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十年面壁圖破壁。雖然範成大17歲才發奮讀書,但你卻不能說他大器晚成,因為他高中進士的時間一點都不晚,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28歲的他與27歲的楊萬裡同科及第。
而後,才華卓越的範成大就開啟了他前方高能的仕進模式,一路升遷,所向披靡,有政績,得民心,深受孝宗皇帝的賞識和信任,僅有的一次遭誣被罷也很快重新啟用。
淳熙十年(1183年),54歲的範成大積勞成疾,五次上書請求緻仕終獲恩準,而後在家鄉石湖度過了近十年的閑适生活,代表作《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就是作于彼時。
雖說退居是自願,可從廟堂之高到鄉野郊區,從萬人矚目到門前冷寂,巨大的人生落差,還是令他對态炎涼頗有感觸,《重陽後菊花二首》就是他彼時心境的流露,且道出了人性的弱點,以下分享的是第一首。
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兒女無高韻,隻看重陽一日花。——宋 範成大《重陽後菊花二首 其一》
簡譯:
重陽節後,東籬的菊花一如既往地綻放,還帶着晶瑩剔透的露珠,依舊那麼鮮嫩可愛,可是此時已經沒有人前來欣賞了。
其實,菊花還是昨日的菊花,金色的菊蕊照着地上的泥沙,甚至,它們比昨日開得還要豔麗和熱烈。
但是,世俗之人并沒有超脫的情趣,不懂得欣賞,他們看重重陽節這一天的菊花,隻為祈福增壽而已。
賞析:
範成大的這首絕句借物抒懷,諷時刺世,看似為菊花鳴不平,實則諷喻世俗之人的庸俗,凡事隻注重實用,而不懂得珍惜和欣賞。
“寂寞東籬濕露華”,首句寫菊花遭受冷落,重陽節一過,菊圃前即刻就冷寂下來,再也沒人欣賞和采摘,盡管那帶着露珠的菊花還是開得那麼好。
古時重陽節有采菊宴賞的習俗,也留下了許多與菊花有關的詩句,如崔曙的“陶然共醉菊花杯”,杜牧的“菊花須插滿頭歸。”,等等。
折花相戴,摘菊置酒,這些詩句都記載了菊花與重陽節的緊密關聯,可見,這一天的菊花有多受歡迎,就連李白都不得不感慨“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
菊花是重陽節的标配,如果沒有菊花的存在,就會覺得這佳節就不完整了,可為什麼重陽節剛過,菊花就飽受冷落了呢?真是令人費解。
“依前金靥照泥沙”,次句承首句,進一步強調菊花的美麗,還是先前的模樣,金色的花蕊,燦燦的笑靥,一樣的光彩照人,一樣的一塵不染,隻是,這樣的光彩,此時隻能獨照泥沙,怎不令人傷歎。
“世情兒女無高韻,隻看重陽一日花。”,三,四句諷時刺世,意思是說世俗之人沒有超脫的情趣,不懂得欣賞,隻知道循規蹈矩,将它看成是應時應節的東西,并不是真心地喜歡和憐惜。
“世情兒女”指世俗之人,“無高韻”既沒有超凡脫俗的審美觀點,重陽節賞花戴花或者飲菊花酒,都是有目的有需求的,僅僅是為了祈福求壽而已,重陽節一過,就置之不理,任其自然了。
作此詩時,是詩人退居石湖的第三個年頭,相必菊花所受的冷遇他亦感同身受過,居高位時門庭若市,緻仕家居則門庭冷落,如若沒有品嘗過這世态炎涼,又怎會有感而發?
白居易詩曰“愛菊高人吟逸韻”、“黃花助興方攜酒”,看來,愛和喜歡是裝不出來的,無論何時,都是發自内心的,就如好友的惺惺相惜,亦如品行高潔的君子,無論對方處于何種境地,都一樣的心腸一樣的對待。
寫在後面:
過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詩客斷知聞。
恰如退士垂車後,勢利交親不到門。——宋 範成大《重陽後菊花二首 其二》
菊花依舊,隻是節日一過,“酒徒”和“詩客”就無影無蹤,他們如此行徑,與那些攀權附貴的勢力之人又有什麼區别呢?
相比于第一首的含蓄,在第二首詩中,範成大毫無顧忌地道出了積郁在心中的塊壘,寫出了自己緻仕前後的境遇,從而借賞菊來諷刺世俗之人的“勢力”。
“無限枝頭好顔色,可憐開不為重陽。”,知世故而不世故,無論世事如何,範成大都如枝頭那桀骜不馴的寒菊一樣,隻為自己開放,并未太在意世俗的目光。
堅守本心,隻做自己。我們無法左右他人的内心,隻有秉持自己的初衷,不管是人走茶涼,還是被區别對待,都要一如既往地善待自己,不自卑,亦不抱怨。
因為生活是自己的,好和壞都與他人無關,于己如此,于人我們則要保持真誠,不論什麼時候,都能一如既往地以誠相待,這就是範成大這首《重陽後菊花二首》給予我們的人生啟示。
注:本文系劉玲子candy原創,謝絕搬運和抄襲,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不妥聯系立即删除,謝謝您的關注和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