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歐洲車都燒柴油嗎

歐洲車都燒柴油嗎

汽車 更新时间:2024-09-29 08:00:43

歐洲車都燒柴油嗎(德國已經開始燒煤過冬)1

進入10月,德國已經入冬,沒有往年俄羅斯那邊管道裡傳來的足量能源,雖然還沒有飄起雪,但限制天然氣使用量,已經讓很多德國人的家裡有了明顯的寒氣。

梁孟(化名),是我幾年前參加法蘭克福車展時認識的一個華裔德國工程師,微信裡聊了聊,他身邊的情況雖然過得沒往年那麼舒服,但也絕不至于像App推送的消息裡那麼誇張。

德國的天然氣今年冬天夠用嗎?夠,但到了明年不好說。德國政府在增加庫存量,已經接近95%,比去年同期多了20%以上,還跟挪威、荷蘭、美國增加進口量,和法國簽訂了引入合同。俄羅斯原本占德國近40%的天然氣進口量,忽然被掐住脖子,要找别的方式去換。

歐洲車都燒柴油嗎(德國已經開始燒煤過冬)2

天然氣夠老百姓用嗎?看怎麼用,如果像往年那麼用,不夠。現在很多場景和溫度之下,都有使用限制。

德國普通人用不起天然氣了嗎?用經濟數據看,能用得起,但會很傷錢包。天然氣的價格,從2021年同期的6.83歐分/kWh翻了将近4倍,如今要近22歐分/kWh,以他們的消費習慣,一個冬天要花5000歐元,這讓德國人肉疼。

能源危機,歐洲汽車并沒有回歸小型燃油車

歐洲車都燒柴油嗎(德國已經開始燒煤過冬)3

俄烏戰争開打,北溪的天然氣管道被限量/被炸,中國互聯網上有個經典的調侃“德國人今年冬天得燒煤了”,德國、歐洲這個冬天怎麼熬過去,一直是個熱度不低的話題。央視的記者也在德國進行了一波采訪,德國的固體燃料購買确實在猛漲,也有德國人表示,這是自己多年來第一次買煤過冬。

很多人都對歐洲人沒了俄羅斯要怎麼過冬,充滿了興趣。而我們也很好奇,這種狀态之下,歐洲人剛剛起勢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會是個什麼趨勢。問了身邊所有對其感興趣的朋友,讓他們猜,有9成猜的是歐洲要回歸省錢、省油的小型燃油車。剩下的1成裡,多數表示猜不出來。

歐洲車都燒柴油嗎(德國已經開始燒煤過冬)4

不得不說,中國人根本不懂歐洲車,就像現在他們面對新能源車Vs燃油車時的那種迷茫。盡管歐洲的能源價格起飛式的上漲,但本以為“省油、穩妥、沒有焦慮”的小型燃油車,卻沒什麼活路。

2022年上半年,歐盟 英國 北歐的汽車總銷量比2021年狂跌近100萬輛,隻有559.76萬輛,相比之下,中國的數據是1205.7萬輛。而比起疫情突發的2020年,2022年的數據減少了接近300萬輛,對比來看,簡單用俄烏戰争所導緻的芯片供應鍊斷檔,都沒法解釋。複合的大原因其實是,全球的經濟進入低點,歐洲在不斷分攤美國的通脹壓力,因而社會的消費欲望低、生活經濟壓力大。

總之,截止眼前,歐洲汽車銷量的三大版塊(歐盟 英國 北歐)的銷量整體在降,體量最大的傳統燃油車降的最狠。

新能源汽車,法國人無所謂/德國人喜歡/英國人愛純電

再把銷量數字進一步深層挖掘一下,歐洲市場的的局面是,大市場下滑,但幾個人口/經濟相對較好的大國銷量變化不算太大,包括德國、英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但整個市場,還是有着下滑超過11%的大缺口。

歐洲車都燒柴油嗎(德國已經開始燒煤過冬)5

大國的人還在正常買車消費,小國的人,經濟受影響很大,已經開始抑制消費。

大國的新能源車越賣越火,小國連燃油車都賣不動,新能源就更賣不動。

舉個不算特别恰當的例子,這和中國的汽車市場狀态有着共同之處,北上廣深成,各省的省會等相對更強的地區,新能源車接受度高,而下探城市,消費習慣還是偏向燃油車。

銷量上,英國 德國 法國在歐洲汽車銷量中,整體占比超過55%,德國約為28%左右、英國為15%左右、法國為15%左右。稍微對歐盟和世界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這三個大國對整個歐盟的政策、政治、未來發展都有着絕對的影響、掌控權,即便是英國現如今已經脫歐。

德國車市,今年前9個月裡,銷量186萬輛,同比下降了7.4%;

英國車市,今年前9個月裡,銷量120萬輛,同比下降了8.2%;

法國車市,今年前9個月裡,銷量111.2萬輛,同比下降了近12%;

能看到,三個歐洲大國的汽車銷量降幅都比較明顯,如果對比起2019-2020年時的高峰,之中的降幅還會進一步加大。原有的幾種熱銷車-傳統燃油車、油電混動、PHEV的整體受歡迎程度都有明顯的下降,隻有純電動車型有比較明顯的同比正增長,不過,這個結論裡隻含英國、德國,不含法國。

歐洲車都燒柴油嗎(德國已經開始燒煤過冬)6

法國的新能源汽車銷量,銷售數據和2021年1-9月更多隻是微增,其他版塊(汽油/柴油/油電混動)的變化不算大,電動車有相對比較大的漲幅,但也隻是相對大。而這,也能很好的解釋,為何法國的汽車銷量同比下滑超過10%,而德國、英國還能控制在10%之内。

