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冬季,十月。齊悼惠王劉肥來長安朝見惠帝劉盈,應該是呂後舉辦酒宴招待他,惠帝、劉肥都在呂後那裡喝酒。惠帝覺得齊王是當哥哥的,便請他坐上座。我們前回交待過,劉肥是劉邦為平民百姓時和鄰家的民女生的兒子,是劉邦的庶長子。呂太後非常生氣,就讓人倒了一杯毒酒給齊王。齊王剛要起身去接,惠帝忙接過來,大概想接過來給劉肥,但太後以為劉盈要接過來自己喝,吓了一跳,忙從劉盈手中奪過酒杯,把酒倒了。齊王一看心知有鬼,不敢再喝,就假裝酒醉離席回到了賓館。劉肥後來一打聽,得知那果然是一杯毒酒,大為驚恐。齊國一個名叫士的内史向劉肥建議獻出城陽郡做呂太後女兒魯元公主的湯沐邑,劉肥照辦了。呂後于是很高興,就把劉肥放回了齊國。
春季,正月,初四那天,蘭陵縣一個平民家的井中出現了兩條龍。這是《資治通鑒》第一次記載龍的出現,在以後,還有多次記載,以漢朝出現的最多。但是,龍到底是什麼形象,卻沒有詳細記載。也許龍的出現并不是什麼好兆頭,這年春天,隴西發生了地震。到夏天,又大旱,郃陽侯劉仲還去世了。
已經改封酂文終侯的蕭何病重,惠帝劉盈去看他,就問他:“您百年之後,誰可以替接您?”蕭何說:“最了解我的是皇上您啊!”惠帝問:“曹參怎麼樣?”蕭何叩頭說:“皇上已找到人選,我死而無憾了。”七月初五,蕭何去世。蕭何一生清廉,他生前購置田地房宅,都在窮鄉僻壤,家裡也從不建高牆大屋,他說:“子孫如果有賢德,就學我的儉樸;如果後代不賢,這些破房子爛地也不會被有權有勢的人搶走。”後世的林則徐就過這樣一句話:“兒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财,則損其志;兒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财,益增其過。”這樣的觀念,是很多賢德之人所有的。
曹參的參,讀shen,一聲,如同孔子的弟子曾參的參一樣。參是指參星,一般“參商”同用,商是指商星,孔子的弟子蔔商,字子夏。參星與商星在星空中此出彼沒,古人以此比喻彼此對立,不和睦、親友隔絕,不能相見、有差别,有距離。《左傳·昭公元年》記載說:“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實沈。居于曠林,不能相也。日尋幹戈,以相征讨。後帝不臧,遷阏伯于商丘,主辰, 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遷實沉于大夏,主參, 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 。”唐朝詩人陳子昂《為義興公求拜掃表》詩有“兄弟無故,并為參商”的句子。
七月二十七日,朝廷任命曹參為相國。曹參聽說蕭何去世的時,就對門下舍人說:“快準備行裝!我要到長安去做相國了。”過了沒幾天,使者果然來召曹參入朝。曹參為平民的時候,就和蕭何交情不錯。等到兩人一個為相一個為将,卻慢慢有了一些隔閡。但蕭何臨死時,向惠帝推舉接替自己的是曹參。曹參做了相國後,辦事的規矩都沒變,仍然遵照蕭何當年制定的來執行。曹參挑選各郡各封國中為人質樸、不善言辭、敦厚的長者做他的屬下,把那些巧言令色、為人苛刻、追名逐利的官員都斥退了。然後,曹參卻天天隻顧喝酒。一些卿、大夫包括一些下級官吏以及他的賓客見他不管政事,都想勸他,而曹參卻隻是勸他們喝酒,剛騰出嘴來想勸,曹參又勸他們再喝,直到喝醉了回去,始終沒機會開口說話。這樣的情況慢慢也就成了常事。同時,曹參見到别人犯了小錯誤,也不批評處罰,卻是一味包庇掩飾。相國府中終日無事。
