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果
秋生澤國,霜風搖落,紫菊茱萸,重陽一夢。
羁旅經年,登高望遠,鄉音未改,白發舊顔。
時維九月,重陽已過,大概在很多人的記憶裡,兒時總有這樣一首啟蒙詩,便是來自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羁旅的鄉愁,欲說還休;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不言遺憾,卻清愁淡染。
這些含蓄而濃烈的感情,讓它成為千古名篇,一想到重陽便會想起它。
山茱萸枝葉
讀這首詩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和我一樣的疑問,茱萸究竟是什麼植物?
相比清明的柳枝和端午的艾葉,茱萸在現代人的生活中好像并不常見,甚至有些銷聲匿迹的感覺,實則它是古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植物,不但可以辟邪去病而且有藥用、食用等的功效。
它來自千年前中華文化的故鄉,長在國人對于故鄉的記憶中,散發着陣陣幽香。
山茱萸花
單床冷席他鄉夢,紫樧黃花故國秋——茱萸,原來是古人的花椒茱萸有很多種,常見的一般有山茱萸、吳茱萸、食茱萸、草茱萸等,它們均有藥用的功效。
古時,重陽時登高且佩戴茱萸是重要習俗:九月九日為極陽,會導緻陰陽不均,會有惡氣邪病入侵,加之深秋寒氣已來,故而用氣味濃烈的茱萸來辟邪消災,去病強身。
對于王維詩裡的茱萸,一直以來都頗有争議。
吳茱萸,極似花椒
俗尚九月九日謂上九,茱萸氣烈,熟色赤,可折其房以插頭,雲辟惡氣而禦初寒。
從古籍詩詞等的描述和一些專業人士的考證,竊以為吳茱萸便是王維詩裡的茱萸,因為它果實深秋成熟,顔色赤紅,辛香濃烈,和端午的艾葉一樣,具有古人認為的辟邪功效。
吳茱萸為為芸香科落葉屬喬木,它和花椒同屬芸香科,可以說是親戚,所以二者不論從形态和氣味都有相似之處。
它的果實就像一個個紅色的小拳頭,看似嬌小卻充滿能量,和它濃烈的氣味不謀而合。
山茱萸果,類似枸杞
既然對于茱萸的認知來自詩詞,讓我們首先從古人的詩中探尋茱萸的身影,感受關于它的美好,再逐一分享茱萸的特别。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來自故鄉的牽絆和思念山茱萸
王維 〔唐代〕
朱實山下開,清香寒更發。幸與叢桂花,窗前向秋月。
秋寒山色,中有桂花,秋月皎潔,茱萸香濃。
王維和茱萸的緣分由來已久,茱萸因他的詩而名垂千古,而他對茱萸的喜愛之情也隐藏于諸多的詩詞背後。
辋川是詩佛王維的精神家園,他“隐居”于此,詩情卻在此得到無盡的釋放,用目光和足迹丈量着這裡的山水,身之所往,心之所向。
吳茱萸
辋川集中王維為茱萸留下:“結實紅且綠,複如花更開。山中傥留客,置此芙蓉杯。”
而好友裴迪則寫道:“飄香亂椒桂,布葉間檀栾。雲日雖回照,森沉猶自寒。”
果實紅綠相間,花椒濃烈和檀香幽然,雲日相照,森林深密,卻無法阻擋它的香氣,掩蓋它的美好。
茱萸生于辋川,就如同王維靈魂的寄托,也是經年前未踏入官場,功成名就之前的那個十七歲的少年,獨在異鄉,思念故土的憂思和默然。
茱萸是關于鄉愁的味道,更是關于國人骨子裡揮之不去的家國情懷——在王維的詩裡流傳千年,在深秋的濃烈處思鄉漫漫。
幸與叢桂花,窗前向秋月
不知重會是何年,茱萸子細更重看——東坡的茱萸,俯仰人間,慨歎千年西江月·重九
蘇轼 〔宋代〕
