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純電動汽車實測排行

純電動汽車實測排行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1 15:00:51

雖說新能源已經成為全世界汽車的技術發展方向,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動車型的市場占有率正在不斷上升,但是對于國内市場的不少消費者來說,他們依舊認為新能源車型會更容易出現故障,不及傳統燃油車持久耐用。

而此前英國某消費者組織進行的一項涉及48000位汽車用戶的調查結果也顯示——純電動車型在用戶購買後的前四年内故障率明顯高于傳統燃油動力車型。

純電動汽車實測排行(純電動更容易壞)1

因此“不靠譜”就成為了許多消費者“拒絕新能源”的核心理據之一。

同樣,在普通燃油車市場,自主品牌快速壯大,但合資品牌也依舊強勢。選擇支持自主品牌的消費者大多表示自己被自主品牌車型超高的性價比、前衛的造型設計和應有盡有的配置打動;但又有更多消費者認為合資車在可靠性、耐用性方面仍有着巨大優勢,而自主品牌雖有不錯的設計和配置,在品質、耐用性這方面仍有進步空間。

純電動汽車實測排行(純電動更容易壞)2

在中國市場上,可靠性、耐用性是影響消費者購車選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但到底哪些車品質更靠譜、更耐用?相信這個問題放在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不一樣的答案。

純電動汽車實測排行(純電動更容易壞)3

在大部分普通消費者眼中,品牌是直接影響“耐用性”和“可靠性”的;當一個品牌旗下的車型在過往持續擁有“開不壞”甚至“一車傳三代”的美譽,那麼它在後續時間裡推出的産品也會被普遍認為可靠耐用。

純電動汽車實測排行(純電動更容易壞)4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當然是豐田,這家日系車企在全球範圍内享有耐用性優秀的口碑,在海外的汽車可靠性榜單中持續排在前三的位置,可靠性評分也是常年保持在95%以上。

純電動汽車實測排行(純電動更容易壞)5

在國外,《Top Gear》節目中一台豐田Hilux皮卡被百般摧殘後仍能頑強地啟動、行駛的畫面為豐田打了一個效果極佳的廣告。

純電動汽車實測排行(純電動更容易壞)6

而且,雖然用戶對于豐田旗下的大部分車型素有動力平凡的評價,但較為保守的調校和一些經典發動機身上采用的大馬力冗餘設計,讓這些發動機獲得了非常強大的耐久度,難以在普通使用過程中損壞。

純電動汽車實測排行(純電動更容易壞)7

另外,在豐田快速崛起的八九十年代,國内汽車市場規模較小,中國自主汽車技術發展也尚且處在起步階段;因此在造車工藝、汽車性能與故障率方面的表現自然是與海外汽車巨頭存在差距的。而此時豐田作為一家擁有豐富經驗的汽車巨頭,它造出的産品也必然會在體驗和品質方面帶來更好的印象。

純電動汽車實測排行(純電動更容易壞)8

這些早期車型的耐用品質最終變成了用戶之間廣泛流傳的口碑,而随着時間推移,豐田可靠性好的品牌形象也就逐漸深入人心。以至于在這種耐用性的口碑加持之下,卡羅拉這樣的緊湊型買菜車即便在性能和配置方面與同級對手相比都沒有顯著優勢的情況下,也依然能夠持續排在銷量榜前列,隻因在有限預算的情況下買它是最能讓消費者感到放心、省心的。

純電動汽車實測排行(純電動更容易壞)9

純電動汽車實測排行(純電動更容易壞)10

純電動汽車實測排行(純電動更容易壞)11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其實所有汽車都會有出現故障的一天,即便豐田車也是如此。

而當你遇上愛車出故障的時候,如果問題能夠輕松簡單地解決,那麼你的愛車就能被視為可靠耐用,而這也是燃油車被認為比新能源車可靠的一個重要原因。

純電動汽車實測排行(純電動更容易壞)12

雖說傳統燃油汽車與純電動汽車一樣都已擁有過百年的悠久曆史,但在過去的一百年間,燃油車是絕對的主角。市場保有量大、應用時間長,擁有非常完善的官方與非官方維修渠道以及普通用戶對燃油汽車的深度認知都是它的優勢。

純電動汽車實測排行(純電動更容易壞)13

以一台采用燃油發動機的汽車出現動力系統故障為例,用戶總能在城市裡找到一家就近的修理廠讓愛車恢複健康,甚至隻靠向身邊的老司機尋求幫助就能找到故障原因。

而傳統燃油發動機的機械結構也意味着許多問題可以通過更換零部件或者修複零部件解決。

純電動汽車實測排行(純電動更容易壞)14

小至火花塞,大至整個發動機大修重組,隻要缸體本身未受到嚴重損傷,汽車技師們總能讓你的愛車重返道路,而且這些機械結構層面的修複一旦完成,又将讓你的愛車健康運行想當長一段時間。

就像是大名鼎鼎的大衆捷達,這款經典合資轎車幾乎每一位消費者都曾接觸過。無論是出租車還是駕校裡的教練車,大家總能見到捷達的身影;這些捷達每日都在高強度地工作,車況普遍一般。

純電動汽車實測排行(純電動更容易壞)15

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無論車身和内飾如何破舊,這些行駛裡程動辄幾十萬公裡的捷達都能頑強地跑起來,即便偶爾遇上故障趴窩,開車的老司機隻需打開發動機蓋,三下五除二就能解決問題,讓車輛再次啟動。

