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懸壺遠志
小蜜蜂采蜜忙
對于蜂蜜,最深刻的印象來自那隻形體笨重、說話溫柔的維尼熊。那隻陪伴一代人長大的黃色小笨熊,吃起蜜來撒不開手,飽腹之後甜蜜無比的樣子,時隔多年,仍然難以忘懷。
熊和人類是蜂蜜忠實的擁趸,也是蜜蜂的兩大天敵。隻是,熊到今天仍局限于可遇不可求的野生蜂蜜,但對人類而言,有一頓沒一頓的野生蜜,早已無法滿足需求。
早在距今約兩千年的東漢年間,姜岐已采用木桶、泥洞模拟蜜蜂的野外生存環境人工養蜂,毀巢取蜜以滿足口腹之欲。這位大神,也是我國有文獻記載的中華養蜂第一人。
蜂蜜的應用和人工飼養,并不局限于中國。西班牙黎凡特崖發現的距今約一萬年前的壁畫上,已有女性從蜂巢中采蜜的場景;而在古代埃及的壁畫中,也有關于養蜂的描繪。
如蜂蜜般甜蜜的蜜月
蜂蜜自古象征甜美和滋潤。人類最最濃情蜜意的新婚首月,被稱之為“蜜月”,相傳來源于古代日耳曼人的習俗。
據說日耳曼新婚夫婦,在婚後的三十天内,或直到月缺時,每日要飲用蜂蜜酒,補充精力和體能,以增進新婚生活的和諧。這“散似甘露,凝如割肪。冰鮮玉潤,髓滑蘭香”的蜜,不僅僅寓意甜美愉悅,也寄托了人類對生命、健康,以及繁衍後代的向往。
甜蜜蜜的蜜,除了用作食物,也是一味為我國藥典所收載的藥食同源中藥材。
我國第一部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将蜂蜜列為上品,謂“石蜜”,曰:“味甘平,主心腹邪氣、諸驚痫痓、安五藏、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衆病、和百藥。久服,強志輕身,不饑不老”。
傳統中醫學認為,蜂蜜内服能補中益氣,善于調理脾胃、治療氣虛諸證,改善飲食失調、虛勞、體弱或久病所緻之髒腑機能減退;也能潤燥,長于治療肺燥幹咳、腸燥便秘;又能止痛,用于脘腹虛痛;還可解毒,常用于解烏頭類藥物中毒。
此外,蜂蜜亦可外用,能生肌斂瘡,外治瘡瘍不斂、水火燙傷,可有效促進潰瘍和傷口的愈合。
古代日耳曼人用蜂蜜酒來調補蜜月新人精力和體能的習俗,看起來似乎并無理論指導,隐藏的卻是大智慧。蜂蜜這一優越的功效和作用,我國中醫學将之歸納為“補中”,又稱“補氣”,用以應對因疲勞、體弱、久病,以及飲食失調導緻的身體功能減退,可調理脾胃、補充體能、強健體魄。
對于女性而言,蜂蜜也是容顔忠實的守衛者。縱橫古今、跨越中西,蜂蜜從來不乏女性追捧者,遠至大唐女皇武則天、唐朝李隆基的寶貝女兒永樂公主、埃及豔後克裡奧佩特拉,近至當代著名影星索菲亞·羅蘭……,對蜂蜜的嗜好均不同一般。
每天堅持早晨一杯蜂蜜水、外加蜂蜜敷臉,幾十年如一日不間斷的女性,往往都能保有柔嫩彈滑而富于光澤的肌膚,真是令人羨慕呀!
也有人說,“蜂蜜隻是一堆糖,怎麼就被你們吹上了天”。不過,此糖非彼糖,在制糖工業高度發達的今天,蜂蜜的地位和作用,從未被超越,也不可被替代。
蜂蜜在功效作用和價格方面的突出優勢,也催生了蜂蜜市場的混亂。常見以白砂糖(主要為蔗糖)制作假蜂蜜、或是在非成熟蜜中添加白砂糖摻假的情況,低劣混僞充斥市場。
人類費盡心思養蜂獲得的蜂蜜,在化學組成上與日常食用的白砂糖到底有何不同呢?
未完待續,蜂蜜的成分組成、鑒别要點,請繼續閱讀“潤燥補中的蜂蜜(之二)”
寫作費時費力,喜歡就慷慨地點個贊吧!感謝您的關注和點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