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理工大學和同濟大學
都以工科見長的高校
這一次
在食堂建設上開始“切磋武藝”
同濟大學的兩位食堂師傅來到華工
征服了華工學子的胃
……
11月15日到11月20日,華南理工大學大學城校區第一食堂裡,新增了上海本幫菜的窗口,窗口售賣12道上海本地的風味美食,同濟大學兩位大廚不遠千裡來到華工校園掌勺。
菜品風味純正、極具特色,這個窗口受到學生的歡迎,口口相傳之下,窗口外排隊者衆多,高峰期隊伍長達數十米。為搶到“糖醋小排”,有學生提前半小時趕來食堂。
一位沒有打到心儀菜肴的教授略感失望,甚至表示,高校食堂的交流應該更進一步,實現人才的自由流通,好的廚師應該想辦法挖過來。
11點半開始排長隊
11月20日上午11時,華南理工大學大學城校區第一食堂開始熱鬧起來,二樓的“同濟大學美食體驗窗口”已經開啟,“蔥㸆大排”、“豆豉肉米蒸豆腐、“本幫醬鴨”、“耗油雙菇”等十二道上海本幫菜已經上盤,十餘名學生在窗口排隊。
華南理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授安然用飯盒裝好飯菜,飯盒裡有“油爆蝦“、”香菇菜心“等。從事多元文化教育的她,對這種跨地區的交流自然也十分贊成。“雖然我還沒有嘗味道,但美食交流很有意義,對學生是個好事啊。”
用餐的高峰期在11時30分開始出現,陸續來到食堂的學生們,在“同濟大學美食體驗窗口”分成5列排成縱隊,到中午12時,隊伍已經排到餐桌區第二排的位置。打到心儀菜品的學生滿意的離開隊伍,還在排隊的同學望眼欲穿,羨慕的問道:“你怎麼那麼快呢”
15級電子與信息學院的一名女生排在隊伍中間,往窗口看了一眼,欣喜的說“還有小排,還有小排!”不過等到她點菜時,鐘意的“糖醋小排”已經點完了,她隻好選了“上海熏魚”。“我幾天都在這裡吃,師傅和我說,要等到小排,等在11點40分前來,因為不少學生提前半小時就來等了”
15級金融系的一名男生排在隊伍前面,油爆蝦是他的心頭好。“可惜就是分量少了點,對于這點,我很傷心。”他告訴記者。
華南理工大學電力學院的一名教授和科研團隊一起來吃飯,因為來晚了,他想點的““蔥㸆大排”和“糖醋小排”都已經售罄,隻能選擇窗口的其他品類。因此他覺得這個體驗窗口不能滿足絕大部分人。
“我是上海人,對上海本幫菜還是能評價的,味道是不錯的,隻是短短幾天,今天吃了,明天就沒有了,很多人都體驗不了”。因此,他建議這種“現象級”的交流活動可以進一步推進,達到人才深度交流的目的。“好的廚師可以挖過來,不就成為長效機制了嗎?”
掌勺大廚:毫無保留傳授技藝
中午12時41分,窗口的菜全部售罄。同濟大學的兩位掌勺師傅鮑士龍和王正昌走到學生中間,詢問菜品的建議。兩人分别在同濟飲食中心工作27年和16年,經驗老道。
同濟的食堂名聲在外,一直都有“吃在同濟“的說法,這次出訪他校,他們顯然做足了功夫。“我們選的12道菜,都是同濟的硬菜,都是經過本校同學的選擇和考驗的。”
在中午難得的休息時間裡, 鮑士龍告訴記者,來華工交流的6天裡,每天6時就要起床開始準備食材。“像排骨要提前腌好,醬料也要調至好,像糖醋小排,都是需要小火烹制,花的時間比較多。”鮑士龍說,在華工的這段日子裡,晚飯的品類比不上午飯那麼豐富。“主要沒想過會這麼受歡迎,為此保證供應,最近幾天還增加了三分之一的分量,還是不夠,該用的食材,中午就用的差不多了。”
兩位師傅将在11月21日中午将乘坐飛機返回上海,返回之前,他們還會對華工食堂的師傅做指點,畢竟互相取經才是這次交流的目的。“他們很好學,我們也保證毫無保留的教。”鮑士龍說。
華工大廚出訪他校,一樣受歡迎
高校餐飲交流已經成為一項常規活動,但這是第一次華工邀請外校廚師來校獻藝。“我們正在搞美食文化節活動,西南民大和同濟的師傅這個月都來過學校了。”華南理工大學飲食服務中心副主任李曉喜說。
在食堂建設方面,華南理工大學和同濟大學近來有良好的互動,相互交流取經的次數不少,去年和前年華南理工大學也在同濟開設專窗,把粵菜中的咕噜肉、蔥油雞等展示給上海學子。“我們展示的粵菜,都是能和大衆化結合的菜品,這符合食堂菜的風格。”李曉喜告訴記者。
11月8日到11月13日,西南民族大學食堂的兩位師傅已經來到華工,帶來了宮保雞丁、麻婆豆腐、太安魚、芋兒燒雞等十餘種四川特色菜品。和西南民大食堂的交流,是今年華工專門去對接的工作,主要考慮到華工的學生中,還有一批吃辣的學生。兩所院校已經形成了互相交流的工作機制,确定每學期都派人互換學習,就是為了把川菜手藝留在華工,提高食堂制造川菜的水平。
“我們上個月去西南民大,也給他們展示了碌鴨,蜜汁叉燒,菊花魚等粵菜,同樣很受歡迎。”李曉喜說。
文: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龍锟
圖: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李波
視頻: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龍锟、李波、顧展旭
廣州參考·廣州日報編輯 吳一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