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制造六大龍頭?随着我國資本市場開放加速,全球投資者看好中國的信心倍增,投資活躍度也持續提升,跨市場融資為中國優秀企業全球配置資源、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助力,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高端制造六大龍頭?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随着我國資本市場開放加速,全球投資者看好中國的信心倍增,投資活躍度也持續提升,跨市場融資為中國優秀企業全球配置資源、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2022年,正值香港回歸25周年,為促進深港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中國基金報共同打造《走進A H上市公司 助力高質量發展》雲端訪談系列節目。
本欄目将探訪在A股和港股同時上市的公司,和機構投資者、中小投資者共同探讨行業發展,搭建投資者與企業互動交流的平台,同時也推動專業機構積極參與上市公司治理,踐行ESG理念,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6月20日晚上19點,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中國基金報共同打造《走進A H上市公司 助力高質量發展》第一期重磅上線!
中國基金報邀請到南方基金、國投瑞銀基金、鵬揚基金三家機構,聚焦綠色轉型,與所探訪的裝備制造業龍頭企業中集集團共同探讨“雙碳”背景下的裝備制造業智能升級和綠色轉型。
訪談金句
吳三強:
多元化方面,在目前全球的格局下,有一定業務的多元化,其實也是有利于分散經營風險。全球化運營的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在當今環境下可能會更加凸顯這種優勢。
現階段我們主要是利用資本市場的分拆來實現公司的多元化的發展。通過分拆子公司到H股或者A股上市,下屬闆塊就可以更好地利用資本市場融資,獲得高質量發展的契機。
自動化轉型一定要跟智能化結合起來,要數字化,要智能化,這些都是相輔相成的。
周承川:
從長期來看,在穩增長政策托底的情況下,中國長期經濟發展的勢頭向好的趨勢是沒有變化的,穩增長的壓力是暫時的。
數字化的關鍵有兩個要素,一方面是數字化要貼合企業的實際需求,不能為了數字化而數字化。另一方面是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需要全面的貫徹執行,需要管理層的決心。
企業規模越大,盈利越豐厚,就越需要重視ESG的治理問題,越應該承擔更多ESG的責任。
唐沐霖:
能源格局的重塑,歸根到底,首先是能源的獨立性,其次是能源的可持續性。
從自下而上的角度,在投資端也會去加深研究,比如從環保、水利以及廢棄物的處理的角度,通過REITs的方式去研究這樣的投資機遇。
馬慧芹:
本質上,ESG框架本身是一種非财務的指标,把這種指标如果納入到機構日常的投資框架裡面,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規避一些高風險的股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降低整個投資的風險。
ESG指标優秀的企業,天然就會具備更大的發展空間,也通常會面臨着更友好的政策環境,還有社會環境,通常都會具備相對比較好的一些投資價值。
最高層級的競争力,是來自于底層的核心技術,還有品牌的價值。
文字實錄
主持人:走進A H上市公司,助力高質量發展,我是中國基金報主持人文景。
資本市場開放加快,全球資本加速流通,為中國優秀企業全球配置資源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助力。截至2021年底,在港上市的内地企業達到了1222家,占香港上市公司總數的47%,其中A H上市公司數量達到138家。
2022年是香港回歸25周年,為促進深港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同時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中國基金報共同打造“走進A H上市公司,助力高質量發展”雲端訪談系列節目。節目将在線上探訪上市公司,與機構投資者、中小投資者一起探讨行業發展,搭建投資者與企業交流互動的平台,同時推動專業機構,積極參與上市公司治理,踐行ESG理念,助力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首期,我們将聚焦裝備制造行業,邀請行業龍頭中集集團以及公募基金專家來共同探讨在雙碳背景下裝備制造業的智能升級和綠色轉型。
首先有請本期節目的連線嘉賓,他們分别是中集集團董事會秘書吳三強先生。
吳總你好。
吳三強:投資者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南方基金權益研究部研究員周承川博士,周博您好。
周承川:各位投資者大家好。
主持人:國投瑞銀基金基金研究部研究員唐沐霖先生,唐總你好。
唐沐霖:投資者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鵬揚基金股票投資部研究員馬慧芹女士,馬總您好。
馬慧芹:投資者朋友們大家好。
主持人:歡迎各位嘉賓的到來,共同參與本次的雲端訪談。那本次的雲端訪談主要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我們将與4位嘉賓共同就中集集團所在的高端裝備制造行業進行深入的探讨,然後是對本次訪談代表公司中集集團進行雲端探訪以及公司業務的訪談。最後就是投資者與企業的一個互動問答環節。
行業探讨
裝備制造業發展前景與核心競争力
主持人:那其實我們看到這個過去兩年裝備制造行業是在不斷的高速發展過程中,那麼尤其是行業龍頭企業發展速度是相當驚人,市值超過千億的就有4家,超過300億的公司也有20多家。
那麼首先我們就想請教周博,您覺得行業龍頭的崛起的原因是什麼?近期的穩增長預期其實也在是在逐步加強的,您認為這又将如何影響到行業整體的發展?周博。
