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90後靜兒媽咪
執着于動畫音樂劇的女兒女兒每天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拿着我的手機讓我給她放《寶寶巴士音樂劇》,從她剛學會說話開始,每天嘴裡嘟囔最多的就是“巴巴士,巴巴士”。剛學會說話的她不會表達,隻知道那個音樂叫做巴巴士,我知道她又想看《寶寶巴士音樂劇》了。
最開始的我把音樂劇當成培養她愛好的一種方式,通過音樂劇讓她自己學習更多的東西,認識更多的東西。但是女兒随着越來越大,直到最近才突然發現她對于這種音樂劇的熱衷程度遠遠超乎我的意料。她的學會的第一首歌是從音樂劇中學到的《小星星》,每天都會自己唱,然後第二首、第三首,直到現在幾乎學會了所有看過的音樂劇。
随之而來的問題就是隻要有空閑時間,就會吵着要看,即使給她設定一系列的條件,她也會想辦法完成然後走到我身邊說“媽媽,我要看寶寶巴士”。無可奈何的我隻能兌現我的承諾,随後就是她一個人專心的看音樂劇的身影。不得不承認,音樂劇确實讓她學會了很多東西,甚至有時候還會學着動畫裡面的人物跟我說一些從來沒教過她的東西。
一次偶然在《兒童音樂啟蒙的綜合教育》中找到了困擾已久的答案,除了控制女兒看手機的時間之外,原來音樂劇對于寶寶的成長有着不可估量的好處。
1.聲音-音樂
法國著名的思想啟蒙家盧梭:音樂是人類的第一種語言。
人類從模仿外界聲音開始逐漸轉換給音律,音樂伴随着人類的進化的每一個階段。從我們還是嬰兒時期開始就已經具備了對音樂元素感知的能力,雖然每個人各有差别,音樂的魔力已經潛藏在每一個人的身上,這種能力是人類的一種本能。音樂不隻是音律,更是一種情感的交流。
達爾克羅茲說過:音樂的本質是在于人類對情感的反映。
對于寶寶大腦發育的過程人類從未停止研究,根據科學研究表明,寶寶在胎兒時期就已經能對聲音做出反應,4個月開始,胎兒的聽力就已經成型,并且向成熟期發展,已經具備了最基礎的聽覺功能。可以對胎兒周圍的環境産生聲音的接收,媽媽的心跳聲、腸道蠕動聲等等。
案例1:
很多準媽媽在給胎兒做胎教時就會發現,寶寶對于外界聲音的反應程度往往大于自己的認知。因此在現代社會胎教的必要性也就顯而易見。通過胎教音樂,胎教故事等聲音刺激向胎兒傳達聲音,久而久之在特定的時候胎兒也會對外界熟悉的聲音做出反應,也就是很多準媽媽說的對着肚子說話,胎兒會踢肚子。
寶寶在出生後的幾個月時間内,大腦處于高速發育期,3歲前寶寶的大腦發育始終處于高峰發育階段,直接影響寶寶以後的發育狀态。科學研究表明寶寶的達到發育在一歲的時候就已經達到成人大腦的百分之七十左右。
随着近年來對寶寶大腦發育的研究,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開始講寶寶的聽力作為重點研究對象,因為從出生起,寶寶首先對外界的認識就是通過聲音辨别,通過聽對外界的事物進行分辨。甚至很多寶寶出生後聽到一些節奏感的聲音或者音樂時,就會做出“扭屁股”的動作,也就是對聲音的反饋。
案例2:
兩個女兒都在一歲左右的時候,隻要家裡的音箱或者手機響起來音樂的時候,就會情不自禁的跟着音樂趴在床邊左右搖擺。可以肯定的是從來沒有教過她們這樣的動作,也沒有教過她們這麼做,仿佛就像天生就會一樣。
研究證明:聲音是物體的振動産生,這種振動能夠轉化為大腦能量,并與大腦深層産生反應和共鳴。大腦的中樞神經和大腦内分泌都集中在“間腦”,寶寶在接收到聲音的振動刺激後會産生新的腦神經突觸和新的神經元回路,能讓寶寶産生更加敏捷的思維和對接收到信息的分析處理能力。
2.視覺-圖案和色彩
衆所周知,人對事物的認識是通過感官來确認的,也就是聽覺、視覺、觸覺。随着寶寶不斷的發育成長,對于外界事物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越來越強烈,除了聽覺本能之外,對于光線、顔色、形狀有越來越清晰反應。
0-3歲寶寶在接收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徑是通過聽覺和視覺以及觸覺,相對于觸覺,聽覺和視覺是最直接的接收方式。寶寶的視覺發育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從出生隻能看到10厘米的事物到6個月分辨簡單的色彩,在到1歲以後對顔色的求知欲和物體形狀、遠近等都有了初步的認識和判斷。
