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我國曆史上相當繁榮的時期,這一時期的經濟,文化和科技創新都達到了新的高度。其中,陶瓷也得到了高速的發展,具有代表性是宋瓷浮雕裝飾工藝。宋瓷浮雕表現形式多樣,表面題材豐富,結合各個階層的日常生活,所表達的意義又豐富多彩。宋瓷浮雕裝飾又使瓷器本身更具有美感,巧妙的将紋飾與各類花鳥蟲魚相結合,在附于瓷器本身的釉色上,呈現了各色各類的瓷器。
同時我們從宋瓷浮雕裝飾體會當時宋人獨特的審美趣味及表達的精神境界,從而反映了宋代時期人民獨特的審美精神。正如德國藝術史學家沃林格說:“裝飾藝術的本質特征在于:一個民族的藝術意志在在裝飾藝術中得到最純正的表現”。
豐亨豫大,誕生宋瓷浮雕宋代以前的藝術創作發展為宋瓷浮雕技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具體來說,宋代各瓷窯如耀州窯、定窯和龍泉窯的刻花浮雕工藝技術首先繼承了五代越窯的裝飾風格,例如越窯廣泛使用的蓮瓣紋樣在定窯和耀州窯的浮雕中呈現;其次宋瓷的剔刻式浮雕裝飾是由五代時期的劃花和剔花兩者相融合的基礎上創新發展的。
宋瓷的堆貼浮雕工藝技術是由兩晉南北朝應用在堆塑谷倉罐的技藝為基礎而創新發展出的,同樣唐代的模印貼花為宋瓷浮雕的印花、貼花工藝提供了發展示範。
宋瓷浮雕裝飾工藝技術的形成也遠遠脫不開燒制瓷工藝技術的問題。猶如宋代未研發出适合彩繪的釉料,但是人們對物品的裝飾風格又有極高的要求,這就促進了宋瓷浮雕裝飾的應用。龍泉窯在南宋時期,使用石灰堿釉高溫燒制瓷器,從而增加了瓷器的玉質感,但是造成的厚釉無法使用刻劃花裝飾,這就使人們發明了适合薄胎厚釉的貼花和堆貼浮雕裝飾工藝。
又如,定窯使用的覆燒工藝出品的瓷器較輕薄,刻劃花裝飾容易損害瓷器本身,所以就促使了印花浮雕裝飾工藝的産生與應用。
宋代浮雕裝飾工藝技術的形成使人們對浮雕裝飾風格也有一定的要求。宋朝時期,朝廷上下推崇文人,形成以“文治天下”的局面,這也促使了文化藝術的發展繁盛。加上經濟的高度繁榮,包括宋瓷在内的各類手工業高速發展。同時“理”學思想的發展促進宋人在日常生活中更追求安逸,不尚浮華,更加注重對内心自我的探索,對精神的提升,所以,不論是在藝術還是在物品中,更加注重意境和韻味。此樣的生活狀态和精神追求也體現在了宋瓷的浮雕裝飾紋樣中。此時的浮雕裝飾紋樣整體展現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刻畫和各類吉祥意義的鳥獸植物。
分而說之,宋朝時期經濟的繁榮,市民階層的逐漸興盛,對宋詞浮雕裝飾風格普通民衆更注重刻畫濃厚的生活氣息。這就促使了耀州窯和磁州窯等民窯對瓷器的浮雕裝飾風格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出現的景物,比如宋詞浮雕裝飾風格多采用蓮花、牡丹、魚和梅,以表達人們對富貴滿堂,連(蓮)年有餘(魚),喜上眉(梅)梢等美好生活的向往。
由于理學在宋代的興起,宋代文人更注重體悟人與自然的關系,尋求内心強大的精神世界,從而希望在藝術或文藝作品中來表達對大自然的情感,這一時期的藝術作品中,傳達了一種自然平淡,意趣高遠的意境。這對宋瓷浮雕裝飾風格的取向有很大的影響,例如磁州窯的剔花浮雕裝飾就體現了一種質樸無華自然樸素的風格。