周承川:好的,謝謝主持人。針對各個制造業行業龍頭崛起原因,我認為個體成功首先要具備兩個因素,一是時代的機遇,第二個是個體的努力。
那麼從大的環境上來講,我們國家的裝備制造業近幾年都有了比較快速的發展,所以我們當下的時代是給了制造業一個非常良好的機遇的。
那麼過去幾年我們比較關注的一件事,制造業是必須要實現國産化的,這已經成為了我們國家的意志,核心的技術要掌握在自己手裡,核心的技術不能被國外卡脖子,那麼這就給我們國内的高端制造業帶來了一個巨大的機會。
我們可以觀察到,不管是我們在工控行業領域,還是在半導體設備領域,我們都有這種千億級别的上市公司實現了突破。
那麼在國家政策層面,首先我們的國家政策也是在呵護我們的高端制造業。從中國制造2025的重點項目實施,到财政金融等政策的積極支持先進制造業、科技創新等等,整個大的環境目前來看是适宜于高端制造業的發展的。
而從我們國家制造業企業的龍頭企業自身的角度來看,通過我們近年來的實地調研,我們也确确實實發現,企業的技術水平是出現了快速的提升,産品的競争力也出現了明顯的提升。有不少跑得快的企業産品已經在全球範圍内都處于這樣的領先地位。那這樣的現象背後的原因,其實是我們的這些龍頭的制造業企業,非常重視研發投入,非常重視人才,努力打造自身的科技壁壘和硬實力。
在注重應用實力的同時,我們的這些制造業龍頭企業也非常重視軟實力的建設,包括數字化賦能的企業經營管理,包括利用股權激勵等等方式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不斷的提升,建立企業的文化認同感等等。
所以軟硬實力的這種結合,讓我們制造業的各個行業的龍頭公司都能夠脫穎而出。
另外一方面關于穩增長的預期。對于近來穩增長預期這個方面,我們從年初以來都能夠感受到全球的經濟需求轉弱,包括國内的疫情反複等等各個方面外部因素的影響,以及進出口增速也逐漸有一定的回落跟回調。當前國内的消費也比較疲弱,目前來看的話,短期之内驅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現在來看隻剩下了投資。
近期我們也是看到國家層面有密集的政策出台跟發布,一方面國家通過減稅、降稅、發購物補貼、汽車購置稅減少等等這一系列的措施來促進消費。那另一方面,從國家到地方也有各種的類似專項債等等促進傳統基建投資的各種措施出台,也積極推動新基建的投資,比如說風光大基地等等這些方面的一些舉措。
那麼穩增長對裝備制造業的影響可以從兩個角度分析。一方面從短期的影響來看,穩增長是能夠利好基建,特别是我們的新基建産業鍊的,包括風電、光伏等等。那麼從長期來看,在穩增長政策托底的情況下,中國長期經濟發展的勢頭向好的趨勢是沒有變化的,穩增長的壓力是暫時的。
國内這種産業升級、國産替代仍然是如火如荼的狀态,裝備制造業聚焦卡脖子的環節,實現各個卡脖子環節突破,仍然是大勢所趨。所以短期的經濟遇到一些波折跟困難,不改變我們國家制造業長期向好的這樣的大趨勢,這是我目前的一些想法跟觀點,謝謝。
主持人:好的,其實周博也聊了很多就是穩增長的相關政策,對整體的高端裝備制造行業的目前的一些影響。那麼我們這邊還想請教馬總,那您認為相比海外行業的這些龍頭企業,您覺得國内的裝備制造行業,它憑借着哪些方面能夠在全球市場來獲得競争優勢?此外中國企業的核心競争力又在哪裡?馬總。
馬慧芹:好的,謝謝主持人。我認為中國或者說全球任何一個國家,制造業競争力的來源都是多方面的,既有一些先天的禀賦,也有後天的積累。
總的來說,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看待這個問題。
首先的話是比較豐富的自然資源的禀賦,這種競争優勢更多是天然的,比如某些國家它天然的就具備非常豐富的石油資源、煤炭資源、礦山資源等等,而有些國家則不具備,就需要付出高額的成本來實現進口。那我認為這種競争優勢通常也是不太穩固,也不容易持久的。因為很難有一個國家或者說一個企業可以長期地對某一種資源構成長時間的完全的壟斷。
第二個層面的話,我認為可以體現為更高效的一種生産效率,比如說更低廉的人工成本,更齊全的産業鍊配套設施,或者說更明顯的産業集群優勢等等,可以通過更高的生産效率和更強的規模效應來降低平均成本。全球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國家它專注于某個細分的領域,是在細分領域形成了非常強的比較優勢和競争能力的。
第三個層次的話,我認為它可以歸納為是一種更先進的生産技術,長期的工藝積累的能耗,還有更完善的管理體系。這種優勢的話很多工業強國身上體現的是比較明顯的,這種優勢也是由這些國家長時間的積累而成的,它的壁壘相對是比較高的,短期内也是比較難突破的,但是這種先發優勢一旦形成的話,它持續的時間和穩定性也會更好一些。
最後一點我認為是處于金字塔頂端的,也是最難達到的。最高層級的這種競争力,是來自于底層的核心技術,還有品牌的價值。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說光刻機這種産品,全球可能隻有頭部的一到兩家企業是能夠生産的,而往往這些企業進一步會通過一系列的專利的形式,來進一步的鞏固和維護自己的競争力。這種競争力的話是在制造業裡面壁壘最高的,也是最難建立的,但是一旦形成的話,它也會更加的長久和穩固。
從改革開放以來的話,我們是可以看到中國的制造業,包括裝備制造業在内,取得了非常明顯的長足的進步。但是整體來看,我認為競争優勢還是以我剛才提到的第一點和第二點,也就是以自然資源禀賦。尤其是第二點,更高效的生産效率,比如說更低廉的人工成本,更提前的一些産業優勢等等,這些貢獻了主要的力量。
但是現在來看的話,我認為整體處在從第二點向第三點,甚至是第四點過渡的階段。也就是中國的制造業,包括裝備制造業在内,正立足于更高的生産效率,向更先進的生産技術,甚至是底層的核心技術進行過渡。部分的細分領域,比如說像動力電池、工程機械,包括集裝箱在内的等等細分領域,已經在第三方面也就是生産技術,甚至是核心技術方面具備一些全球競争力。
如果從一個更長時間周期視角來看待的話,任何一個國家的制造業,我認為它的競争力的培育、維護和升級,其實是一個循環往複螺旋式提升的過程。短期它可能對經濟增速會産生一些影響,長期的話會影響整個經濟發展的質量。對于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制造業發展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未來也期待中國的制造業可以在更多的領域實現更大的突破。以上是我這邊的觀點,主持人。
