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松養水,快樂養魚!
道哥,我最喜歡的一條黑龍睛快不行了,感覺很對不起它。回想起來這一路上犯的錯和想不清楚的地方,真的很困惑。
我家裡魚缸的硬件條件根本不行,150升水,濾材的體積不到1.5升。養魚也是一時興起,準備工作完全沒有,11月16日擦了擦缸壁,缸裡接了自來水,11月17日就去地攤上買了魚。
直接購買了21條草金飼料魚、5條獅子頭、2條黑龍睛、2條草金,當時對過濾和飼養密度完全沒有概念,到11月30日直接陣亡19條,草金飼料魚12條、獅子頭5條全部陣亡、黑龍睛1條、草金1條。
進入12月份之後,看着像是穩定了,但是12月13日、1月1日、1月11日又陸續死了3條飼料魚。今天1月16日,唯一一條黑龍睛趴缸炸鱗了。每次投食之後,草金都要追這條黑龍睛,當時還不知道草金跟金魚不能混養。
願它安息,下輩子找個好的主人,我對不起它。我作為反面教材,希望道哥能寫一寫,讓萌新們少犯點錯,讓觀賞魚少受點罪。
首先來說,這位魚友真的是一位愛魚之人,隻是由于剛開始飼養觀賞魚,沒有任何經驗罷了,所以才會如此慘敗。
願它安息,下輩子找個好的主人,我對不起它。這句話足以證明了這位魚友的愛心。
我作為反面教材,希望道哥能寫一寫,讓萌新們少犯點錯,讓觀賞魚少受點罪。這句話可見這位魚友的無私奉獻精神,敢于把自己的錯誤行為展示出來,讓更多的魚友們借鑒,在此,養魚老道對這位魚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謝,謝謝!
而且看來這位魚友還是相當的仔細,并且做了一定的記錄,要不也不可能想的如此準确,養魚老道也未必如此認真啊。
那麼談到這位魚友飼養觀賞魚的錯誤行為,第一點就是沒有做好适當的準備工作,雖然說草金魚對于很多水質都可以耐受,但是這并不代表初入魚缸的草金魚和金魚不需要我們困水,關于這個問題,我已經強調了很多遍了,尤其是冷水魚,特别是金魚和錦鯉類的,我們想要飼養必須要困水。
我也不必去講什麼大道理,無聊,因為即使講了,還是會有一些魚友該不困水一樣不會去做,照樣會有自己的很多道理,我也懶得再去說了,大家可以去任何的觀賞魚論壇、自媒體大咖、魚店、魚場老闆那裡去問問,看看有沒有一位老魚友,說是不困水就可以養魚的?這一句話就足夠了。
即使大家在很多飼養觀賞魚的觀點上都會有不同,甚至于出現很多的異議,唯獨在困水這一條上,上述的所有人全部都是意見一緻,那就是養魚必須困水。
至于說魚缸過濾的問題,牽扯到太多的因素,并不一定說,濾材的體積必須是多少多少才能合理,這個是根據觀賞魚的飼養密度來的。
多品種混養的問題會很多,尤其是數量繁雜、品種繁多的冷水魚雖然說各種冷水魚如何混養并沒有一定之規,有些時候可能錦鯉也會與草金魚混養的很好,金魚也可能和草金魚混養的很好,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需要遵循的守則就是各品種全部單獨飼養,尤其是新魚友,我們根本沒有那個能力和水平。
換句話說,錦鯉和錦鯉必須單養,哪怕是蝴蝶鯉和龍鳳錦鯉,最好也不要混養,普通錦鯉也不要和龍鳳錦鯉與蝴蝶錦鯉混養。
金魚也隻能單養,一些比較柔弱的金魚品種都必須單獨飼養,包括了藍壽、蝶尾、水泡、珍珠、望天、丹鳳、鎏金等品種,作為新魚友來講,全部應該單養,這會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草金魚最好也單獨飼養,不要和金魚、錦鯉一起混養,而且飼料魚、地攤魚的毛病太多,不太易于新手飼養。
再者就是一個交叉感染的問題了,說過很多遍了,就不啰嗦了。
不注意飼養密度,就是在傷害觀賞魚,而不是飼養不管飼養任何的觀賞魚,也不管我們的過濾系統有多強大,飼養密度永遠是我們飼養觀賞魚最應該注意到的問題。
很多的新魚友,之所以敢去高密度飼養觀賞魚,壞就壞在了以為自己的過濾系統強大,我們别忘了,過濾系統再強大,在觀賞魚入缸的前半個月内,生化濾材幾乎等同與虛設,我們依靠的隻有物理過濾。
物理過濾到底能夠有多強大?幾塊濾棉而已,而且濾棉的吸附性也需要時間去鞏固,因此來說,初期養魚,魚缸水質的好與壞,隻會取決于一個因素,就是觀賞魚的飼養密度和投喂量,它們二者是息息相關的,所謂的過濾系統強大,其實它還是死的,而我們往魚缸裡加了多少觀賞魚才是活的。
我們的投喂量是多少,它們的排洩量是多少,它們的身形到底有多大,并不是硝化細菌和生化濾材能說了算的,它們也會有處理不了各種污物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又該怎麼辦?
這些東西都是在我們飼養觀賞魚之前,必須要考慮到的因素,還有另外一點就是,與強大的過濾系統相比,觀賞魚更需要的是合理的生活空間。并不是說衛生間的處理能力再好,一個不到幾平米的地方就可以塞上幾十号人的,這不是明擺的道理嗎?
我們要關注的是魚缸裡的每一條觀賞魚,它們能夠正常生活、遊動、排洩、呼吸、打鬥、發情等等一切行為,所需要的合适水體,這樣它們才能夠生長的更好。關于觀賞魚的飼養密度,我之前的文章也有介紹,大家可以看一下,不過,雖然有一定的公式,但是那也隻能作為參考,一切的問題仍然源于我們對于觀賞魚的觀察和思考,這才是重點。
死魚其實是很正常的,關鍵問題是我們能不能從中吸取到一定的教訓,即使重頭再來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看這位魚友的第一次養魚經曆,剩下來的幾條小魚能夠幸存的概率也未必很大,如果沒有任何的疾病,或許就是剩者為王,我們暫且飼養也可以,慢慢積累經驗以後再去考慮是否添加觀賞魚的問題。
如果是已經病入膏肓,直接換魚吧,沒有必要再去飼養了,這不是個愛心問題,關于這個話題我也早就說過了,該放棄必須放棄。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我是生活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