封建王朝統治者的喜好,往往也會影響藝術作品的樣式。宋朝時期的皇帝推崇文治目時也酷愛藝術,對瓷器的喜愛也是空前的。宋朝皇室對使用的瓷器,除了高質量,高标準的要求外對風格要求“格法和形似”,這使得當時瓷器浮雕裝飾風格講究圖案精美的同時法度、格調也要高雅。例如,當時的官窯出品的瓷器常常有龍紋浮雕,民窯也常用仙鶴紋飾。
珠聯璧合,造就宋瓷浮雕之飾宋代經濟繁榮的大背景下,各階層對藝術文化的發展都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宋詞浮雕的裝飾風格取材多為自然景物和動物,其中有幾類自然景物、動物較為突出。首先,從自然景物上大緻可分為牡丹類,、蓮花類等。
牡丹花在唐代盛行,被賦予富貴繁榮的寓意,在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中:“牡丹,花之富貴者也”也可體現這一寓意。因此,被常用于宋瓷浮雕裝飾風格中,宋代各瓷窯中呈現出的牡丹紋飾有折枝牡丹紋、纏枝牡丹紋、對稱型牡丹紋等,其圖案結構嚴謹、變化得當。宋詞浮雕中的牡丹紋飾也常與其他花卉、動物相結合,使之意義更加豐富和多彩。與海棠相配,寓意富貴滿堂;與鳳凰相搭,有“丹鳳朝”之稱寓意幸福美滿。
宋瓷浮雕裝飾中常有蓮花紋樣,蓮花作為佛教聖花,具有品性高潔之稱。自佛教傳入我國後,蓮花被文人所推崇,周敦頤的《愛蓮說》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看出宋代文人對蓮花也賦予品性高潔的寓意。
因此,宋瓷浮雕裝飾中對蓮花紋飾的樣式有多種多樣,除了使用最為廣泛的蓮瓣紋,還有朵蓮、水波蓮、蓮蓬蓮紋等。同樣,蓮花在宋瓷浮雕裝飾中與其他物品相結合,也有不同的含義,例如,與魚相結合,寓意連(蓮)年有餘(魚);與仙鶴結合有益壽延年之意。
其他植物中“菊”作為“隐逸”的代表,常以“菊瓣紋”的浮雕形式在定窯和耀州窯的宋瓷當中呈現。梅花也以印花浮雕形式在宋定窯、耀州窯、景德鎮窯的瓷器中出現;與喜鵲相結合,有喜上眉梢之意。還有卷草紋,蕉葉紋等植物紋樣應用于宋瓷浮雕裝飾,使紋飾連綿不斷,氣韻貫通。
其次,從動物上分為龍鳳題材和其他動物。龍自古以來就代表了一種吉祥的神物,并象征皇權至上,因此,宋瓷浮雕中的龍紋多用于皇家瓷器,其浮雕紋飾細密工整,使得瓷器整體莊重典雅。鳳紋也應用于各個窯系象征幸福和美、安甯。其他動物題材紋飾在宋瓷浮雕裝飾中常見有魚、鳥、雁、鶴等。在龍泉窯,耀州窯,定窯的瓷器中有不同風格的魚紋,象征着“有餘”;也有采用貼花浮雕技藝呈現魚的動态。也有以雁為主題紋樣的雙雁戲花、獨雁覓食紋等。
宋詞浮雕裝飾風格的取材多種多樣,同時其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分為刻花浮雕、剔花浮雕、印花浮雕、貼花和堆貼浮雕等。
刻花浮雕在各大窯系中都可見到應用最為廣泛,其主要工藝方式為:在半幹的胚胎上刻畫出圖樣,然後使用平口刀沿圖樣的外輪廓進行一遍或多次重複刻畫,以達到潛浮雕的立體效果。但宋代各窯的刻花浮雕方式略有不同,耀州窯其用刀力度較大,紋飾較為清晰,立體感明顯。
在景德鎮窯,、耀州窯、龍泉窯中又将“刻花”和“劃花”方式相結合,稱之為“刻劃花”裝飾。“劃花”是用尖銳的工具進行細節上的刻畫,與“刻花”結合使紋式的層次感更加式富。可見雖然使用相同的浮雕表現手法,但刀法的不同會呈現不同效果的浮雕裝飾。
剔花浮雕裝飾在磁州窯中最為常見。其手法是先在幹坯上刻畫出圖樣,先用斜口刀在圖樣外輪廓刻畫一圈,然後再用平口刀剔除紋樣以外的泥胚讓整個紋樣凸顯于整個胎面,從效果上來看,具有明顯的立體感。其中,磁州窯的剔花還與填彩、劃花相結合,品類豐富多樣有黑釉剔花,白釉剔花。
