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此心安處是吾鄉人物

此心安處是吾鄉人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8 01:05:39

此心安處是吾鄉人物(此心安處即吾家)1

兒時,最羨慕村上有錢人家,房子很漂亮:青磚紅瓦,四間卧室,寬敞的大廳,塗了桐油的刷亮的門闆,明亮的玻璃窗,透亮的明瓦!這個家真好!比較自己的家,土牆茅草吊繩遮風擋雨,多年失修的粉瓦用破蛇皮袋蓋着;起風時,蛇皮袋敲打着屋瓦,叮叮當當作響;下大雨時,瓦上的雨不停地往下掉,我們動用家裡所有的容器,調動家裡所有的成員接水: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冬天,朔風凜冽,屋子裡也索索作響。唉,我怎麼生活在這樣的家裡?那時以為房子就是家。慢慢長大了,一旦在有傷疼或遇上其它事情不能解決時,我第一反應就是找父母,父母在家,我們會滔滔不絕訴說,也會感到心安;父母不在家,内心充滿惶恐。小孩醒來睜開眼睛,四處搜尋,發現了父母,臉上露出微笑後繼續安然入睡;醒來四周無人,小孩起初露出緊張神色,然後哭鬧:我的爸媽去哪裡呢?長大了,出去和小夥伴玩鬧,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喊爸媽,這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心理:爸媽在的地方才是家。我記得出門讀初中、高中時,隻有假期才能回來。大包小包扛在肩上,走到院子裡,推開大門,大喊一句:“爸媽,我回來了。”父母應聲出來接過行囊,臉上露出笑容;如果屋子裡沒有應聲,我會放下行囊,在屋裡尋找,到鄰居家去打聽去詢問爸媽的去向,直到找到,内心才平靜。一時找不到,我們就像遊魂,四處飄蕩。原來,父母在的地方才叫家。結婚了,我們把自己父母住的地方叫娘家,想做一件事,總想和父母商量。與愛人吵架,最想和爸媽傾訴,因為有爸媽的地方才叫家。沒有爸媽,無處傾訴,内心孤獨,怪不得古人就把沒有父母的孩子成為孤兒。人到中年,父母更是兒女們的牽挂。父母在,不遠遊。讀高中時,父親去世,那時感覺天塌了,我們小心翼翼地護着母親,不敢想象有一天母親離我們而去該怎麼辦。畢竟世上最甜美的言語,都比不上親人的惦記。有父母的地方才叫家。

此心安處是吾鄉人物(此心安處即吾家)2

結婚了,夫妻才是一家。琴瑟和諧才是溫馨的家。餓了,回到家,愛人準備了一碗熱飯菜,你可以盡情享受;累了,愛人的一聲關心和安慰,會讓所有的煩惱頓時煙消雲散。周末,攜愛人一起看望父母,回家後聊聊自己的生活,憧憬自己的未來,這才叫溫暖的家。年輕時,不懂生活,我行我素,張揚個性,一言不合就吵架,誰也不甘示弱:今天你不高興就不着家,明天我不高興就離家,家就不成了家。“家”字上的“、”是代表人,一個家裡經常沒人,就如“冢”。随着時間的推移,雙方不斷地磨合,前半生的打打鬧鬧磕磕絆絆都熬過去了,中年後才發現夫妻彼此是冤家,是對手,更是家人,誰也離不開誰。如果一方出事,另一方也會手足無措,仿佛自己的半邊天要塌。我一同事,平時相當節省,一件普通的羽絨服穿褪色了,面料破了,依然不舍得扔掉;對家人要求嚴格,在妻兒面前很少露出笑臉。辛辛苦苦度過半生,自己買房,幫孩子買房,然而風雨走進他的生活。妻子生病了,他完全慌了,帶着妻子跑遍了各大醫院。偶爾停下來休息時,他聊起妻子,老淚縱橫:“早知如此,我應該對她好點,隻要能夠讓她恢複,我願意花費所有的積蓄。沒有她,家就不成了家。”聽到這些,我們心緊了。家原來是夫妻共同經營的溫馨港灣,是避風港。家就是孩子,是兒女。自孩子出生後,父母的重心轉移了,沒有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滿腦子全是孩子。生孩子之前戲稱自己為“本宮”;有了孩子之後,我們的稱呼也變了,成了“為娘”了。孩子一颦一笑牽動着自己的神經。孩子的一個噴嚏,哦,是不是感冒了?孩子的一聲啼哭,是不是不舒服了?馬上找到體溫計量一量。孩子身體不舒服看醫生,醫生表情嚴肅,哦,天哪,我該怎麼辦!有了孩子,我們成了變形金剛,能擡得起頭,也能低得下頭。有了孩子,我們也成了神經質,當孩子爺爺奶奶堅持帶孩子時,我們會崩潰,這不是活生生地把我和孩子剝離麼?不,絕不能容忍。溝通不暢,于是雞飛狗跳。原來,孩子不隻是生命的一部分,而是我們生命的全部。孩子不在身邊,突然感覺沒有了家,心裡時時不安。孩子的表情是晴雨表,他眉頭緊鎖,我會心情緊張;他神情輕松,我心情愉悅。孩子出門讀書,我們的心也飄到他的學校。以前與我們無關的城市,後來成了我們的關注重心:我們關注大學城市的每一件事,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

此心安處是吾鄉人物(此心安處即吾家)3

我真不能理解那些不婚主義者和丁克家庭。不婚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更是對父母的漠視。沒有孩子就沒有家,自己的生命也得不到延續。一次和孩子聊天,聊到婚姻家庭。孩子說,現在很多年輕人壓力大,養活自己很難,更不必說養孩子。唉!他還說,以後老了都不會靠孩子,而是靠養老院。或許他們隻看到眼前,沒想過長遠。孩子是父母永遠的牽挂,心中有牽挂,生活才有滋味;心中沒有牽挂,和行屍走肉有什麼區别?兒時父母是孩子的避風港,後來孩子是父母一生的牽挂。因為有了這份牽挂,父母的生活才變得滋潤,父母的生命才變得豐盈:孩子是父母的家,精神家園。各種原因國外打拼讓自己滄桑匆忙,下班後帶着一身疲倦走在擁擠的街,異國的風淩亂了頭發,肩上的行囊沉重了自己的步伐。突然聽到了久違的母語,這帶給他的是内心的興奮,一種返歸家園之感,“官秩加身應謬得,鄉音到耳是真歸”,回家的渴望油然而生又令人熱淚盈眶。或許現實束縛了手腳,而那故鄉的風故鄉的雲,時時在眼前飄蕩;或許在異國他鄉改變了鄉音,改變了模樣,但心中的祖國才是自己永遠的牽挂。“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對于漂泊的遊子,傍晚行走在水邊,遙望故鄉,無限思歸之情湧上心頭。走過的世界不管多遼闊,機票上的CHINA是遊子唯一的方向,心中的思念還是相同的地方,那就是中國。他鄉縱有當頭月,不及故鄉一盞燈。世上最美的風景,都抵不上回家的路:有國才有家。家是什麼?家不是華麗的房子,家是孩子對父母的依戀,是夫妻共同經營的港灣,是父母對兒女的牽挂,是漂泊的遊子日夜思念的祖國:此心安處即吾家,不可得時即天涯。

作者簡介:劉文穎,江西省鄱陽縣第一中學教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