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或許很多人都被一個21歲的江西女孩刷屏。
17歲結婚,次年丈夫遭遇事故去世,18歲那年,她生下女兒。丈夫走了不足月,婆婆拿走賠償金,把她和女兒趕出了家門。
她帶着女兒遠離故鄉,到安徽安慶送外賣,因為這一行“每月能掙七八千,還能帶小孩”。
當她訴說這一切,落落大方,始終洋溢着微笑,眼裡帶着光。視頻出圈後,她拒絕了人們物質上的幫助。
“物質上的平民,精神上的貴族”,或許是對她最恰當的描述。她不需要施舍,唯一需要的,是一個善意寬容的環境,讓她能有尊嚴地養活自己和女兒。
01
“不需要,我想靠自己”
21歲是什麼樣的年紀?
對很多人而言,是求知的年紀,是談戀愛的年紀,是在父母面前仍自稱“寶寶”的年紀。江西女孩小陳的21歲,是獨自帶着3歲的女兒,在異鄉送外賣。
女孩的命運,一半出于上天的惡作劇,一半出于身邊的環境。
丈夫的早逝,是上天的惡作劇。未成年就嫁人,離開故鄉獨自帶着女兒送外賣,卻是環境使然。
當被問及為何早婚,她說,“隻要不讀書,就有人跟你相親。”被問及為何被婆婆趕出家門,她回答,“延續隻能是兒子,女兒不算。”被問及為何遠離家鄉,她說因為父母不同意她帶女兒,她希望能對女兒負責。
21歲的她,本可以過一種更輕松的生活,但她選擇了一條更辛苦的路。婆婆趕走了她,父母不支持她,她情願用一個人的力量,為自己和女兒支出一片天空。
她的言語中,沒有抱怨,沒有憤怒,滿是樂觀、豁達。她甚至不打算和婆婆争賠償金,這賠償金本有她的一份,因為念及婆婆也失去了一個兒子,還另有一個十幾歲的兒子待撫養。自己沒有傘,卻願意為别人遮雨。所有美好的詞彙在她身上都變得蒼白。
視頻博主聽了故事後,給了她一個紅包。女孩堅決不收,“這是個人的底線,你不能觸碰我的底線。”
博主最後忍不住問,“我怎麼樣能幫到你?”
“不需要,我想靠自己。”
02
善意、寬容的土壤
視頻火了後,小陳的故事溫暖了很多人。但它不應該僅僅是一個溫暖勵志故事。
怎麼幫助這個勇敢樂觀的姑娘?許多人想。
她拒絕了順豐公司物質上的幫助,也拒絕了采訪。一個精神上的富人,不需要同情心,更不需要施舍。
如果她是一個慣于乞求、慣于接受施舍的人,她就會聽從家人建議,棄養孩子,趁着年輕再嫁,尋找一個新的依靠。過一種輕松,在她眼裡,也缺乏尊嚴的生活。
不要付出泛濫而廉價的同情心,欣賞她的品質,更要尊重她的底線。
除了錢以外,社會真的無法給予她幫助了嗎?
不僅是對她,也是對那些帶孩子的單親媽媽們、渴望自食其力的女性們、沒有穩定收入的靈活就業群體,和那些遠離故鄉的異鄉人。
她們需要的,僅僅是一個更善意、更寬容的土壤,讓人的尊嚴生長。
看到女騎手,我們會不會更加尊重她們的勞動,而不是閑言碎語,甚至藐視她們?
看到單親媽媽,我們會不會為她們呼籲社會的公益性看護,而不是“好意”勸她們趕緊找一個人嫁了?
看到靈活就業人員,政府能不能提供更優質的就業培訓機會?
看到外來務工群體,學校能否給他們的孩子們一個平等入學的機會?
不應該選擇性盲目。
小陳的女兒3歲了,馬上是上幼兒園的年紀。她曾說,想讓女兒上大學,不要像她一樣。
不知道她女兒的學校是否還沒有下落。
不知道在她出去送外賣時,是否仍然把孩子放在出租屋,或者寄在麥當勞。
不知道當她在工作時,是否會忍受顧客的異樣眼光。
不知道當她回到江西的熟人社會時,是否會迎來不被理解的冷嘲熱諷。
當答案都是否定的時候,我們才為這個女孩做了最應該做的。
撰文|柴歸
*文章為主編有态度原創出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新聞線索爆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進入“晨意幫忙”專題;或撥打晨視頻新聞熱線0731-85571188。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