主持人:好的,感謝馬總。其實我們看到自2020年以來,集裝箱貿易是全球供應鍊的一個關注點,中集集團又是全球集裝箱制造業的龍頭企業。那麼想請問吳總,您認為這兩年的行業景氣度如何?行業的景氣情況和當下全球供應鍊的變化又存在怎樣的關系?吳總。
吳三強:好的,主持人。
關于行業的景氣度方面,集裝箱行業從2020年到這兩年處于高景氣度。那麼從曆史上來看,在海運集裝箱方面,比如20英尺的标準集裝箱,每年平均300萬的銷量,價格在2000美金左右。但從這兩年的量和價來看,尤其是2021年,20英尺的标準單位單箱全行業的銷量超660萬個,最高價格接近4000,這是創下了曆史記錄的一年。今年雖然景氣度從高位有一些回落,但是仍好于曆史的平均水平。
第二,在跟全球供應鍊的關系方面,首先,海運的需求還是很強勁的,因為海運集裝箱是全球海運貿易的重要載體,我們全球的國際貿易的90%是海運完成的,在這90%裡的15%是以集裝箱形式完成的。2020年雖然疫情反複,但是海外需求受财政刺激推動非常的強勁,所以帶動了海運貿易量的大幅增長,也使得海運的價格攀升得很快,集裝箱就變得相對的緊缺。公司在2021年就采取了各種措施去擴大産能,保障了集裝箱的供應。
其次,全球供應鍊周轉效率變慢,以及空箱的周轉效率降低。2021年以來,美國尤其是美國港口的擁堵是集裝箱運輸行業始終繞不過去的問題。因為碼頭工人供應不足,卡車、卡車司機的不足,以及碼頭倉儲能力的不足等一系列的原因所導緻的。過去美線的運輸大概45天就能完成,那麼在去年擁堵最長的時候可能需要100多天。所以全球的海運集裝箱整體的周轉效率就變慢了,尤其是空箱,這也間接使集裝箱的需求增多。
行業探讨
裝備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
主持人:好的,感謝吳總。其實吳總也是用一系列的數字和案例來給我們描繪了整個行業的景氣度。那我們這邊還想請教周總一個問題,您如何理解傳統裝備制造行業目前數字化轉型的現象?如果要實現這個數字化轉型,您認為關鍵的一些因素又是什麼?有沒有你印象比較深刻的案例能給我們做個分享,周總。
周承川:好的,謝謝主持人。首先我對數字化轉型的理解是,數字化轉型的内涵主要應該是包括是線上化、信息化、平台化等等。那麼數字化賦能包括數字化轉型,它是能夠極大地提升裝備制造業的生産管理效率的。比如說我們通常所知道的這種 ERP系統,目前大型的企業基本上都會采用ERP系統。這樣的系統整合了企業的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能夠将企業所有的資源進行集成管理,能夠顯著地提高企業的管理運營效率。
數字化的關鍵我認為有兩個要素,一方面是數字化要貼合企業的這種實際需求,不能為了數字化而數字化。另一方面的要素是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需要全面的貫徹執行,需要管理層的決心。那麼我印象最深刻的數字化轉型比較成功或者是比較徹底的一個案例,是我們的工程機械行業的行業龍頭。它在打造它的黑燈工廠的時候,做的比較出色,給我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
我們的工程機械行業龍頭,作為在全球都能排名前三的工程機械企業,那麼能夠支撐它光鮮亮麗的成績的背後,就是它的數字化轉型跟數字化賦能這樣的舉措。這樣一家工程機械的龍頭,大家的第一印象肯定是它的挖掘機産品,還有包括它的混凝土機械、專攻機械、成套路面機械等等多種産品,都能在行業内做到領先。無論從質量還是生産效率上來看,與德國的工業4.0标杆相比,也都能做到毫不遜色。
之所以我們國内的工程機械行業的龍頭,能夠在目前這樣龐大的訂單體量的情況下,還能夠更高保證它的生産效率,主要是因為通過數字化,我們的工程機械行業的龍頭公司的智能工廠,它能夠實現更短的研發周期,更高的生産效率。在産能獲得提升的情況下,同時成本能夠控制得更好,良率能夠進一步提升,也又使得我們的工程機械的龍頭企業能夠有更強的競争力。
這個公司的創始人也曾經表示,企業如果不能實現數字化升級,那結果肯定就是會翻船;能夠實現轉型升級,就會翻身變得更加強大。這就是我對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一些理解,謝謝。
主持人:好的,其實我們看到這兩年國内也開始大力倡導企業在雙碳目标下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的發展,那麼ESG也是一度成為熱門話題。那麼就想請問唐總,您認為在全球能源格局重塑的情況下,您如何看待未來裝備制造,尤其是綠色能源裝備的機會?唐總。
唐沐霖:好的,謝謝文景。我主要從兩個角度來分享一下我的看法,那首先是自上而下。關于能源格局重塑,我們簡單梳理一下,有不一樣的擾亂因子,比如說像疫情、地緣政治、以及局部的沖突。但是歸根到底,我們是圍繞兩個點,首先是能源的獨立性,其次就是能源的可持續性。
那如果我們把目光聚焦到這兩個點的話,那其實我們可以從泛ESG的角度來看,有一些像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這些細分賽道都是值得我們去看待的。像綠色裝備制造也是一個我們非常關注的重點。
那其次從自下而上的角度來說的話,我們在投資端也會去研究,比如說從環保、水利以及廢棄物的處理的角度,通過REITs的方式去研究這樣的投資機遇。目前還有一個比較主流的方式,就是從ESG評級的角度去看,有哪些行業内比較有優勢的一些标的,會從這些角度去以自下而上的方式來進行分析。
當然我們這邊主打的策略是做ESG的整合,碰到不一樣的行業可能對于ESG因子的結合會不一樣。比如說像綠色能源裝備制造的話,我們會關注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以及它對于人才的一個保留,主要是以上兩個方面。
主持人:好的,感謝唐總,那麼其實我們關注到還有一種聲音認為,ESG的框架也在改變機構投資對行業發展的判斷,以及對上市企業核心價值的評估。想請問馬總您對這個觀點是怎麼看的?您又是如何看待ESG的投資機會?馬總。
馬慧芹:好的,謝謝主持人。像ESG這種投資理念的話,它其實就是從環境、社會還有公司治理三個角度來衡量一個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其中,像這個環境層面的話,主要是包含一些氣候變化的問題;社會層面的話主要包含人權的問題、消費者保護的問題、動物福利等等;公司治理層面的話主要包含公司管理架構、管理層的薪酬待遇、企業員工的薪酬待遇、員工關系等等。