歐洲車都燒柴油嗎(德國已經開始燒煤過冬)7

而德國的情況相比法國要更好,新能源汽車(純電為19.7%、PHEV為12.6%)二者的銷量綜合已經和汽油車的銷量相持平。從德國的新能源市場來看,随着特斯拉德國工廠的成立,其在9月成為了單一車型銷量冠軍,背後呈現的是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接受趨勢。

歐洲車都燒柴油嗎(德國已經開始燒煤過冬)8

英國一直以來是除德國之外,對新能源汽車最友善的歐洲國家,目前的英國汽車銷量依然不咋地,從非疫情時期來看,如今眼前9月的22.52萬輛,是1998年至今的最差表現。另外,從新能源汽車的整體表現來看,英國人正在越來越熱衷于買純電動車,而不是PHEV技術車型。2022年1月至今,英國的PHEV汽車銷量累計為73961輛,比去年同期進一步下降,在眼前的9月,隻剩下5.5%的市場份額,而2021年全年這一數字還有7%。

歐洲車都燒柴油嗎(德國已經開始燒煤過冬)9

歐洲很早之前其實就開始推動新能源汽車進入市場,不過彼時更多是PHEV作為過渡,随着純電動汽車越來越成熟,PHEV也逐漸進入邊緣化,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開始共同吞食PHEV的份額。

和中國電動車發展前期差不多,歐洲人已經不愛燃油車?

整個歐洲市場的電動車發展趨勢,和中國電動車早期發展有點像,一開始也有對續航的焦慮、對自燃的恐懼、對技術不成熟的反感,但各國紛紛給出了補貼,尤其是2020年疫情開始時,結合免稅、補貼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真正購買新能源車,最終很快的促成了消費者接受。

歐洲車都燒柴油嗎(德國已經開始燒煤過冬)10

現如今,歐洲人已經真正準備把新能源以經濟市場規律開始推進,英國已經砍掉了新能源汽車補貼,德國已經開始了新能源補貼退坡。法國人對新能源汽車還興趣不大,所以政府準備繼續加碼補貼,目前先是準備把6000歐元的電動車補貼延續到2022年年底。到了2023年,還準備推出“每個月100歐元,就能租賃電動汽車”的新補貼計劃,讓法國人更便宜的用車(100歐元低于很多人的月均加油油費),而這也會直接快速拉動法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新能源汽車還是油電混動,或者傳統燃油車,這是擺在全世界面前的消費選擇話題,也是各國政府都在頭疼的産業轉型話題。

歐洲車都燒柴油嗎(德國已經開始燒煤過冬)11

中國人換掉燃油車的原因有很多,限牌限購的城市裡,新能源車的購買門檻更低,在不限制的城市裡,很多人也調整好了心态,因為使用成本明顯更低。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能源安全戰略層面的考量,逐漸擺脫對石油的依賴度。

歐洲人是否與中國人有着相同的思考,他們還是否繼續喜歡燃油車?

“這一次雖然有能源價格的相關補貼,過冬是多花點錢,但其實我們挺怕接下來幾年能源還跟不上,所以年初的時候就考慮電動車了。”這是一位長期生活在德國的中國人給我們的反饋,據他說,今年俄烏戰争一開打,就有人提出能源上會不會受限,也就在那時,他賣掉了手裡的燃油車換上了電動車。有着政府6000歐元的相關補貼,最後換了台車,裡外裡花了大概1萬歐元。

歐洲車都燒柴油嗎(德國已經開始燒煤過冬)12

這個動作在當今看來,堪稱是提前量打足。眼前,盡管電費也在上漲,但政府撒出了補貼在進行控制,所以隻是小漲。而大環境是,關于能源的多個層面,現在處于全方位脫控待管狀态。德國政府主要調控的是天然氣、電力這2項不可或缺能源,而燃油方面,則沒有精力/辦法做大力度的調控。德國在今年幾個月裡,已經幾次破了2歐元/升。

歐洲車都燒柴油嗎(德國已經開始燒煤過冬)13

而根據德國商報的相關來看,2021年德國人均每月淨收入2600歐元左右,稅前4100歐元左右。這樣的油費,一年車輛行駛2萬公裡的話,幾乎就是直接抽走了1個月的淨收入。這對于普通人的生活影響很大,而對于低收入家庭來說,則幾乎是重傷性的。

而且,不要簡單的把這理解為“為了省錢而買”,而是“規避風險而買”。而除此之外,這背後還引申出另一層的話題,關于能源關鍵性、能源技術先進性。

生活在中國,多年的和平、經濟增長、建設增加等,讓當代的絕大多數人不會考慮能源是否關鍵,但在歐洲并非如此,國家關系與政策之間的調整,會很快的體現到日常生活中。

而能源先進性的話題則是,越來越多的歐洲人在見識到電動車的發展之後,開始認知到一件事“從能效上看,電肯定是更優于燃油的能源形式,就像蒸汽機被内燃機所替代那樣”。

歐洲車都燒柴油嗎(德國已經開始燒煤過冬)14

其實,這一次的能源危機,已經實打實的改變了很多歐洲人的消費觀,燃油車肯定是相對使用更穩妥的選擇,但從能效、可替代性上,短闆也是顯而易見。歐洲各國政府在這一輪裡,也認識到了“能源安全”在新全球化格局下,應該是需要再次思考和推導的。

所以,結論就是,燃油車雖然還在,但這種能源安全、國家安全的話題陸續浮出水面,它距離提前告别,看似也不遠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