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時,我們經常能聽到有些克制的姑娘說“不能再吃了,不然胃要被撐大了!”
沒錯,很多人都認為我們的胃就像一個劣質氣球,經常往大了吹,就會越來越松,甚至有爆掉的危險;而如果總是不去吹它,橡膠會老化,胃也會漸漸萎縮。
我們的胃真的和氣球一樣脆弱嗎?首先我們需要來了解一下胃的結構。
我們的胃是一個肌性器官,意思就是它是由肌肉構成的一個房子,而且是好幾層肌肉。胃壁最内層是各種胃腺體細胞,能夠分泌胃酸、蛋白酶原及一些胃腸激素。胃壁裡的幾層平滑肌之間存在肌間神經叢,一直在周期性地進行發放電沖動,維持胃壁的收縮,使胃在平時就處于一種輕度收縮的狀态。胃在完全空虛時略呈管狀,容量約為50mL,在高度充盈時呈球囊狀,容量可達2L。
胃從上到下分幽門部、胃窦部、胃體部、贲門部、胃底部,但其實我們進食的時候,即使吃再多的食物,大多也隻是局限在胃窦部和胃體下部,其他部分是沒有食物的,主要起到緩解壓力的作用。
護衛好自己的胃
當我們進食的時候,胃會出現容受性舒張,就是胃的容積變大,為容納食物做好準備,同時胃内腺體分泌增加,排空延遲,蠕動增強,為的就是讓食物在胃内充分和胃液混合,将食物形成食糜,一定程度上消化蛋白質,為下一步在腸道的吸收做好準備。含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在胃内停留的時間較短,而含蛋白質和脂肪多的食物停留較長,混合食物一般胃排空時間為4小時~5小時。這也就決定了我們三餐的間隔。
當食物排空後,胃又恢複了原來的形态,胃壁内的肌間神經叢不斷的發放基礎性的電沖動,維持胃處于一個輕微收縮的狀态。
胃動起來,你就得負責
所以不管是經常吃撐或者饑餓,都不存在将胃容量撐大或者縮小的問題,因為胃的形态根據有沒有食物,有多少食物,本來就是不同的,我們的胃具有非常良好的伸縮能力。
我們的胃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一個主要刺激就是食物,長期饑餓,缺乏食物的刺激,會導緻胃酸分泌不足,影響食物的消化,同時粘膜腺體由于失用,可能出現萎縮的情況,注意這裡是粘膜腺體的萎縮,而不是胃本身的萎縮。
同時長期饑餓,由于缺乏食物的刺激,膽汁長期滞留膽囊不排出,造成水分吸收增多,時間長了容易引發膽結石。
長期吃撐的時候,會明顯影響胃的排空功能,出現腹脹,長此以往,導緻慢性胃炎,引起消化功能下降。
另外,如果一次性吃得太撐,還有可能出現嘔吐、急性胃擴張甚至胃穿孔等問題,想象一下氣球被吹到極限後的場景,就知道後果有多可怕了吧!
總之,我們的胃并不會因為多吃或饑餓而導緻容量的改變,但我們也應該盡量避免長期吃撐或饑餓,保持規律的三餐,你對胃好,胃才對你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