從本質上來說的話,我認為ESG框架它本身是一種非财務的指标,把這種指标如果納入到機構日常的投資框架裡面,其實是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規避一些高風險的股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降低整個投資的風險。
同時,把這種非财務的ESG的指标和上市公司經常披露的财務指标進行有機的結合分析的話,能更大程度上實現投資過程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高度統一,能夠更好地輔助我們投資機構進行一些長期風險管理。
具體到中國這個市場環境中來看,因為ESG它更加強調環境友好,社會影響等等這些因素。那在國内共同推進共同富裕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這些ESG指标優秀的企業,它天然就會具備更大的發展空間,也通常會面臨着更友好的政策環境,還有社會環境,通常都會具備相對比較好的一些投資價值。
以我所在機構鵬揚基金為例,我們在日常的投資過程中都會非常重視 ESG的投資框架的一些理念,關注這些投資标的的ESG指标的相關情況,力求在幫助各位投資者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同時,也實現更大的社會效益。
主持人:好的。其實剛才大家都聊了很多相關ESG的一些投資機會,那其實我們看到對于行業和上市公司而言,國内的ESG的評價體系其實是相對的多元化的,仍處于探索的階段。那這邊就想請問唐總,那您覺得在資産管理的實際操作層面,踐行ESG投資策略會面臨怎樣的一個挑戰?唐總。
唐沐霖:好的,謝謝,首先是ESG的評級多元化,我們離不開一個前提,就是我們國内的ESG投資其實也在起步的階段。這方面對應到ESG評級的提出人,他們的評價體系裡面,可能他們會從海外的一些比較成熟的ESG的評級框架裡面去學習然後進行本土化。
第二方面可能會從科技的角度,比如說從機器學習的角度來探索這個 ESG的評級的方法學,那麼這樣不同的路徑會造成一個多元化的結果。
我們目前對這樣一個關聯度比較低的結果的關注度也非常高,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主要是逃不開一個前提,那就是我們仍在ESG投資的初始的階段。那由于第三方的視角是比較多元的,我們就可以從不一樣的視角去看待ESG,比如說公司的屬性。
其次從監管的角度,或者是從我們投資人策略的成熟度來說的話,那往後的發展,其實對于ESG評級的格局的出清,可能會讓之後多元化的現象慢慢的減少。
其次對于我們這邊的挑戰在于,我們關注到在企業端可能大家對标準的制定也是有一定的遲疑,那在成本端企業會需要花比較長的學習曲線去跟投資人進行溝通,到底有哪些方面是比較實質性的一些ESG的話題。作為投資方的話,我們也是需要去慢慢梳理市面上ESG的數據,我們在制作策略的時候,也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關注到在國内,雖然我們起步比較晚,但是已經有從比較基礎的負面剔除的策略,慢慢向ESG整合的策略的一個過渡現象。
以上,謝謝。
主持人:好的,其實我們也看到近年來可持續高質量的發展正在成為重要的戰略目标。那麼剛剛也聽了各位嘉賓對于ESG投資的探讨和思考,其實作為上市公司來說,作為資本市場的一個參與者,也是将ESG融入上市公司經營治理的方方面面當中。想請教一下中集集團,在實際的可持續發展和轉型的過程中,踐行ESG原則您覺得需要重點關注哪些方面?吳總。
吳三強:好的。ESG是對環境、安全、公司治理都提出了很多要求,我們在具體執行ESG報告體系的工作中,核心還是要落實到公司的管理真正得到改善。中集算是國内比較早接觸到ESG的,因為我們是港股的上市公司,很多海外投資者會就我們的環保問題專門打電話,包括在很多年前他們請第三方的ESG公司,收集我們在國内的一些環保信息的報道。
具體比如環保方面,我們這些年一直緻力于提升環保的力度。2021年我們整個集團環保投入大概有5個多億。我們集裝箱工廠在前兩年就主動進行了全面的水性漆改造,因為過去是油性漆,有一定的污染,國家并沒有強制要求我們替換。
作為行業龍頭企業,我們主動地推動集裝箱協會大面積的改成了水性油漆,減少了VOC有機物的排放。我們集裝箱過去用的是木地闆,我們現在全面地推廣用竹子的地闆來保護森林。還有減碳方面,我們在原材料供應方面也很注意碳排放的一些要求。
具體在踐行ESG工作中,我覺得有幾個關注點:一是要把利益相關方的關注點進行認真的分析,理解以後要融入到企業的運營管理,乃至未來的戰略規劃中。我們每年都要做大概上萬份的利益相關方的調研,這個涉及到供應商、客戶、社區、股東、媒體、投資者。我們會從中篩選出主要的關注議題,之後會提交給董事會決策,董事會決策以後會交給管理層去落實改善。
第二,在選擇未來業務方向的時候,我們會考慮是否能緊緊圍繞能夠給我國的雙碳目标作出貢獻的這種賽道。我們現在主要的業務方向就是清潔能源,比如我們在氫的儲運裝備,包括海上浮式風電,可循環使用的物流載具裝備,這些就是我們未來下大力氣要打造的産業,對我國的雙碳是有貢獻的。
再有一點涉及到内部方面,首先,一把手一定要重視,因為ESG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同時它短期對财務的改善是不明顯的,這就需要一把手有這個意識才能調動整個集團的資源。其次,内部一定要有專門的機構考核,這樣才能把ESG的工作不是簡單停留在編一個報告上,而是真正地實實在在地融入到我們企業的運營管理,推動企業升級。
機構建言
海外ESG治理優秀案例分享
主持人:好的,其實聽了各位嘉賓對行業的分析,真的非常透徹。從ESG的評價體系到ESG投資機會,再到ESG的投資策略,以及企業在ESG踐行過程中的方方面面,真的是受益匪淺。那麼我們也希望圍繞這個ESG的發展話題來請各位來進行進一步的探讨。
其實海外的ESG的理念和國内倡導的行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是一脈相承的。那麼想請問各位,海内外的ESG治理方面是否有比較好的案例或者經驗能夠跟我們分享一下?那麼先從南方基金的周博開始吧,周博。
