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聽過這樣兩條成語:“書到用時方恨少”和“百無一用是書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想法:這兩句話不是矛盾嗎?“書到用時方恨少”,這是說讀書非常必要,否則用到的時候就感覺不夠了;但“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分明是說讀書沒用啊?
這就涉及今天要說的核心問題:每條信息都有自己的适用邊界。
這兩條看似矛盾的成語适用邊界是不同的。從知與行的關系我們就容易理解了:“書到用時方恨少”,這是說知難行易;“百無一用是書生”,這是說知易行難。至于是“知難行易”還是“知易行難”,這就是不同時機、不同環境、不同主體要具體面對的問題,沒有最終答案。筆者記得某一年的國際大專辯論會就有這個辯題,可見沒有唯一答案。
但知道了這個結論有什麼用呢?沒有統一答案就是怎麼說都行,那不是等于沒說?如果僅僅停留在字面,看似如此,但如果深入思考,加入情境,你會有不一樣的理解。我們來看兩個案例。
案例一:幾個好友家庭一起出遊,路上讨論子女教育。你提出一個問題想要讓大家幫忙解答:孩子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的時候如何處理?大家七嘴八舌給你出主意,都是各自曾經用過的方法:“要正面管教,和善而堅定”,“要延遲滿足,繃一會兒再說”,“家庭成員千萬統一口徑,讓一個人來管,别人不吱聲”,“孩子不打不成器,大嘴巴子扇起來”……這時忽然有人問,孩子之前做了什麼會“大吵大鬧”?所有人都靜下來了,你也一愣,然後說出來“之前答應了他買冰淇淋,但是想要吃完之後買,結果孩子看到了就要,不給就撒潑”。哦,原來如此!大家又紛紛給建議……
案例二:公司召開戰略會議,讨論是不是要開發APP。一方認為需要開發,因為競品開發了APP,這些年市場份額一直在提升;另一方認為不能開發APP,因為專家已經給出結論,流量紅利結束了,現在入場晚了。這是主管開始提問:競品開發APP是什麼時候?與之前相比,他們有了APP以後有什麼不同的運營操作?專家說的“流量紅利結束”是針對什麼提出來的?适不适用我們的産品和産業?大家開始面面相觑,然後各抒己見……
兩個例子說完了。看起來沒有任何關聯,其實背後是同樣一套分析邏輯。案例一中,你的問題是針對操作層面的,是“how”的問題,但是最終有人問了一個“why”,大家發現你的問題是個僞問題,根本問題是其他方面的。也就是我們需要先定義真問題,然後才能給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否則都是徒勞。
案例二中,各方先抛出了結論,也就是why,但主管問的是how,也就是這個why是怎麼來的,針對公司的特定情況應該如何操作?
我們剛才說,“書到用時方恨少”是從“知難行易”的角度說的,其實對應的是Why,也就是懂得了道理、結論和規律再做事情就有理論指導,不再亂沖亂撞;而“百無一用是書生”是從知易行難的角度說的,其實對應的是How,也就是即便懂得了無數道理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我們需要的是操作方法和具體執行方案。
Why提供因果關系、結論、目标、真問題;How提供方法論、流程和操作方案。
在某些情況下,某個人提出的問題其實是答案,例如案例一,“孩子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的時候如何處理”不是問題,而是答案。“大吵大鬧”是大人和孩子對于承諾理解不一緻導緻的結果,真正的問題是親子之間如何做承諾。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重視給出真問題的Why,然後再想操作層面的How。
在某些情況下,大家給出的是結論,但沒有考慮結論得出來的前因後果、時機和其他約束條件,這時候我們就要回顧整理得出這些結論的過程,也就是How,然後才有助于我們做決策判斷。
說一句騎牆的話——why和how都重要,但适用場景不同。
Why适合定義真問題,提出目标;How适合給解決方案,提供行動路徑。對于執行力強的人或團隊,要更重視Why,也就是想好了再做,要不斷找到做這件事的初心,找到第一性原理,在執行不力的時候看看是不是目标定錯了;對于習慣戰略思考的人或組織,要更重視How,也就是操作層面的問題,避免說理論、說雞湯、坐而論道。把戰略落地需要的不僅僅是執行力,還有各種時空背景和約束條件。不考慮時機和約束條件的戰略不具備可執行性,即便看起來美好,也是僞戰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