曹參的兒子曹窋(zhú)任中大夫。中大夫是春秋時期開始設置的爵位名,晉國、齊國等國分大夫爵為上、中、下三等,中大夫就是其中的第二等。到秦朝時,中大夫是一種官職,是皇帝的侍從官員,屬郎中令,秩比二千石,負責論議,無定員,多至數十人。漢朝沿用這一官職,到漢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更名光祿大夫。漢朝時分封的王國也設中大夫,多以文學之士充任,掌奉使京城及諸國之事。
惠帝向曹窋抱怨曹參不理政事,認為是曹參覺得惠帝年紀輕糊弄他,讓曹窋回家時問問曹參怎麼回事。曹參一聽大怒,打了曹窋二百鞭子,喝斥他說:“快回宮去侍候皇帝,國家大事不是你多嘴的!”到上朝的時候,惠帝責備曹參說:“那天是我讓曹窋問你的。”曹參脫下帽子謝罪,說:“陛下您覺得您自己聖明威武比高帝如何?”惠帝說:“朕哪裡敢和高帝比!”曹參又問:“陛下說我的才能比蕭何誰強?”惠帝說:“你好像不如他。”曹參說:“陛下說得太對了。高帝與蕭何平定天下,法令都制定好了。如今陛下垂手治國,我們做臣子的恭謹守職,大家認真遵守不去違反法令,不就夠了嗎!”惠帝想了想,說:“你說的對。”
曹參做相國前後三年,百姓唱歌稱頌他說:“蕭何為法,較若劃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淨,民以甯一。”
這就是曆史上所謂的“蕭規曹随”。
漢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春季,朝廷征發長安周圍六百裡内的男女民工十四萬六千人修築長安城,三十天後結束。
惠帝繼續執行劉邦的和親政策,把劉姓宗室女子賜為公主,嫁給匈奴冒頓單于。當時,冒頓正強,把漢室不放在眼裡,寫信給呂後,有亵渎之意,且極為傲慢。呂後大怒,召集将相大臣商議,要殺掉匈奴來使,發兵攻打匈奴。樊哙說:“我願意領兵十萬橫掃匈奴!”中郎将季布說:“樊哙該殺!匈奴在平城白登山圍困高帝的時候,我們有三十二萬人,你樊哙身為上将軍卻不能解圍。如今天下百姓肚子還沒吃飽,受傷的士兵身體剛恢複,你樊哙卻想搞亂天下,妄稱以十萬大軍橫掃匈奴。你這是胡說八道啊!況且,匈奴就像禽獸一樣,聽了他的好話不必高興,聽了他的謾罵也不值得生氣。”呂後說:“對。”便派大谒者張釋送去回信,十分謙遜地緻以歉意,并送給冒頓二乘車、八匹馬。冒頓接信後派使臣前來道歉,說:“我們從不知道中國的禮義,感謝陛下的寬恕。”于是獻上馬匹,與漢朝和親為好。
夏季,五月,朝廷立名叫搖的閩越君為東海王。搖與無諸,都是越王勾踐的後代,曾随諸侯推翻秦朝,功勞不小,當地百姓也願意歸附,所以立搖為王,建都東瓯,世人又稱之為東瓯王。六月,朝廷征發各封國的王、侯屬下的刑徒奴隸二萬人修築長安城。秋季,七月,皇家馬廄起火。本年,蜀郡湔氐部族反叛,朝廷出兵平定。
漢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冬季,十月,惠帝立張氏為皇後。張後是惠帝姐姐魯元公主的女兒,呂後想親上加親,所以将她嫁給惠帝。先秦及秦、漢時期,這種情況是經常存在的。魯元公主是原趙王張敖的老婆,她的女兒當然姓張。春季,正月,朝廷下令推薦民間孝順父母、和睦兄長、努力耕作的人,免除他們的賦稅和徭役。三月初七,惠帝劉盈行成年加冠禮。大赦天下。
惠帝要求檢查法令中對官民有妨害的條款,廢除禁止攜帶、收藏書籍的“挾書律”。這一律令,是秦始皇時期立的,大概漢初時也沿襲了這一規定。
