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統治者怎麼無為而無不為

統治者怎麼無為而無不為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02:05:29

統治者怎麼無為而無不為?171. 為什麼“其出彌遠,其知彌少”嗎?,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統治者怎麼無為而無不為?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統治者怎麼無為而無不為(171.為什麼其出彌遠)1

統治者怎麼無為而無不為

171. 為什麼“其出彌遠,其知彌少”嗎?

當代流行一種說法:“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家指路。”這話有失偏頗,意思是外出旅行比在家讀書更重要。其實,古人說的:“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指讀書與行路同等重要。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從文字上看與我們現在常說的:“行萬裡路,讀萬卷書”有矛盾。為什麼“其出彌遠,其知彌少”呢?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其出彌遠,其知彌少’,謂去其家觀人家,去其身觀人身,所觀益遠,所見益少也。”大意是,不切實際憑主觀願望察看人事,觀察越久遠,見習就越少。他指的是察人觀事,不貼切。

王弼注:“無在于一,而求之于衆也。道視之不可見,聽之不可聞,博之不可得。如其知之,不須出戶;若其不知,出愈遠愈迷也。”意思是,道本來是看不見摸不着的虛無缥缈微妙的東西,卻要到處尋找追求。懂道的人待在家裡修行;不懂道的人出去尋求,走得越遠越迷惑。看現代名人的解釋:

餘秋雨說:“我對這段文字的翻譯,與原文相差不大,因此就不引述了。” (餘秋雨:《老子通釋》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143頁。)意思是原文通俗易懂,不用翻譯。

南懷瑾說:“‘其出彌遠’的‘出’字,并不一定講偶爾出遠門,其實是指知識越多,越愚鈍;換言之,知識學問越好,煩惱越深。因為普通的常識越多,真智慧反而被蒙蔽了。所以‘出字’并不是指出外之出,是付出去”(南懷瑾:《老子他說》續集 東方出版社,2010年,第132頁。)“出”明顯是針對前文“不出”而言。

陳鼓應今譯:“越向外奔逐,對道的認識也越少。”并引述:“老子特重内在直觀自省。他認為我們的心思如果一味向外奔馳将會使思慮紛雜,精神散亂。一個輕浮躁動的心靈,自然無法明澈地透視外界事物,所以老子說:‘其出彌遠,其知彌少’。”(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 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248-249頁。)脫離前文而過于發揮。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接着“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而說的。前面是說以聖人為代表的讀書人,安心讀書能獲得大量知識,不出門能知天下事,古今事,内外事。

這一句是說誰呢?也就是說“其”代指誰?誰會走出去越遠,知道得越少呢?相對上句而言,應該是那些不讀書的“下士”們,或者說纨绔子弟,或者内心浮躁的人。他們不在家好好讀書,成天出去東蹓西逛,遊山玩水。這樣的人跑出去越遠,玩得越痛快,浪費的時間越多,讀書的日子越少,讀的書越少,知識就越少。老子是勸大家靜下心來多讀書,不要坐不住到處亂跑。這才是這句話正确的理解,而且前後文是相關聯的。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是清代人錢泳提出來的,意思是讀書與實踐相結合,不要死讀書,是對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與“其出彌遠,其知彌少”不矛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