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創業者忙于尋找各種創業機會,追逐各種創業風口,但往往效果不佳。
道理很簡單,當風口形成時再往風口趕,往往已經晚了,而且在資本的加碼下,會面臨蜂擁而至的同行們激烈的競争。
那麼從哪兒尋找創業方向呢,富日記的建議是從那些被市場驗證過傳統生意做起。
許多人覺得這些傳統生意的市場基本已經飽和,已經競争很激烈了,這時候再進入還有機會嗎?
這話沒錯,所以開始傳統生意隻是第一步,成功的關鍵在于第二步,尋找并運用新的提高運營連接效率的工具。
富日記之前的文章說過,每一次提高連接和效率的工具的誕生,對創業者來說,都是對傳統商業模式洗牌甚至颠覆的入場機會。
提升效率的新工具和成功的傳統商業模式可以任意組合,每一次組合背後都可能有值得深入的創業商機。
我們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的新工具是微信小程序,許多被市場驗證過的傳統商業模式,在小程序的加持下,就能進一步提升效率,從而獲得飛速的發展。
這樣的新工具還有很多,比如餐飲行業的外賣。
有了外賣,許多傳統生意的創業者如果抓住機會,就能彎道超車,發展迅猛。
很多年來,我一直覺得開一家粥店挺好,不隻是我個人喜歡喝粥,關鍵是粥品的制作對廚師要求不高,而且成本低,利潤高,制作流程容易标準化,非常容易複制,隻要資金和管理跟的上,開店速度很快。
市場也證明了這個觀點,早在十多年前,市場上就出現多個幾百家門店的連鎖粥店品牌,市場競争日趨激烈。
但這幾年,外賣的發展,給有志于開粥店的創業者提供了彎道超車的創業機會。
有一家粥店,隻做外賣,2012年開店,到現在幾年時間,就開了300多家店。
美味食品小米粥
從年賺一百多萬到營業額做到6個億,巅峰時期月銷量達30000多單,至少10家店面月銷量超20000單。
粥這種食品并不适合外賣,就和面條一樣,不宜久置,否則容易坨,影響口感。
事物總是矛盾的,在粥這個品類中,因為不适合外賣,所以适合外賣。
這話聽着有些沒頭腦,因為不适合外賣,所以最開始外賣商家少。
如果這時有商家針對外賣這種場景不斷改善,解決運輸過程的口感問題,就能在這個競争對手少的市場中獲得迅猛發展,所以适合外賣。
這家粥店正是如此,經過反複實驗,它不斷地推翻一些固有的粥的做法,以适應外賣的需求。
最後它找到了一個很好的方法,将自家的粥分為兩套标準,一套水少、粘稠度高,适合周邊訂單,一套水多、粘稠度低,适合稍遠一點的訂單。
在各種粥品的做法上也不斷改進,比如熱銷的皮蛋瘦肉粥,皮蛋要先用純淨水稀釋,減少皮蛋粘性;小米粥要用小黃米和大黃米一起熬,且不用純淨水,用南瓜水熬。
外賣的包裝至關重要,所以這家店設計了有出氣孔的包裝,保證粥到達消費者手中時依然不坨。
許多人覺得粥就是早餐食品,這家店增大了粥的份量,一般的粥在400-500克左右,這家店一份就有750克,多了近一半的分量,價格卻差不多;
再加上包子、餃子等小食、配菜,很容易吃飽,可以成為早餐之外的正餐選擇。
粥的利潤很高,即便扣除成本和平台費用,其淨利潤也能達到50%左右,所以這家店可以在外賣平台上通過大額滿減,刺激消費。
因為成本低,還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提升顧客滿意度,比如把一次性的餐具換成了不鏽鋼勺子;
如果顧客不滿意,給了差評,他們第二天會聯系顧客,給他再免費送一份粥。
因此這家粥店的複購率高達60%,不少店還達到了70%,留住了老顧客,才更容易實現單月30000的訂單。
這家店的成功再一次證明了傳統商業模式加新工具的創業機會。
傳統餐飲模式加上外賣,就能衍生出許多新的機會。
許多像粥一樣以前覺得不适合外賣的品類,比如咖啡、火鍋,和外賣結合後都發展紅火。
從瑞幸咖啡到連咖啡這些外賣咖啡,還有鍋青天這類外賣火鍋,都反複證明了傳統模式遇到新工具帶來的創業商機。
對創業者來說,與其追逐各種風口,不如找一個自己最擅長的傳統行業,和各種新出現的工具結合,不斷提升運營效率,這才是更好的創業方向。
本文由公衆号富日記原創,如轉載請标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