周承川:好的,謝謝主持人。在海外方面,給我留下印象比較深刻的海外企業ESG治理的案例,是一個全球的龍頭電商企業的ESG治理的案例。這樣一個全球的龍頭電商企業,它之前在碳排放,包括剩餘食物處理、購物平台、供應鍊管理以及盡職調查、員工工作強度、包括待遇水平等方面此前都存在比較大的争議,ESG的評級一度都比較低,然後在資本市場上也有一定的争議。
之後,這個電商的龍頭企業在ESG問題的治理方面花了一定的功夫,也取得了比較大的進展。首先在“E”的這個維度,它是通過這個推廣風電場的建設,包括采用可再生的這種包裝材料等,使得它在這個“E”的維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提高。另外一方面在“S”維度方面,它是通過提高員工時薪,改善工作環境,強化工作場所的安全性等等方面,來對“S”的這個維度取得改善。但在“G”的維度,目前來看,全球的這個電商龍頭企業目前改善仍然較小。目前這個市場上争議最大的是它在這個遊說政策透明性方面還做的比較差。
盡管企業已經做到全球電商行業的龍頭的位置,但是從它ESG問題的治理經驗,我們還是可以看出,企業規模越大,它的盈利越豐厚,那麼越需要重視ESG的治理問題,越應該承擔更多ESG的責任。企業是需要把ESG責任内化到它的商業模式,還有日常的運營流程中的。并不是說ESG就可以放在無關乎核心業務的邊緣項目裡面。不管是創新還是跨界,企業都不可以避重就輕,忽視ESG問題遊走于方便之門之外。未來,我仍然會繼續關注這家全球電商龍頭,看他是否在“G”的維度方面能夠取得進一步改善,這是我的一些思考和觀點,謝謝主持人。
主持人:好的,其實周博也是從ESG的三個維度來給我們進行了案例總結和經驗分享,那麼唐總這邊有沒有什麼比較好的經驗和案例跟我們分享,唐總。
唐沐霖:好的,謝謝。那首先ESG作為舶來品,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是帶着反思的。首先從學習的角度來說的話,我們主要是從兩個方向去學習ESG。首先是研究方向上,我們看海外的一些資産管理者,他們是如何在踐行可持續投資理念的同時,又能保證給他們投資人帶來超額回報,這個是我們學習的方向,包括他們對ESG不同維度的一些指标選擇,是我們從目前的基礎設施來說比較欠缺的,那他們為我們提供了比較好的案例。
其次,資金面的流動,以及資産所有者對于 ESG理念的關注度,在海外的一些市場,他們也是領先于我們的,這也是我們希望去學習的。
其次我們需要反思的一些事情,ESG作為舶來品,它很多的視角是從發達國家市場的切入點來做投資分析的。我們也發現到一些不一樣的點,比如說他們對于投資标的股東的背景,以及他們治理方式的不同觀點,我們也是需要結合不一樣的行業以及不一樣的标的來進行具體分析。這是我們反思的一些内容。
主持人:向海外學習好的經驗,包括ESG治理方面的問題,也是我們值得關注的。那麼這邊還想請問馬總,您這邊有沒有需要補充的案例或者經驗的分享?馬總。
馬慧芹:好的,主持人。其實我們可以發現,ESG投資理念是起源于海外市場的。在海外的話,ESG投資的先驅是養老金機構,因為養老金通常管理的是大量的退休儲蓄金,那麼資金的公共屬性、長期屬性,還有避險屬性,決定了這類型的機構其實是更加适合可持續投資的,也就和ESG的投資理念會更加的契合。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以丹麥這個國家的勞動力市場補充養老金,一家叫ATP的機構為例。它是整個丹麥最大的福利和社會保障計劃執行的機構,它長期執行ESG整合這樣的投資理念,在保障整個資金實現價值穩定的同時創造長期價值。
這個産品的話,它有80%的資金用于保障正常的養老金支出。那這一部分的話可以稱為是固定養老金,它整體的投向是風險比較低的投資組合,那麼剩下的20%的資金是自由儲蓄金,可以投向風險更高的投資組合。
從2011年到2020年底,在這10年期間,這家養老金的年均年化的複合收益率是達到了9.8%,如果單看占比20%的自由儲蓄金的話,它的年化投資收益率是達到了18.8%,這是非常高、也非常理想的投資回報率的情況。
那我們細究這家機構,它之所以能夠實現這麼高的長期且穩定收益率的原因,我們認為奉行ESG整合的投資理念就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從兩個方面來說的話,第一個方面,在他們的二級市場的投資過程中,他們是把ESG指标深度地融入了傳統的投資模型中,比如說把一些氣候因子納入了模型,增強整個投資組合對于氣候風險的抵禦能力,同時對歐洲市場的綠色債券市場積極參與,而且非常重視整個國家和社會的綠色轉型和氣候風險的應對。
另一方面,這家機構在日常的投資過程中,也非常重視被投資标的的管理層、薪酬、信息披露等等這些方面。通過一系列持續的篩選、調查、問卷、對話、訪談等各種各樣的形式,對被投資标的的ESG進行深度的考察,并且最大程度地鼓勵上市公司積極地通過變革的形式來降低長期風險和促進長期價值的提升。
最終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到,這家機構無論是年化的複合收益率,還是說整體投向風險組合相對比較高的20%的自由儲蓄金,都給整個投資者帶來了非常豐厚的回報。我覺得這一點也值得我們國内的機構從各個維度進行深度學習的。
主持人:聽了各位專家以及吳總的分享,相信大家對高端裝備制造行業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那麼接下來我們将深入了解一下本期訪談的行業代表公司——中集集團。中集集團是世界領先的物流裝備和能源裝備供應商,總部位于中國深圳,公司緻力于集裝箱、道路運輸車輛、能源化工、食品裝備、海洋工程、物流服務、空港設備等提供高質量與可信賴的裝備和服務。
作為一家長期以來對于技術創新和管理效率不懈追求的公司,中集集團已經快速成長為在全球多個行業具有領先地位的企業,我們也對中集集團做了實地的探訪,那麼請大家就跟随基金君的步伐一起走進中集集團。
公司探訪
走進蛇口港 實地探訪中集集團
公司分享
中集集團多元化、全球化戰略布局
主持人:好的,那麼在參觀完中集集團主要産品的展廳,并且聽了吳總對中集集團的基本情況的介紹之後,我們也有關于中集集團的業務發展戰略部署方向的問題,想要和吳總進行進一步的交流。那我們看到其實2021年的年報顯示,中集的營收是達到了1,637億元,首次突破了千億,也是再次刷新了曆史的最佳業績。那麼這邊想請教吳總的是,在當前全球的環境下,業績亮眼的最大的原因又是什麼?