純電動汽車實測排行(純電動更容易壞)16

相反,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才剛剛開始,雖然銷量相當可觀,但大部分的用戶和非官方維修店都未能完全适應純電動車的動力系統。

一旦新能源車型遇上電池、電機、系統故障,用戶除了等待廠商售後團隊派出的官方救援之外并無它法,甚至連進行一些基礎的故障排查都無從入手。

純電動汽車實測排行(純電動更容易壞)17

關于這一點,教授認為可以再看一看英國某消費者組織進行的一次覆蓋48000位汽車用戶的調查。

在調查報告中,共有39%的純電動車用戶報告在新車到手的前4年内遇到了故障問題,而隻有19%的汽油車用戶以及29%的柴油車用戶有同樣的反饋。

純電動汽車實測排行(純電動更容易壞)18

而在車輛出現故障後,汽油車和柴油車分别隻需3到4天時間就能解決故障恢複正常使用,而純電動車型修複故障的時間普遍長達5天。

因此在解決問題的麻煩之中,大家留下了“新能源車不及燃油車可靠”的印象。

純電動汽車實測排行(純電動更容易壞)19

當然,肯定會有朋友認為純電動車型搭載的驅動電機和動力電池結構簡單,其動力系統出現故障的概率理論上比複雜的燃油發動機更低。

但如今深受新生代年輕消費者喜愛的一系列高科技配置或許才是影響純電動汽車可靠性、耐用性的重要因素。

純電動汽車實測排行(純電動更容易壞)20

在上面提到的消費者調查報告中,純電動車用戶報告的故障多為系統軟件故障,而涉及動力系統的故障占比較低。

其中特斯拉用戶報告的故障量較多,但其中也隻有5%的故障涉及到車輛無法行駛或無法啟動。

純電動汽車實測排行(純電動更容易壞)21

這就像是我們每天接觸的智能設備,如手機、電腦等,它們雖然讓我們的生活變得非常方便有趣,但偶爾出現的故障也經常叫人抓狂。

現代的智能汽車也是如此,随着軟件系統越來越複雜,能夠通過軟件進行智能控制的功能越多,出現智能系統層面的故障也在所難免。正如此前新勢力品牌中的明星車型——極氪001,新車發布時備受期待,等到真正交付到客戶手上之處卻故障頻出。

純電動汽車實測排行(純電動更容易壞)22

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車機系統不完善,經常出現嚴重卡頓甚至死機的情況,甚至導緻充電口無法正常開啟,對用車體驗帶來非常大的影響。

純電動汽車實測排行(純電動更容易壞)23

像這些軟件層面的故障往往是需要經過軟件更新才能解決的,而如果涉及到硬件問題,那排查的時候難度也會更高;比如極氪001車機卡頓、死機的問題,就等到它完成OTA升級之後才得到改善。

純電動汽車實測排行(純電動更容易壞)24

相反,像豐田這樣以可靠性聞名的傳統廠商,在新科技的應用方面表現得相當謹慎,以至于豐田旗下車型的智能化體驗一直處于“跟不上潮流”的狀态,受到不少消費者吐槽。

純電動汽車實測排行(純電動更容易壞)25

但這種保守确保了車上搭載的軟件系統是久經考驗的、穩定可靠的,有效減少了新車出現軟件故障的可能性。當然,這樣一來系統雖然穩定可靠了,智能化體驗卻會打折扣,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嘛。

純電動汽車實測排行(純電動更容易壞)26

純電動汽車實測排行(純電動更容易壞)27

不過,從用戶角度來看,良好的用車習慣其實是能讓自己的愛車變得更耐用一些的。

以燃油車型為例,良好的保養維護習慣能夠有效延長動力系統的使用壽命;其中隻要做到定期按照說明書指引進行保養,更換符合标準的油液、定期清積碳等,就能讓動力系統保持基本健康了。

純電動汽車實測排行(純電動更容易壞)28

此外,在用車的過程中,諸如冷車啟動後不宜馬上猛踩油門加速、平時注意使用符合标号的汽油、養成定期檢查油液狀态的習慣等,都有助于保持動力系統健康,或提前發現故障隐患。

純電動汽車實測排行(純電動更容易壞)29

對于新能源車型,用車過程中則應盡可能避免電池完全用光,也不宜充得太滿,并且定期将車輛開回官方售後中心進行系統檢查。

純電動汽車實測排行(純電動更容易壞)30

至于軟件層面的故障嘛~那就不是咱們普通用戶能夠預防的事情了。

所以要想在這個汽車全面智能化的時代,要想買到一款耐用可靠的車,還是得多參考用戶口碑呀!

純電動汽車實測排行(純電動更容易壞)31

汽車畢竟是一種動辄十幾二十萬,甚至三四十萬的高價商品;任誰都不想在付出這麼多錢之後買回家的是一件隔三差五就出問題的産品。

純電動汽車實測排行(純電動更容易壞)32

其實除了用戶自己要養成正确的用車習慣,讓車輛在一個健康狀态下工作之外,更重要的還是各大汽車制造商應該多重視旗下産品的耐久性,尤其是智能系統軟硬件的穩定性,這樣才能讓用戶用得省心,自家産品也能獲得好口碑,市場表現自然也差不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