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中醫怎麼治療胃食管反流病

中醫怎麼治療胃食管反流病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1-22 17:57:18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且發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其典型症狀為燒心和反酸。門診上常有病人訴說,中藥西藥服了很多,堅持治療了很長時間,可是症狀總是不能滿意控制,嚴重影響了工作、生活和心境,對此心裡很是茫然。那麼,當出現這些情況時,我們應該怎麼辦才好呢?以下,我就将本病的診斷和治療現狀做個簡單介紹,希望能給大家就診做個指引。

中醫怎麼治療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中醫診治要點)1

明确診斷是首要

胃食管反流病包括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爛性反流病、巴瑞特食管和無症狀反流幾種情況。在診斷方面,主要靠西醫檢查來确定。

常見兩組症狀

以消化道症狀最常見,典型症狀是燒心和反酸,也可有胸骨後疼痛、嗳氣、惡心、早飽、上腹脹或者隐痛;食管外症狀也不應忽視,如經常咽部不利、聲音嘶啞、鼻咽部不适、慢性咳嗽,甚至出現哮喘症狀,但是按咽炎、喉炎、鼻炎、咳嗽、哮喘治療,症狀不能控制。

當您出現以上症狀時,要想到胃食管反流病可能,盡快到消化内科就診,接受相應檢查,予以正規治療。

常用檢查手段

内鏡檢查是判斷是否有反流性食管炎和巴瑞特食管的可靠方法。可以對反流性食管炎的嚴重程度進行評級。内鏡下還可對食管黏膜采取标本進行組織活檢,做病理學檢查,了解黏膜的病理狀态,有無巴瑞特食管及癌前病變。

其中常規光學内鏡下可以見典型的反流性食管炎(食管齒狀線上移、食管黏膜破損,嚴重者可于食管黏膜破損處見潰瘍、狹窄或者出血)和“巴瑞特食管”。放大内鏡和激光共聚焦内鏡則能夠發現常規内鏡不能發現的食管黏膜輕微改變,不至于漏診。

食管測壓是了解食管體部運動狀态和上下食管平滑肌功能狀态的最可靠的标準。通過這個檢查,可以了解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是否有動力異常,為針對用藥提供依據。

食管内動态pH檢測是了解是否有真的酸反流、明确酸反流特征的必要手段。通過此檢測可以證實所謂“無症狀反流”,并可除外“功能性燒心”,指導臨床醫生針對用藥。

西醫治療是主打

西醫認為,本病本質上是一種胃食管運動紊亂性疾病。其主要發病環節包括食管抗反流的結構與功能減弱、食管對反流物的清除能力下降,以及胃排空功能減弱等。治療上主要是針對發病機制,以改變生活方式、抑酸、促動力藥及手術等為主要原則,臨床療效肯定。常見方法如下。

基礎治療

避免飲用咖啡、濃茶以及酸辣油膩食物,降低體重,夜間睡眠時擡高床頭,保持樂觀心态,保持正常的飲食睡眠規律。這些對于症狀的控制有重要意義;對症狀偶發者,通過以上調理可以不再複發。

藥物治療

抑酸分泌藥是本病的首選治療藥物。目前主要選用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雷貝拉唑、拉索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一般服藥4~8周後,再酌情改為按需服藥,即有症狀時臨時服藥,平時不服藥。目前認為,此類藥物長期服藥安全性良好。

促動力抗反流藥物單用或者配合質子泵抑制劑對本病的治療有效。相關藥物有嗎叮啉、莫沙必利、伊托必利以及匹維溴铵。

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既能直接覆蓋保護食管黏膜,又能提高其防禦能力,促進受損黏膜修複,減輕臨床症狀。

抗焦慮抑郁藥對于常規治療無效,或者合并明顯的心理和精神障礙表現時,可以考慮加用此類藥物。

手術治療

目前手術方式已經非常成熟。臨床研究證明,手術後的長期療效和質子泵抑制劑的按需治療療效相當;同時,服用質子泵抑制劑效果不好者,行抗反流手術療效也不顯著。所以一般主張,服用質子泵抑制劑有效,但是由于藥物過敏或者不能長期服藥時,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中醫治療有特色

西醫對本病認識已經非常深入,其檢查診斷治療措施也非常規範,療效肯定,甚至可以視為标準治療。即便如此,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内科藥物治療短期療效肯定,但很多病人需要長期服藥,由此帶來的風險很難評估;即便手術治療也存在複發的可能。二是即便短期治療,也有部分病人無效,有的服用藥物後症狀反而加重。這提示我們,西醫隻針對食管局部生理病理及解剖改變而進行治療,有其片面性。

本病在改革開放以前并不常見,近20年來發病率則明顯上升,接近西方發達國家水平。究其原因,與我國文化傳統的巨大變革不無關系。一方面,社會壓力猛增,生活節奏過快,使得人們精神心理發生明顯偏差,不能冷靜看待與處理日常事務;另一方面,飲食結構西方化,生活規律随意化,過分優裕的物質生活,又使得人們身體健康狀況,尤其是調節能力明顯下降。二者結合,可能是導緻胃食管反流病發病增多的主要原因。

臨床觀察亦證實,所有的病人主訴都有情緒波動、飲食不節和生活不規律之誘因;大多數患者營養過剩,工作生活壓力過大,心情都非常焦急,有相當一部分病人處于焦慮抑郁狀态;而經過對其進行生活指導,患者在積極調整生活飲食心态之後,症狀很快明顯減輕,甚至控制,很多病人從此很少再發。

與西醫不同,傳統中醫診病時,除了重視對主症燒心反酸的仔細詢問,更重視對人的全身症狀和舌脈的診察。臨床觀察發現,胃食管反流病雖以燒心反酸為主症,但往往伴有明顯的全身症狀,如食欲減退、進食減少、失眠、精神情緒心理異常,乃至怕冷怕熱、汗出、口渴、頭暈、疲乏、便秘或腹瀉,舌象、脈象表現在個體病人也各不相同。這些所謂的“兼症”看似與本病無關,其中着實反映出人體内部髒腑出現的病理變化。也就是說,“兼症”的背後所隐藏的恰恰是本病的“發病根源”,而反酸燒心僅僅是本病在食管的局部表現,是本病全部表現的一部分。也隻有針對人體髒腑功能失調這一“發病根源”進行治療,才可能從根本上治愈本病。

正是立足于這一認識,所以中醫治療也針對燒心和反酸,但更重視對引起消化道動力障礙的誘因,如飲食不節、情緒波動、精神心理緊張、失眠等進行治療,也就是說,中醫更重視對患者的全身症狀進行調治。通過對主症、兼症的綜合“辨證”,得出一個核心的“病機”,制定針對性的“大法”,開出個體化的中醫“處方”,即中醫獨具特色的“辨證論治”,就能收到滿意的效果;而對于西醫過分關注的所謂“抑酸”“促胃動力”“修補胃食管黏膜”中藥,反而放在次要地位。一般而言,中成藥雖然簡便實用,但是适應範圍過窄,對于大多數病人并不适用;有條件時,還是請有經驗的大夫開中藥湯劑效果肯定。

(文/李曉林 主任醫師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