吳三強:2021年我們營業收入1600多億,已經接近之前的世界500強的申請門檻了。我想快速的增長有幾個原因,第一,我們主要的各個業務闆塊都有比較大的突破,實現了營業收入的增長。集裝箱的收入大概是660億,非集裝箱業務收入也已經超過了1,000億。從闆塊角度來講,第一個就是集裝箱,它淨增了438億。第二大貢獻是我們的物流服務闆塊,淨增188億。第三大的貢獻來源是能源化工闆塊,大概淨增了62個億。那麼這三個業務闆塊在營收的增長額占了我們整個增長的99%。
我們這幾年在内循環方面,一直是在踐行雙循環的國家政策,我們更加注意國内業務的擴張。依托我們的創新的業務協同,2021年我們國内收入增長了将近39%,達到了788億,占整個營收的48%。我想這就是主要的原因。
主持人:其實我們看到中集集團有一個特點,就是多元化的業務發展特點。那麼您覺得多元化的發展和聚焦主業到底應該如何來實現平衡?那麼接下來公司在氫能海上風能等業務的發展,未來的規劃又是怎樣的?吳總。
吳三強:好的,多元化和聚焦主業我們覺得并不是完全的矛盾。首先,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尤其像我們機械制造行業,它畢竟不是 to C端的,行業必定是有一定規模的限制。第二,我們在進入其他領域,實際上都是一些相關的,跟我們原來的業務是有一定緊密度,集團是可以進行協同的一些産業。
比如說我們當時由集裝箱進到道路運輸車輛,其實這兩個業務有巨大的協同。他們的客戶比如說馬士基,馬士基是全球最大的航運公司之一,它采購集裝箱,同時它也是集裝箱運輸車半挂車的主要客戶之一,這些内部有很大協同。包括我們在生産工藝上,在原材料的采購上都有很多協同。
第二,我們進入每一個細分市場,我們都是希望能做到領導者。像1982年投産以來,我們在集裝箱就逐步做到了全球第一。2002年我們又進入到道路運輸車輛業務,很快就成為了半挂車的第一。因為我們每進入一個産業,我們很快能作為這個産業的第一名,那這樣的話就自然碰到了增長天花闆,所以我們就會逐步進入一些相關産業。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大家也會問,為什麼每進入一個新興産業,都能作為領導者?核心還是我們進入的這些産業是有緊密的相關性。我們這些業務其實合起來就是兩個賽道,一是物流,第二是能源。隻是說在海陸空的物流方式,我們叫通用物流,以及在一些細分的專業物流,像油氣、新能源方面,我們做了一些布局。其實從這兩個角度來理解,我們的業務是有高度的協同。
關于多元化方面,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在目前全球的格局下,有一定業務的多元化,其實也是有利于分散經營風險。像2022年今年第一季度,我們的營收淨利潤都實現了雙位數字的增長,這個在國内的機械制造行業裡面表現還是比較突出的。我們有的業務受疫情影響出現下滑,但是有的業務反而實現了增長。我們在國内受疫情影響有點大,但是我們在北美的業務出現了大幅的增長,這一定程度上就平衡了我們的業績。所以多元化,有利于拓展企業發展的空間和領域,培養新的利潤增長點。
第二,您提到的氫能和海上風電,我們從2004年開始,應該是國内比較早的做液化天然氣裝備的集團公司。那麼氫能和液化天然氣這些,我們做這些低溫液體的運輸裝備,對于我們來講沒有技術的瓶頸,所以我們很自然的延伸到氫的整個産業鍊上。
現在我們是以儲存和運輸,包括加注為主要環節,比如電解槽制氫設備,焦爐尾氣聯産LNG的液化天然氣制氫,包括我們的加氫站,包括車載的供氫系統,核心我們還是圍繞着這些業務環節。
像這次北京冬奧會的整個氫相關的設備有我們中集集團提供的,我們未來會進一步聚焦在氫的儲存和運輸這幾個領域。
海上風電方面是起源于我們的中集海工,大家知道打可燃冰的鑽井平台是由我們中集提供的,我們這兩年順應海上風電的發展趨勢,也在相關的裝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第一個就是裝備,我們自主設計并建造了滿足下一代的海上風機安裝的海上風電安裝船。我們自己叫3060,同時我們已經改裝了三個海上油氣裝備,作為海上風電安裝平台。
第二是我們進軍了海上風電的運營維護,因為中國海上風電裝機從2017年開始全面加速,預計5年的質保期過後以後,海上風電的運營維護市場将迎來巨大的潛力。我們中集海工具有高端的海工裝備的制造服務,包括碼頭資源,将這些資源優勢組合在一起,就可以打造區域一體化的海上風電的運營模式。
主持人:剛才吳總也是聊了很多這相關多元化業務的特色,那麼還想聊一聊傳統和創新。想問吳總,您認為中集集團的模塊化的建築是如何改變傳統集裝箱業務背後的創新邏輯的,或者說市場的需求變化是怎樣的,能否給我們做個分享?
