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極必反,否極泰來,好像是對冬至最美好的期許,也是對年歲盡時,他朝風月的無限願景。
民間“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是殷周時期就有的傳統,規定這個,日照時間全年最短、影長最長的日子為歲首。直到漢武帝時太初改曆,實行夏曆,将歲末推後至12月,歲終祭祀才和冬至分開來。
《漢書》記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過了冬至,日照時間一天比一天長起來,至暗時刻已經過去,盡管陽氣初始,不及陰氣的耗散,但歲月卻在時光的流逝中,一點點朝着明媚駛進,是在人心頭留下希望的美好時辰,值得相互祝福,漢代便也有了“賀冬”的儀式,到魏晉南北朝,冬至又被稱為“亞歲”,有向父母長輩拜節的傳統。
時節循環往複,安然寂寂到被今人漸漸忽視,若回首往昔,會發現,古人觀察天相、自然、時節之細緻,如杜甫詩中:“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飛煙”,這裡面的“刺繡五紋添弱線”,便是繡女刺繡時發現,這一日比平時多添了幾針線,即古人所雲,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古人順應四時作息,成住壞空都是這樣一種順勢而為的生命過程。隻可惜,霓虹初上,日夜颠倒,我們以為擺脫了日月的桎梏,可以随心所為,随意所緻,卻不知,古人精心觀察自然所總結的規律,其實是為今人留下的最适宜生發的作息表,它不是桎梏,是瑰麗的遺産。《易經》中有記載:“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便是順應天道,休養生息,使陽氣得以穩定緩慢增長,此為“藏”。
冬至日也是入九的開始,雖然陽氣始生,卻不抵陰氣耗散,溫度持續下降,直到三九進入最冷的時刻,就像歌謠裡曾唱:“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待最冷的時候過去,溫逐步回升,“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九十日後,天地間成全一片暖意芳菲,又是追風逐月的年華。
“數九”也成為了一種境界,為應對冬日的漫長枯燥,明代就有“畫九”的習俗,《帝京景物略》載:“冬至日,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曰九九消寒圖”。清代有“九九消寒詩圖”,隻覺風雅之極。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冬天是鍛煉意志最好的時機,也是養生的大好時節。藏起來的日子,當然不必窩在被子裡把時光蹉跎,民以食為天,冬至飲食需多樣性,谷、果、肉、蔬合理搭配,宅在家裡最适合搗鼓些吃食,潤肺益胃、補肝健脾,既消磨了時光,也強健了身體,一舉兩得。若是不了解自己的體質,盲目進補,便得不償失了。
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其實大有來曆,是每十九年,陰陽合曆起計點“朔旦冬至”的交子之時,必須吃餃子,餃子的标準褶子,應為十二,代表一天十二個時辰。便是辭舊迎新之際,吉祥如意之寓。所以啊,餃子、湯圓、羊肉湯、年糕、南瓜餅……把你的餐桌豐富起來吧!
“冬至一陽生”,在這個重要的節氣,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來年春日的生發,都是因為冬季的深藏,不怕天地靜默、萬物寂寂,深埋的泥土裡,它們在一點點聚氣,韬光養晦,是為了來日蓬勃之姿,參天之勢,能夠蟄伏的人,才能憑風借力,扶搖青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