總監制:張軍 于鋒

監制:王薇 趙淨

記者:張可月

策劃:關宇玲 孫瑞婷

設計:張慧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