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杜甫的八首詩

關于杜甫的八首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12:20:23

杜甫一首細思極恐的詩,初讀平淡,細讀卻驚栗,讀完抑郁症都犯了

關于杜甫的八首詩(杜甫一首細思極恐的詩)1

有時候,唐詩宋詞很直接,隻需驚鴻一瞥便能領略到它的沉博絕麗;有時候,唐詩宋詞卻又很委婉,需要用盡心思探索才能挖到它的不可思議。杜甫的詩向來以嚴肅認真、沉郁頓挫著稱,讀來唇齒之間滿是憂國憂民。但杜甫詩歌并非全部如此,他還有更為奇辨詭谲的作品,所謂細思極恐,乍讀之下隻覺平淡,而精讀之後才是毛骨悚然。

關于杜甫的八首詩(杜甫一首細思極恐的詩)2

《三絕句》唐·杜甫

前年渝州殺刺史,今年開州殺刺史。 群盜相随劇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殘一人出駱谷。 自說二女齧臂時,回頭卻向秦雲哭。 殿前兵馬雖骁雄,縱暴略與羌渾同。 聞道殺人漢水上,婦女多在官軍中。

首先,這又是一首經典的歎世傷時之作,杜甫開篇就以"殺刺史"起興,隐喻了朝政之腐敗之黑暗。都說開明之朝不殺忠孝之臣,可無奈晚唐政壇風雲突變,内外臣子如履薄冰。

比如曾為大唐立下汗馬功勞的大将仆固懷恩,就遭遇宦官陷害,無奈隻能勾結吐蕃叛唐。仆固懷恩起兵後,關中兵荒馬亂,不少流民隻好選擇逃亡相對穩定的川蜀一帶避難。這首詩寫作背景就在于此。

關于杜甫的八首詩(杜甫一首細思極恐的詩)3

這首詩所謂的"細思極恐"之處就在于中間四句:"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殘一人出駱谷。 自說二女齧臂時,回頭卻向秦雲哭。"四句看似簡單的話語,卻蘊含了一個恐怖離奇的故事,讀懂之後抑郁症都要犯了。下面我們一起解開這個隐藏線索。

"二十一家同入蜀",為何21戶人家要相約一同入蜀呢?這是因為他們要經過駱谷。駱谷道長約五百裡,人煙稀少,地勢艱險,常有猛獸出沒,李白曾有"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巅"之描述,可見其險要程度。所以相約并進是非常有必要的。

令人悲痛的是:"惟殘一人出駱谷"!21戶人家經過駱谷之後,隻存活下來一人!那麼,唐代的21戶人家大緻包含有多少人呢?

關于杜甫的八首詩(杜甫一首細思極恐的詩)4

古代"家"的概念很大,不像現代的三口之家,常常是三世一家或者規模更龐大。也就是說,這個難民團體的人數至少在百人以上。然而隻有一人,活着走出了駱谷。而且,杜甫之所以能寫下這首詩,也是得源于此人的口述。

這個人的話是唯一的證據,他是幸存者,也是目擊者,那百餘人群體的覆滅他是十分清楚的,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就了人間慘劇?

"自說二女齧臂時,回頭卻向秦雲哭。"幸存者看到自己的兩個女兒在"齧臂",卻無可奈何隻能面向他方兀自痛哭。"齧"是咬的意思,結合上文的"食人更肯留妻子"和下文幸存者的"哭",我們可以猜測出他的二女這是在啃食手臂!

關于杜甫的八首詩(杜甫一首細思極恐的詩)5

由此,我們可以想象出那個恐怖的畫面了:21戶人家組成的逃難隊伍早已耗盡了食物,極度饑餓下的人類與野獸幾乎無異,"食人"已是平常之舉,而令這位幸存者無法接受的是,他的兩個小女竟餓到啃食自己的手臂充饑!

也就是說,幸存者在與女兒訣别之前,二女仍是活着的,隻是他再無力拯救她們,因此隻好選擇放棄。可想而知,他是下了多大的狠心才做出如此殘忍的行為。《說文解字》中對"齧"的定義是野獸啃咬,而用在此處"齧臂",實屬貼切之詞。

關于杜甫的八首詩(杜甫一首細思極恐的詩)6

退一步講,這是唯一的幸存者,真真假假也好,有所隐瞞也罷,他所講述的就是不可駁斥事實。所以杜甫所記錄的,遠遠隻是幸存者所目睹的人間慘劇的冰山一角,或許還有更加不堪耳聞的故事。

最後,杜甫批判了戰亂暴行:"殿前兵馬雖骁雄,縱暴略與羌渾同。 聞道殺人漢水上,婦女多在官軍中。"可見杜甫的本質是反對戰争,不論輸赢,傷害最深的還是百姓。而且在長期的戰争中,士兵已經與強盜無異,殺人放火、強搶民女,無惡不作。寥寥數筆,半遮半掩,杜甫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細思極恐的故事,恐怖程度堪稱毛骨悚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