吳三強:好的,模塊化建築的确是挺有意思的。因為集裝箱畢竟有一定的周期性,所以我們在10多年以前就開始考慮,這個集裝箱除了普通的貨箱以外,能不能做點别的工作。
那麼最開始的時候是澳大利亞的必和必拓,他找我們做礦區工人的營房,我們慢慢就開始介入這個領域,一直做到現在,現在國内的管它叫裝配式建築。裝配式建築是有很多種流派,我們的特點是用集裝箱的形式來做,這種模塊化的建築,尤其在海外,我們主要是用模塊化建築做酒店和學生公寓。
在歐美的發達國家,尤其在北歐、美國,我們大大小小做了幾十個項目,幾十個酒店或者學生公寓。在很多歐洲機場出來見到的,比如說英國的希斯羅機場出來看到的 Holiday Inn,它其實就是用我們的集裝箱來做的。背後的創新邏輯就是解決海外人工不足所帶來的人工費用高、效率低的問題。
同時我們的模塊化酒店它是可拆解的,如果這個酒店運營得不盡理想,業主完全可以把它快速地拆掉,挪到另一個地方去安裝。尤其在前些年海運費比較低的時候,那我們在海外的成本優勢就更加明顯。
國内我們也大大小小交付了一些項目,比如說雄安的市民服務中心,深圳市的前海管理局,都是用我們的集裝箱的模塊化做的。這些年也有做一些核酸檢測模塊化的房子,包括香港這次抗疫的,我們大概做了5000多個模塊,應該來講這塊業務發展速度還是非常快的,也給傳統的集裝箱賦予了更強的生命力。
主持人:那您覺得中集集團作為A H企業之一,是如何通過這個資本市場來幫助企業實現多元化?或者說更進一步說,您覺得兩地融資的優勢又是什麼?吳總。
吳三強:對于我們來講,現階段我們主要是利用資本市場的分拆來實現公司的多元化的發展。
通過分拆子公司到H股或者A股上市,下屬闆塊可以更好地利用資本市場融資,獲得高質量發展的契機。一方面下屬公司獲得資金,投到發展中,同時也可以通過監管機構及股東的監督,提升集團對闆塊的整體的治理水平。因為在沒有分拆之前,這些下屬企業的監控管理是由我們集團來承擔的。分拆以後,不但集團要管他們,投資者、監管機構也會單獨地去看這些企業,所以整體的公司治理水平我們覺得是會提升的。
那麼在債權融資方面,我們也積極地活躍在兩地資本市場。我們近期發行了5億元人民币的藍色債券,供我們海工闆塊用于海上風電安裝船的制造,年化利率大概是2.6%。藍色債券屬于綠色債券的一種,除了要滿足綠色債券發行的要求以外,還要符合國家發改委等七部委發布的綠色産業指導目錄和中國人民銀行等三部委發布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等要求,那麼它的募集資金還專門要用于可持續的海洋經濟發展。我們認為綠色債券、藍色債券這種在推動海洋保護海洋資源的利用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至于到兩地的優勢,這有一定的差别。國内相對會考慮到一些産業的特點,比如說國家現在大力支持實體經濟,那對我們中集這種制造型企業還是非常受益的。
那麼香港市場它倒沒有政策導向,但是香港市場的特點是融資速度非常快,比如H股的發行,一般性配售。應該來講,兩地簡而言之各有優勢,中集作為A H,就可以充分利用兩地的融資的便利條件,給企業發展助力。
主持人:那站在當前時間點,您覺得中集集團未來在全球化業務上的布局和戰略是什麼?當前全球供應鍊可能會面臨重整,那您覺得這又會對中集集團會産生怎樣的影響?吳總。
吳三強:好的。首先中集全球化應該來講是中國企業做得比較早的。我們1997年就在海外投資,現在我們在全球的主要發達國家擁有幾十個基地,我指的是生産基地,還不是一個簡單的公司。我們現在海外雇員大概5000多個,目前海外的收入占我們一半以上。
我們會依然緊緊保持全球化的運營,因為現在國内外的整個經濟周期不同頻,面臨的環境差異比較大。其實全球化運營的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在當今環境下可能會更加凸顯這種優勢。當然我們也會積極推動我們國内業務的發展,從集團統籌的角度去獲取一些大型的解決方案的項目,進而提升我們的國内收入。
比如說去年以淨化西江為例,我們在肇慶成立一個合資公司。肇慶是擁有我們全球最大的單場的水泥運輸的工廠,圍繞着它的水泥運輸量是很大的,但是目前都是燒油的,不環保。
我們現在是整合了集團旗下像安瑞科、中集車輛、中集物流、中集融資租賃,安瑞科提供内河船舶的液化天然氣的動力改造方案。那麼安瑞科和車輛又聯合珠江上水泥敞口船的改造,中集物流提供相關的運輸服務,那整個項目資金的支持,中集融資租賃來參與。
我們測算過,像廣東珠江的内河船舶液化天然氣的動力包改造,整個資本性支出可能就有數百億左右。目前廣東省在這塊給予的政策支持力度是很大的。我們在首批的160條液化天然氣動力包改造中,我們獲了112條,大概金額4個億。珠江上面的水泥罐船的新船投資,我們看了一下也大概需要數十億,這個還隻是珠江,要放到全中國的範圍來看,那未來這塊業務還是非常大的。
至于您提到的全球供應鍊的重塑,我覺得對我們有一定的影響,但影響不是特别大。
因為我們是一個全球化運營的公司,比如說現在有一些所謂的産業轉移問題,轉到東南亞。那對于我們來講,我們作為一個集裝箱設備的制造商,我們面對的是全球的船公司,珠江公司的需求,無論它移到哪裡,我們作為中國制造的優勢還是非常大的。所以總體上有影響,但是相對于一家企業主要的收入來自于國内的公司的話,影響還是比較小的。但是反過來講我們也會把握内循環的機會。
投資者提問
關注公司研發投入與長期競争優勢
主持人:那麼圍繞中集集團的公司業務,中小投資者也有一些問題想要請教吳總,我們也從中選取了一些問題來請吳總給我們做解答。第一個問題是這樣的,在全球經濟下行和供應鍊不穩定的背景下,貴公司如何做好各項業務的穩定發展?公司在研發和ESG方面的關注度和投入度又如何?吳總。
吳三強:關于各項業務如何穩定發展,核心一點就是剛才說的全球化。我舉個例子,像道路運輸車輛業務,如果仔細看一下中國的商用車企業上市公司,很多重卡公司,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包括今年一季度,行業下滑還是比較大的。但是我們在這裡邊顯得很突出,因為我們下滑的幅度比較小,因為我們有北美市場,我們中集車輛是北美的道路運輸車的主要供應商之一,那麼今年美國的市場是非常好。大家要了解,因為中國主要的商用車企業在海外是很少有布局的,我們是為數不多的能全球運營的企業。
