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小景?秋日裡的追憶穿越時光隧道,思緒又回到了那個熟悉的小院,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秋日小景?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秋日裡的追憶
穿越時光隧道,思緒又回到了那個熟悉的小院。
生我養我的小院如今已經破敗不堪,曾經的主人——父親、母親已經長眠地下,兒孫們都遠走高飛。
小院裡的一切都已物是人非,對父母的思念與日俱增,兒時的美好回憶時不時重回夢裡。
小院裡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還是棗樹。
兩棵棗樹就像兩個親兄弟,一高一矮,陪伴我們成長。
他們見證了一個家族由貧窮到富裕的艱難曆程,也和我們一起經曆了失去親人的痛苦和悲傷。
小院外面是鄰家的棗樹林,高大茂密。
每到秋天,枝頭綴滿了果實,風一吹,紅瑪瑙似的棗子就在枝葉間歡呼跳躍。
小院裡的兩棵棗樹看看自己瘦弱的身軀,葉疏棗稀,不禁感歎唏噓,俺們啥時候才能長成鄰家那樣的大樹呢?何時才能讓人們駐足仰視呢?
莫名的自卑感猶如秋風掃落葉般席卷了兩棵樹,難道就這樣一蹶不振,自甘堕落?
我們在棗樹下嬉戲玩耍,抱着他們柔弱的樹幹蕩秋千,光着腳丫子爬到樹上,手之所及的棗子都被洗劫一空,絲毫沒有覺察到兩棵樹的悲傷。
院外的棗樹林,土質肥沃,可以任意吸收養分,院子裡的棗樹,營養不良,樹葉泛黃,大部分棗子都面臨着夭折的結局。
環境造就人,也造就了兩棵棗樹。
棗樹似乎也理解了主人的不易,沒有任何怨言。
在春天裡努力長葉、開花、結果,深深地紮根地下;夏天裡極力伸展枝幹,給我們庇蔭乘涼;秋天裡無私奉獻,即使沒有果實累累,也足夠我們墊吧墊吧饑腸辘辘的肚子。
這是一家人僅有的獨一無二的兩棵樹,兩棵棗樹。
再沒有多餘的土地可以多栽一棵樹。
兩棵棗樹有點受寵若驚,下決心要給主人一些驚喜。
孩子們在父母的呵護下長高,兩棵棗樹也在拼了命地長高。
沒過幾年,兩棵棗樹就枝繁葉茂,和院子外面的棗樹林隔牆相望了。
但仍然是一棵高,一棵矮,繼續稱兄道弟,遙相呼應。
有一年秋天,糧食獲得了大豐收,這是包産到戶以來收成最好的一年。
山梁上溝壩裡,紅的紅,黃的黃,紅的是高粱,黃的是谷子,還有一些說也說不上來的顔色,那是秋天獨有的顔色,那是豐收的色彩。
寂靜的小院熱鬧起來了,一尺長的谷穗子堆了有半尺厚,兩棵棗樹的枝幹低垂着,遮蓋了大半個院子。
打谷子的工具是自制的鍊架,有将近兩米長,舉起來加上人高足有三米長。
這麼長的打場工具一上一下,半青不紅的棗子和樹葉子就随着鍊架的起伏在空中亂飛。
父母在揮汗如雨,我們就在谷子堆裡撿拾打落的棗子,雖然沒有外面棗林子裡的棗子水靈好吃,但這是屬于我們自己家的豐收果實。
再也不用站在别人家的棗樹下擡頭仰望,口水直流了!
這一年秋收後,為了不影響以後打場,父親決定對兩棵棗樹進行修剪,樹不修剪不成材。
修剪後的兩棵棗樹顯得更加高大了,最高的枝幹越過了窯洞的屋檐。
來年的秋天裡,隻有仰視才能看到枝頭的棗子在探頭探腦,一陣秋風吹過,棗子也會在樹葉間歡呼跳躍。
兩棵棗樹終于可以揚眉吐氣了,傲然挺立在小院裡,樹下灑滿了一家人的歡聲笑語。
再後來,兒女們都長大成人了,一個個都離開了家,飛出了小山溝,唯有兩棵棗樹陪伴着雙親,不離不棄,每年的秋天總會有收獲。
父親去世前一年秋天,挖掉了兩棵棗樹,把土院子鋪成了水泥院子。
一年後,父親離我們而去。父親親手栽上的兩棵棗樹,又親手挖掉了!
是樹和人心靈相通了,還是人和樹難舍難分了呢?
每次回到小院裡,不見了父親母親,不見了棗樹。
但父親母親和棗樹,就在那!
父親母親和棗樹早已活在了我的靈魂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