惠帝認為去長樂宮見太後,以及平時因他事去長樂宮時,經常要清道警戒,驚憂百姓,便在武庫的南面修築了一條複道,也就是空中通道,或者天橋。奉常叔孫通勸惠帝:“天橋下面是每月舉行高帝衣冠出巡儀式的道路,怎麼可以在去宗廟的道路上面行走呢!”惠帝驚懼地說:“趕快拆了!”叔孫通又說:“天子沒有錯誤的舉動。現在複道已經修了,百姓也都知道了。希望陛下在渭河北面再建個原廟,可以到那裡去舉行高帝衣冠出巡儀式,這樣也擴大了宗廟,是大孝的根本。”惠帝便下令有關部門修建原廟。
司馬光評論說:每個人都會犯錯誤,但隻有聖賢能知過而改。古代聖明的君主,怕自己有錯誤不知道,所以就設置了批評君主的诽謗木和勸阻君主的敢谏鼓,怎麼會怕百姓知道自己的過錯呢!所以仲虺贊美商湯王說:“改過不吝。”傅說勸誡商王武丁說:“無恥過作非。”不要因為怕别人恥笑便不改正過失。由此而見,做君王的人,本來就不應當以不犯錯誤為賢明,而是以改正錯誤為美德。這裡叔孫通卻勸惠帝說“天子沒有過錯”,這是在教君主文過飾非,真是太荒謬了!
這年夏天,長樂宮鴻台發生了火災。秋季,七月二十日,未央宮的藏冰室發生了火災。到二十一日,織造室也發生了火災。
漢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冬天打雷,桃樹、李樹開花,棗樹結果。春季,正月,漢朝廷再次征發長安周圍六百裡内男女民工十四萬五千人修築長安城,三十天後結束。夏季,大旱,長江、黃河水少,溪谷幹涸。秋季,八月,平陽懿侯曹參去世。
漢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冬季,十月,漢朝廷任命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齊王劉肥去世。夏季,留文成侯張良去世。任命周勃為太尉。
漢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冬季,征發戰車和騎兵、材官即預備役官兵前往荥陽,由太尉灌嬰統領。春季,正月初一,出現日食。夏季,五月二十九日,出現日全食。秋季,八月十二日,漢惠帝劉盈在未央宮駕崩。大赦天下。九月初五,葬惠帝于安陵。“材官”有不同的意思,一是區别各物的特性而加以利用,使物盡其能,《荀子·解蔽》曰“經緯天地而材官萬物。”楊倞注為:“材謂當其分,官謂不失其任。”另一種意思是秦、漢設置的一種地方預備役兵種,大概相當于現在的民兵或者預備役部隊。楊倞是唐憲宗年間弘農(今河南靈寶縣南)人,楊汝士之子,大理評事,著《荀子注》一書,是現今流傳《荀子》的最早注本,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的下屬,韓愈為其父楊汝士的同僚。
張皇後嫁給劉盈後,也許是近親結婚的原因,也許是因為劉盈縱情聲色,一直沒有生育。呂後于是讓張皇後找個别人的孩子來撫養,把孩子的親生母親殺了,立這個孩子為太子。惠帝下葬後,太子即皇帝位,因為年幼,便由呂後臨朝稱制、垂簾聽政。
漢惠帝劉盈算是一個不幸的皇帝。劉邦和呂後隻生了一男一女,早期颠沛流離,劉邦逃跑時劉盈還被親爹推下車,差點死于項羽軍。被立為太子後,又差點被劉邦廢掉。十六歲繼承皇位,又被呂後收拾戚夫人吓得從此不再朝政,天天縱情聲色,正好讓呂後把持了朝政。也許是天示征兆,惠帝後期,天象、地象大亂,地震、火災數起,夏天大旱,冬天樹開花結果。但惠帝在位期間,在蕭何、陳平、張良和曹參等老臣的輔佐下,行仁政,薄賦役,休養生息,平衡功臣和諸王之間的矛盾,也做了一些事情。劉盈去世的時候,隻有二十四歲。惠帝去世後,呂後執政八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