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過河”是一篇現代童話寓言,由彭文席先生創作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在1957年選入小學語文教材,從此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小學生。故事情節雖然簡單,但樸素之中卻蘊含着大道理。
從前有一匹活潑的小馬,從小和媽媽生活在一起。媽媽很疼愛小馬,一直不願意讓他幹活,可有一天她感覺很是疲憊,便想讓小馬幫他幹點活兒。小馬知道後,也很高興能幫媽媽承擔點勞動,于是就興沖沖的出門了。
媽媽交待給他的任務是将半袋小麥馱到磨坊去,小馬很興奮,駝上袋子就往磨坊跑。然而,沒多久小馬的路就被一條小河攔住了。河流很是湍急,而且還看不清深淺。小馬有點慌,沒有媽媽在身邊,他不知道要不要直接趟過去。
小馬最後打算先問問附近的動物,他先看到了在河邊吃草的一頭老牛。他跑過去問;“牛伯伯,我想請教一下,這條河深嗎?我能不能直接趟過去?”牛伯伯也很熱心,他告訴小馬“小河很淺,也就是剛剛沒過小腿,你趟過去沒問題。”
小馬聽完很高興,重新跑到河邊這就想過河。怎料他剛邁腿,有一隻小松鼠疾聲喊住了他,要他不要過河,小馬很奇怪,便停住了。小松鼠從旁邊的樹上跳下來,勸住小馬“千萬不要過河,河水很深的。”小馬回到“可牛伯伯說河很淺啊。”小松鼠接着勸到“我沒騙你,前幾天我的一個松鼠朋友就掉到河裡淹死了,你可千萬不要趟水!”
小馬聽完很猶豫,他不知道該信牛伯伯的,還是該信小松鼠的,要是媽媽在身邊就好了。小馬思考了半天,也沒想出該相信誰,于是他就馱着小麥回家了。
媽媽見小馬馱着小麥回來了,很是奇怪,問他怎麼回事。小馬如實說了一遍,最後問媽媽“我該相信誰的話呢?”
媽媽說:“你一直在問該相信誰,那你自己去試過小河的深度嗎?我們不能光聽别人的話,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去驗證。”
小馬聽完媽媽的話,鼓起勇氣再次來到小河邊。他試探着一步步邁過去,小河确實不算多深,直到他過了河,他才發現,小河既不像牛伯伯說的那麼淺,也不像小松鼠說的那麼深。
牛和松鼠對小河深度的描述如此不同,原因是他們都是從自身角度出發,以自己的身高來歸納深淺的标準。對于比小馬高的牛來說,河水很淺,對于比小馬矮很多的松鼠來說,河水就很深。這就像盲人摸象,對同一事物下定義,我們往往依托的是自身的知識水平和了解範圍。其他人的觀點并不一定适合自己,關鍵還是要我們自己去親身實踐。
故事除了激勵我們去親身實踐,在細節處還有很多小彩蛋,很是适合作為枕邊故事。比如小馬幫媽媽馱小麥,可以教導孩子在家裡幫父母做做家務;牛和松鼠熱心幫助提醒小馬,教育孩子做一個樂于助人的人;牛、馬和松鼠的感受各不相同,也是啟迪孩子注意不同人之間的差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