因此,幼兒啟蒙教育中對于寶寶視覺的發育訓練也是現在家長和科學家一直在探索的一個課題,早期的視覺訓練能幫助寶寶更快更健康的對外界進行接收和認識,對于寶寶的思維發育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寶寶在出生後就已經産生對視覺的偏好,心理學家羅伯特.範茨做了一項測試:他做了幾個小房間,讓寶寶躺在裡面,在寶寶能看到的正上方用不同東西進行刺激。得出一個結論:寶寶本能對某些特殊的刺激有着強烈的反應。就好像剛出生的嬰兒對一些特定的顔色和形狀有反應,有的反映強烈,有的反應稍弱。寶寶偏好于喜歡彎彎曲曲的線條勝過直線,喜歡立體的物體勝過平面的圖片。
視覺發育過程:模糊-清晰-黑白-彩色-平面-立體
音樂教育專家喬伊斯說過“我相信,音樂訓練能培養幼兒的時空知覺,就好像數字、語言、形狀、手勢能構築兒童的音樂知覺一樣”。
動畫音樂的特點1.色彩豐富、有特點的圖案
兒童動畫都是在寶寶認知中塑造一個固定的角色,通過不同場景的顔色搭配,讓孩子在觀看的過程中始終保持的一種新鮮感,同時又能強化寶寶對于動畫角色的認識和對比,讓圖案在寶寶大腦中更形象,更容易讓寶寶的感官所接收。
案例:
《小豬佩奇》對于很多孩子來說都很熟悉,甚至到了癡迷的程度,其中塑造的佩奇這個角色通過粉色和相對特别的形狀讓很多孩子都認識了它。女兒在《寶寶巴士音樂劇》中,認識的第一個角色就是熊貓,她把熊貓這個角色叫做“巴巴士”,不論什麼時候在哪裡看到卡通熊貓的樣子都會指着說“巴巴士”。
2.簡潔易上口的音樂旋律
動畫音樂劇是以音樂的形式把寶寶的日常教育表達出來,音樂的旋律采用的大部分都是曲調簡單,有抑有揚,最重要的是朗朗上口。對于1-3歲的寶寶來說接受程度非常高,并且大部分寶寶在看過一兩次之後就可以哼出簡單的旋律。
3.動畫中的常識認知
動畫音樂劇内容通常都是對寶寶日常行為習慣的引導,比如《我會自己上廁所》、《我愛吃飯》、《勤洗手》等,都是在以動畫加音樂的形式向寶寶展示正确的生活習慣,從而培養寶寶的自己動手的意識和生活常識。
動畫音樂劇是符合寶寶大腦發育的進程同樣符合寶寶現階段對新事物的求知欲。寶寶在看到動畫音樂劇時的熱情就相當于成人做自己愛好的事情一樣,在孩子的意識中,動畫音樂劇是自己的愛好,是獲取信息和快樂的途徑之一,它同時滿足了寶寶聽覺和視覺的雙重滿足,并不是像家長認為的“沉迷”其中。可以把寶寶的這種舉動理解為一個上學的學生特别喜歡看書。兩者之間的本質其實都是一樣的。
動畫音樂劇對寶寶發育的好處音樂通過耳朵的接收傳輸進寶寶的大腦,動畫以視覺感官的形式通過眼睛同步傳輸進大腦,在寶寶的大腦中進行加工處理,形成寶寶獨有的畫面展示在大腦的認知區域。這樣的方式對于寶寶的成長有着不可替代的好處。
1.促進大腦發育、激發想象力
音樂傳輸的聲音通過耳朵進入大腦,可以轉化為大腦能量,促進大腦發育。寶寶的成長發育都是所處的外界環境通過感官接收後對寶寶産生影響從而刺激發育的,動畫音樂劇通過音樂和動畫形式不斷對寶寶的大腦進行刺激,促進大腦發育。同時在對所接收到的信息進行處理時,大腦運轉會加速工作,這種分析能力會讓寶寶的思維空間逐步擴大,産生更多的想象力。
2.鍛煉寶寶的語言能力
寶寶的行為最初的方式是通過模仿進行的,也就是對周圍通過感官接收到的信息通過模仿的方式反饋出去。動畫音樂中的歌詞也是語言的一種傳播,會在寶寶不斷的學習下,逐步掌握所傳達出來的歌詞從而唱出來。這種表達方式也是寶寶語言能力形成的一種途徑。
3.調節寶寶的情緒
在嬰兒時期,寶寶就可以在聽到音樂之後做出一些從未有過的反應,有的會停止哭鬧,有的會變的特别興奮。音樂的旋律可以有效的對寶寶的情緒産生影響,因此在寶寶心情不好或者哭鬧的時候,适當的給寶寶聽音樂可以撫慰寶寶的不好情緒,起到安慰的作用。
寶寶喜歡看動畫音樂劇要正确對待,要通過科學的方法先了解寶寶的成長需求,才能更有效的通過各種途徑和工具促進寶寶健康的發育成長,不能一味的認為寶寶癡迷于一件事就是不好,也可能是寶寶的求知欲和大腦發育在影響寶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