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一段傳統相聲段子,叫《學滿語》,大概講述的就是逗哏的會說滿語,捧哏的想學,逗哏的就兩人利用信息不對稱的機會,借着滿語占倫理哏的便宜,其中這段侯寶林大師說的最好。這段傳統相聲,我是百聽不厭,但聽了這多遍,也不知道他們說的到底是不是滿語,畢竟聽相聲就圖個樂,沒必要較真。如今要想聽到整句整段的滿語,幾乎是不可能了,哪怕是滿清後裔,姓愛新覺羅的,估計也說不出整段整句的滿語了,不過一些詞彙還是傳承了下來。據考察,老北京話中的很多詞語都從滿語中借鑒來的。
自從滿清入關以來,曆任皇帝都倡導滿漢一家,在這種大環境中,滿人與漢人有了更多的接觸,相互融合,以至于後來說滿語時常常會夾雜着幾句漢語,說漢語時也會偶爾蹦出幾句滿語。比如現在我們聽到的很多老北京話中的詞彙,其實就是滿語,并且保留了滿語的讀音和含義,今天就簡單給大家舉幾個例子。
在老北京話中,有一個詞兒專門用來形容食物馊了的味道,叫"哈喇"。這詞兒就源于滿語,不過讀音略有不同,在滿語中讀音為"har",形容氣味刺鼻。比如這詞出現在老北京人的家中是這樣的,"這肉包子前兒晌午的吧,扔了吧,我吃着都有一股哈喇味兒了"。
老北京人訓斥别人的時候,有一個專屬的形容詞,叫"噷嘚(hēnde)",一般情況下,都是噷嘚兩個字都是用在孩子身上。"噷嘚"這個詞也是來源于滿語,原本的讀音是"hendumbi",當訓斥、責備講。舉個例子,"你就甭不老實點,你爸回來要是看見你這麼淘,準得噷嘚你",或者奶奶護犢子的時候就會說"有什麼話你就好好說呗,你老噷嘚孩子幹什麼啊"。
在北京有一種小吃的名字叫"薩其瑪",這詞兒一聽就像個舶來語。這個詞就是地地道道的滿語。這是清朝皇室從關外帶來的一種糕點,過去是皇家特供,後來清王朝日漸衰落,管理制度也沒有這麼嚴格,很多當時隻屬于宮廷的禦用品都流入了民間,薩其瑪就是其中之一,後來老百姓沿襲了宮中的叫法,一直流傳至今。
在日常生活中,當用到"求情"兩個字的時候,老北京人通常會用另一個詞代替,叫"央給"。這個詞也是從滿語中演變來的,原來的讀音為"yanɡdumbi",大概意思就是求情、乞求的意思,最早老北京人說這個詞的時候重音都在央字上,念出來是"央個",後來逐漸發展為重音在後了。例如"孩子,别哭了,你央給央給你爸爸,說兩句好聽的他就不生氣了"。
在老北京話中有一個動詞,不是老北京都聽不懂,這詞兒叫"抹挲",這詞也是從滿語中衍變而來的,原本的讀音是"macimbi",大概意思就是用手把一個東西弄平整。舉個例子,"你看你這衣服皺皺巴巴的,你用手抹挲抹挲"。
在北京話中有一個副詞叫"挺",組詞就是挺好,挺開心等等。在字典中,"挺"字有一種含義是非常、很,在具體語境中是這樣的,"今天真是是挺冷的"。在北方的很多地區,都會經常聽到這個字。這種含義的"挺"就源自滿語的一個字,原本的讀音為"ten"。滿語的書面語言,是以建州女真語音為标準,除了建州和南滿等少數地區讀音為"ten"外,其他大部分地區的滿洲人都讀"teng",後來在北京地區,被同化為"挺"字。
您還知道哪些老北京話來源于滿語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