第二我覺得很核心的還是要提升自己業務的競争能力,抓住各項機會。雖然全球經濟下行,供應鍊不穩定,但總歸是有些行業在蓬勃發展。比如說液化天然氣,或者說清潔能源裝備。一方面我們積極地捕捉國内像氫能帶來的一些機會,另一方面比如說液化天然氣。那大家都知道現在在全球這種經濟不穩定情況下就出現了一個特點,比如說歐洲可能越來越多的用進口的液化天然氣,那就涉及到這些進口的船舶和裝備。比如需要船去專門地運,用完以後需要有接收站,包括一些液化天然氣的槽車。那麼我們中集安瑞科作為這個業務在國内的領頭企業之一,相信未來一定能非常受益的,這就是我們全球化布局所帶來的好處。
第二點在研發方面,我們這些年是非常注重研發的,去年我們新增專利申請了493件,我們累計維持有效專利大概4000多件,研發去年投入大概有20多個億。我們綜合的研發成果獲中國企業專利實力500強排名,我們大概排第七十三。像去年國家級的“專精特型”小巨人,我們中集就獲了6個,應該來講我們在制造業的核心競争力還是獲得了社會的認可。
那麼在ESG方面,我們一直是持續投入的。去年我們整個環保投入是5個多億,我們對集裝箱進行了全面的水性漆改造,包括我們集裝箱用的竹木地闆。我們在全國擁有很多的竹林,因為這些竹子都是速生林的,通過我們來推動使用竹子,就大量減少了對一次性林木的開采。包括我們自己旗下有專門的HSE工作小組,定期的進行安全生産的宣貫和檢查。
包括ESG的“G”治理方面,我們多年以來一直保持着無實控人的現代化的公司治理結構。
主持人:好的,那第二個問題是和自動化轉型相關的問題。是這樣的,制造業行業一直在推動自動化生産,那麼能否請中集集團介紹一些成功的經驗,在自動化轉型研發方面的投入又如何?
吳三強:好的。這的确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制造業面臨人口紅利消失的問題。現在年輕人不願意進工廠,這是大家都普遍關注的社會性問題。我們采取的辦法就是應對人口的結構的一些變化,就是自動化。自動化是工廠解決這些矛盾的主要手段。這兩年我們在集裝箱業務闆塊,道路運輸車輛闆塊都在推動我們的自動化。比如2018年我們集裝箱啟動的龍騰計劃,我印象中在之前統計已經投了10多個億了,包括車輛自己在打造他的燈塔工廠,通過機器實現大範圍的自動化,就可以大幅降低我們的用工。
我們在18年剛啟動之前,我們大概光集裝箱的工人都有3萬多,現在減少到大概1萬多。自動化一方面在人工方面化解了一份矛盾,第二它帶來另外一大好處,就是整個企業生産産能調整的增加或降低,并不會增加太多的成本,更加有彈性。
再者,自動化轉型一定要跟智能化結合起來,要數字化,要智能化,這些都是相輔相成的。因為簡單的自動化,比如機電一體化,在中國也不是新東西,但是如何能把數字化智慧化做起來,這就不容易。
我舉個小的例子,像ESG裡邊的環保,安全生産我們叫HSE。那過去的 HSE就靠人,安全員在工廠裡上班的時候看有沒有戴安全帽,或者是污水排放去抽查,就靠人工。
現在我們基本上都全面采取了數字化,比如通過攝像頭的AI識别,就直接能判斷出來你的安全帽有沒有帶,或者吊車整個行走過程中有沒有出現一些風險隐患,我們現在大量用視覺識别,這就是我說的自動化要疊加數字化和智慧化。
主持人:好的,我們再來看一下最後一個問題是這樣的,應對全球産業鍊供應鍊的加速重構,那麼中集集團在戰略上是如何保持長期的競争優勢的?吳總。
吳三強:您這個問題非常好,我覺得保持長期競争優勢有三方面。
要鞏固主業的核心競争優勢,我們要持續地保持研發,敏銳地抓住商機,并保持我們的規模優勢。因為維持一定銷售收入的規模,可以确保我們獲取更多的資源。
在戰略的新興賽道上要進行充分布局,我們現在是圍繞冷鍊物流、清潔能源、綠水青山、鄉村振興四個大的新興戰略組合,通過資本運營來促進我們産業快速發展,必要的時候以并購方式來介入,幫助這些子業務規模快速提升。
第三,人才上,我們會繼續利用我們現代化的公司治理優勢,去充分激勵和吸納優秀人才。我們中集自成立以來,就是在充分競争中成長起來的龍頭企業,我們會在這幾個方面繼續打造我們的核心競争優勢。
主持人:感謝中集集團吳總以及三位機構嘉賓的分享,這也讓我們投資者對裝備制造行業的現狀以及未來發展,以及中集集團這樣一家高端制造龍頭企業有了更深的認識。
更多精彩内容,盡在中國基金報“走進A H上市公司”節目。我們也将在中國基金報官方微信公衆号同步發布節目的精彩文字回顧。完整節目視頻也可以進入中國基金報官方APP,官方視頻号進行視頻回看。感謝您的關注,再見。
版權聲明:本次活動内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頻、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主辦方所有,任何媒體、機構或個人未經主辦方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含文字、摘錄等)公開發布,中國基金報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免責聲明:嘉賓言論系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意見。為保護版權,文章中的嘉賓言論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或引用,也不得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截取、删節或修改。文章所述觀點均為當時觀點,不代表對未來的預測,如因為發布日後的各種因素變化而不再準确或失效,平台及嘉賓所在機構均不承擔更新義務。内容信息來源于公開資料,平台及嘉賓所在機構對這些信息的準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證。投資者應自行承擔投資行為的風險與後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