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川流不息的北京城裡,仍有三輪車鑽進一條條胡同,消失在巷子深處,一聲聲鈴铛聲,為北京城增添了絲絲市井氣息。
有一個車夫,他常年身穿中式白布褂,腳蹬三輪車。與衆不同的是,每一條他走過的街巷,都滿是中國曆史的味道。
他是愛新覺羅安林,出生在北京四合院,是皇族血統,他調侃說自己當年也該是個貝勒爺,可惜曆史的潮湧讓他成了一個普通車夫。
其實一開始,他并不是車夫。安林的父親曾開着個很大的棺材鋪,後來公私合營,房子被收,父親隻好當起木工,家裡的生活也因此捉襟見肘。
安林向來總是用一種樂觀的心态面對,随遇而安,家道中落,自然有另一種日子的過法。
沒事兒時,他就和一群小夥子騎車滿京城轉,當時他就想以後要當郵遞員,騎大自行車滿城跑。可現實是,他長大後也跟着父親做起了木匠的生意,80年代初娶妻生子,生活美滿,平安喜樂。
然而命運的改變就在一刹那——母親患癌症。
那時他每個月隻有72元工資,為給母親治病連底兒也不夠,就在這時,安林瞄上了當時的掙錢行當——蹬三輪,苦點累點都不算啥,隻要能掙快錢讓母親治病就行。
02 拉車幾十年,苦中作樂1982年夏天,他第一趟就拉了兩個客人,掙了15塊,拉了12小時就賺了75塊。看形勢不錯,他索性專職蹬三輪,每天6點就出車,有時橋坡太大蹬不上去,他就把繩子拴在車上,用拉纖的方式把車拖上去,有時一天可賺好幾百塊。
如今,他的三輪車每小時150塊,但坐過的都說值。
首先,他的車帶有曆史的價值。車是1985年置辦的,是全北京最早一輛不鏽鋼車;車把上有5個鈴铛中間,中間有條龍,寓意五福捧壽,車尾鑲塊八卦,辟邪保平安,車牌子上寫着"愛新覺羅安林",車兩側各有一個貔貅。
其次,150/小時還能感受到真切的曆史文化。客人隻要一上車,安林就開始不急不徐地講述着中國文化。
從文學到戲劇,從以前到現在,老北京的故事,讓人欲罷不能。
安林内心也有俠肝義膽,看慣了市井百态,劫富濟貧的事也幹。
生活不易、盡孝心的人他就少要點,無責任感的人他也會狠狠宰一頓。
客人中也有真正認可他、覺得他的服務值好價的,一個退伍的國民政府軍官,12個小時結束後,客人滿意地支付了500美金。
不論嚴寒酷暑,安林都堅持拉車,早出晚歸,兢兢業業,索然很累,卻也是苦中作樂。
他最好和人唠嗑結交,認為市井生活就得有煙火氣、親熱勁。
回顧自己的人生,安林總體上很滿意自己當前的生活狀态,他總說,平平淡淡才是真。
03 曆史潮湧的親曆者,大膽講述中國故事如今,安林已年過古稀之,依然身闆硬朗,精神頭極好。
在國際化潮流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人探訪老北京的秘密,胡同遊應運而生。
安林生在胡同,長在胡同,胡同裡的故事,他比誰都清楚。
他的車是全胡同有營運執照的兩輛車之一,其他車隻敢藏着拉客,不敢正大光明。
碰上客人講價,他都笑着讓别的三輪車接。首先他心氣兒高,認為自己就值這個價,少了跌份兒,其次他也存着讓别的三輪車夫賺錢的意思,那些車夫很多都是外地來的,要掙錢養家,所以也不和他們計較那些機會。
他現在出車已不是單純地為了賺錢,孩子們一個在美國,一個在意大利,老伴也有小生意,他之所以天天出車,是因為這是他喜歡作的事情,每天出門跑一跑,才算是給無聊的生活潤色。
同時,那些外來的三輪車夫不懂老北京的文化,好多曆史都講錯了,老爺子也想在保留曆史文化上盡一分力,多傳播正能量。
蹬了一輩子三輪,無病無災,平安喜樂,他很知足,雖說是皇族後裔,他卻隻把它當成曆史笑談,一笑了之。
他說"胡同文化"就兩條:一是建築風格,再就是市井生活。
深以為然。
建築承載着曆史記憶,市井生活又增添生活的氣息,兩者兼具,使得北京城神聖又親切。
04 寫在最後法國早期啟蒙教育家愛爾維修說:
人剛生下來的時候,僅僅由于環境,特别是幼小時所處的環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為天下,或者英才,有的人則變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即使是普通的孩子,隻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真正能夠最好解讀這句話的,安林有資格。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比如在成都,閑就是一種生活方式,我想對于安林來說,拉車就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他可以遇見形形色色的的人,可以聊天南地北,最重要的是,有家國情懷,可以力所能及地把文化輸出,更好地宣傳家鄉文化。
曆史的潮流翻滾,從先天條件來說,安林無疑是極其優越的,如今成為一節車夫,他卻不自怨自艾,而是在更新的環境中找到新的生活方式。
他在逆境中求生的方式以及對現實熱愛的态度,使得他的生活美滿又快樂,而這恰恰是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最缺乏的一種品質,而我也深深地認為,我們的國家和人民,需要這樣地曆史傳承者。
作者:蝦蝦
本文原創&請勿抄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