在定窯,龍泉窯,景德鎮窯等為了增加量産而廣泛應用的印花浮雕裝飾,其手法是用刻有花樣的印模,在沒有幹透的胚胎上壓印出紋樣。這類印花浮雕裝飾的印模主要有兩種制作方法:一是拉出所需物品形狀的範,在其外部刻畫出紋樣;另一種是在拉出所需範的内壁刻出紋樣,然後素燒作為母範,再翻制出印範。
貼花和堆貼浮雕裝飾在龍泉窯和越窯的運用中較為典型,其主要手法為用與瓷器相同的泥土,單獨捏制獨立造型,然後貼于瓷器表面,待整體施釉後,具有浮雕的立體效果。堆貼裝飾比一般的貼花層次較高,有高浮雕和圓雕的立體效果。由多種的浮雕表現形式與各類題材的相結合,使宋瓷浮雕裝飾呈現美輪美奂的視覺效果。
鬼斧神工,豐富宋瓷浮雕之美不同的浮雕裝飾工藝技術與花樣繁多的裝飾風格相融合,展現了宋瓷浮雕藝術美的多樣性。其一美,宋瓷浮雕呈現了瓷器整體的白贲靜美、典雅非凡。具有代表性為宋代定窯白瓷,它的浮雕裝飾主要采用了刻花、劃花和印花三種手法,使其紋式明顯浮于表面,增強立體感,再結合象牙白釉色,雖然浮雕繁多華麗,但是飾終反素,又給我們呈現了一種純淨素雅的自然本色。恰恰又符合了當時文人對自然本色的追求,展現了人們對天然的樸素之美的向往。
其二美,宋瓷浮雕透出一種灑脫和古雅之氣。這種風格較多體現在耀州窯青瓷中,它的浮雕裝飾多以刻花和印花為主,又因為它是民窯,浮雕裝飾的花樣多采用于民間生活,充滿了濃濃的生活氣息。且耀州窯青瓷的浮雕裝飾多是刻劃并用,使紋樣層次豐富,增添了一種疏密與粗細的對比,呈現了一種節奏韻律之感。又加上青瓷本身的青釉色具有通透感,使整個的瓷器給人一種古樸而幽遠但又不乏清新而雅緻之感。同時浮雕工藝利落的刀法及層次感又在古雅之珈了一層灑脫之氣。
其三美,宋瓷浮雕裝飾充滿了濃郁生活氣息的質樸之美。要論質樸自然還是要看磁州窯,磁州窯是北方民窯中的典範,多用于供給民間,這也使它的浮雕裝飾品種豐富多樣,其中黑白剔花浮雕風格獨特且别有韻味。由于其瓷器表面隻有黑白兩色,沒有其他色彩,反而有一種天然去雕飾的素雅之美。同時期剔花浮雕不刻意追求完美精緻,反而保留剔刻時留下的自然痕迹,正如民間生活雖不完美至善,但是質樸天然。
其四美,宋瓷浮雕體現了隐逸之感、清新淡雅之氣。景德鎮窯的獨特風格青白瓷,顔色比瓊玖,青中透白,白中顯青。再配以浮雕裝飾,使紋飾微微浮起,色澤在跟着紋飾的起伏而産生變化。由于青白兩色交替,使浮雕刻畫的紋飾的形态特點和精神面貌能夠完整的呈現,明晰中又透露着隐逸之美。同時,瓷器胎白質美,紋飾又呈現一種青色,整個瓷器在浮雕裝飾的襯托下又凸顯出了素肌玉骨之相,整體給人一種清新淡雅之氣。
結語宋瓷浮雕極飾返素,回歸自然之本真,折射出了中華民族文化内容天人合一,順應自然之常的部分。不僅是對宋時人民追求自然之本和清淡雅緻的映射,也為我們當代陶瓷作品奠定了根本之源。
當然,宋瓷浮雕也是中國傳統藝術中的經典内容,是一種傳統陶瓷胎裝飾語言,向我們訴說着過去的技法與内核。又如馬克思所言“傳統是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的前提”,所以宋瓷浮雕對于當下的陶瓷藝術具有重要的意義,有利于促進當代的陶瓷作品更注重内心思想的表達,诠釋個人對時代的理解,反映時代的精神和文化内核。
參考文獻:
《景德鎮陶錄》
《三禮圖》
《夢溪筆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