點點樓頭細雨,重重江外平湖。當年戲馬會東徐,今日凄涼南浦。莫恨黃花未吐,且教紅粉相扶。酒闌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間今古。
點點細雨,重重平湖,凄涼落寞,酒興闌珊,古今世事俯仰之間。
這裡的蘇轼不願看茱萸,而在《浣溪沙·重九舊韻》中,他與家鄉人楊元素一起于異鄉度重陽,卻歎時間短暫,不知重會何年,且把茱萸看了又看,表達惜别之情。
在《醉蓬萊·重九上君猷》醉蓬萊中他更是因為黃州太守徐君猷的知遇之恩和知己之情發出感慨,羁旅三年,華發蕭蕭,歲歲登高,年年落帽。
大花山茱萸
願不醉不歸,願将紫菊茱萸細看重嗅,願搖落霜風,有手栽雙柳,君之遺愛如同将這江水似酒,年年長流,口口醇香。
蘇轼的黃州有太多的無奈、絕望、坎坷、落寞卻被豪放、慷慨、豁達、樂觀所濯洗。
這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成為人們口中“東坡的黃州”,而黃州的蘇轼也成為千年以來被人們所贊歎、敬仰和喜愛的東坡先生。
又至深秋,茱萸是否也記得千百年前,一個若即若離,似喜似悲的人,駐足在它的香氣之前,久久不願離去。
仍把紫菊茱萸,細看重嗅
草木有情,藥食同源——走近茱萸家族,陌生而熟悉,原來是你茱萸有很多種,有詩歌經典的吳茱萸,還有顔值擔當的山茱萸,更有美食必備的食茱萸等等。
古人詩中的吳茱萸,它的得名主要源自地域,因為吳地茱萸品相姣好,所以被稱作吳茱萸。
吳茱萸氣溫芳香濃郁,味苦辛辣,有微毒,有溫中、止痛、理氣、燥濕的功效。
可以治療治嘔逆吞酸、厥陰頭痛、髒寒吐瀉、脘腹脹痛、經行腹痛、五更洩瀉等症,身體的通順和溫平都可以仰仗它,同時,它還被古人用作殺滅牙齒中的蟲害。
中藥山茱萸
山茱萸和吳茱萸的名氣不相上下,一些人主張重陽詩詞中的茱萸是山茱萸,雖然兩種茱萸不論從花葉果實和藥用功效并不相同,但是二者都很特别。
在顔值方面,山茱萸是茱萸家族當之無愧的C位,每年春三月,山茱萸便開出金黃的小花,就如同春天柔和的陽光下小鴨子嫩黃的絨毛的顔色,嬌嫩可愛,散發着生命初萌的美妙。
春三月,山茱萸花開
而山茱萸的果實更是有着櫻桃般誘人的色彩和飽滿;山茱萸,五行屬木,陽曆三月半開花,果實在農曆十二月完全成熟,曆經四季的生長,得木氣最厚。
五髒肝髒屬木,山茱萸得木氣最深,故最适養肝。
山茱萸除了補肝同時益腎,可以治五更洩瀉,治腎虛火旺:有補肝腎、斂精氣、收神散、止洩瀉、潛虛火的功效。
成熟的山茱萸果
肝主筋,肝藏魂,山茱萸斂正固陽,可以收斂元氣,且對女性的很多疾病有很好的功效,我們熟悉的“六味地黃丸”與“知柏地黃丸”中它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除了吳茱萸和山茱萸外,還有一種食茱萸,它在古代很有來頭且藥食皆可,曾經作為很重要的調料存在,在辣椒傳入前,它是川菜辣味的主要來源,也被稱作“樾椒”,“艾子”。
《齊民要術》:“食茱萸,二月、三月栽之,宜故城堤冢高燥之處,候實開便收之。挂著屋裡壁上,令蔭幹,勿使煙熏,煙熏則苦而不辛也。用時去中黑子,肉醬魚鮓偏宜用。
食茱萸
但因為辣椒的傳入且食茱萸為野生,樹幹高大,上面布滿堅刺,采摘困難,加工更是麻煩,所以後來食茱萸就逐漸被淘汰。
說了這麼多,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受到茱萸的特别和美好,希望大家在讀到“遍插茱萸”時更能體會到這種植物帶給我們的思念與治愈。
#重陽節##茱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