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安徽開展作風建設

安徽開展作風建設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8 06:21:58

安徽開展作風建設?  省委部署“一改兩為”以來,全省上下動起來、緊起來、快起來,出現了新面貌、新變化,營商環境口碑更好,群衆滿意度更高,幹部作風更實,各地抓發展、争進位勁頭更足,全省經濟運行鞏固穩的态勢,為民辦實事延續好的走勢,為企優環境凸顯進的趨勢實踐證明,作風就是形象,作風就是力量正是因為有了好的工作作風,才能幹出好的工作成效,才能赢得人民群衆的信任,才能開創發展新局面,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安徽開展作風建設?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安徽開展作風建設(将作風建設進行到底)1

安徽開展作風建設

  省委部署“一改兩為”以來,全省上下動起來、緊起來、快起來,出現了新面貌、新變化,營商環境口碑更好,群衆滿意度更高,幹部作風更實,各地抓發展、争進位勁頭更足,全省經濟運行鞏固穩的态勢,為民辦實事延續好的走勢,為企優環境凸顯進的趨勢。實踐證明,作風就是形象,作風就是力量。正是因為有了好的工作作風,才能幹出好的工作成效,才能赢得人民群衆的信任,才能開創發展新局面。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好作風來之不易,貴在堅持。當前,安徽正處于大好發展時期,同時也面臨不少困難挑戰。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必須把作風建設進行到底,以優良作風持續推進為民辦實事,頂格推進為企優環境,為安徽發展樹形象、聚力量、強保障。

  強化黨性修養。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作風就像一面鏡子,清晰地映照着黨員幹部的黨性修養和政治本色。現實中,一些黨員幹部滋生不良作風,歸根結底是放松了黨性修養。全省黨員幹部要自覺把貫徹省委 “一改兩為”要求當作對黨性的一次大檢驗、大鍛煉,把加強作風建設與加強黨性修養結合起來,自覺将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從思想深處自覺嚴起來。要把改進作風與錘煉忠誠堅定的政治品格結合起來,始終心系“國之大者”,和黨中央關心什麼、強調什麼,就重點抓什麼;怎麼部署要求,就怎麼貫徹落實,真正做到“有号令、黨中央有部署,安徽見行動”。

  砥砺責任擔當。謀事幹事是黨員幹部的職責所在,也是作風建設的應有之義。改進作風,最終要落實到一個“幹”字上。黨員幹部要以實幹擔當擦亮政治底色,用履職盡責的實際行動錘煉過硬作風,進一步增強“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和抓具體、抓到底、抓到問題解決的工作韌性,下大力氣解決群衆和企業反映較多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推動省委工作要求落細落實。要樹立正确政績觀,立足本職工作埋頭苦幹,辦實事而不圖虛名,求實效而不做虛功,努力幹成幾件大事、辦好一批實事,以過硬作風創造出不含水分、經得起後人評說的成績。

  樹牢為民情懷。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為民辦實事解難題,為企優環境強服務,就是好作風的直接體現。黨員幹部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滿足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一切工作的奮鬥目标、價值追求,始終同人民群衆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幹在一起。要紮實開展暖民心行動,從人民群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出發,抓住群衆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把群衆反映的“問題清單”變成自己的“履職清單”,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人民群衆的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範孝東)

  “助餐工程” 讓老人吃上暖心餐

  小飯碗,大民生。為滿足老年人居家和社區養老就餐需求,合肥高新區積極推進“助餐工程”建設,依托社區食堂、助餐點經營場所,結合老年人的實際需求,開設了集中就餐、就近就餐、服務機構送餐的助餐服務模式。

  8月12日11時許,記者來到合肥高新區長甯中心複興家園社區食堂。11點半正式開餐後,陸陸續續有40多位老人前來就餐。社區食堂主管劉豔一邊在櫃台給老人刷卡,一邊做好現場就餐人員的引導服務。

  “每天這裡的菜品有十幾種,千張結燒肉、紅燒雞腿、小炒青菜等,豐盛得很!”92歲的張奶奶帶着飯盒來到社區食堂等候。她告訴記者,自己是這裡的常客,食堂環境好、服務好、離家近,吃飯很是方便。

  “60歲以上老年人來這裡就餐可以享受10%至30%的優惠,一葷兩素一湯隻需10元。 ”劉豔介紹,考慮到老年人的身體特點,食堂還特意制作了符合老年人飲食習慣的飯菜,米飯軟和、葷素搭配、營養均衡。

  複興家園小區回遷已有8年,居住人口約1.2萬人,人口密集,老年人較多。合肥高新區征求轄區老年人意見後,選定在複興家園小區旁建設首個社區食堂。社區提供場地,免租金交給專業餐飲機構運營。被認定為居家養老的老人,政府為每人每月提供600元的助餐補貼,由社區審核認定并為老人辦理就餐卡,補貼款直接打入卡内,讓老年人真正得到實惠。

  今年,我省出台“暖民心行動方案”,其中老年助餐服務行動方案中鼓勵通過“個人出一點、企業讓一點、政府補一點、慈善捐一點、志願做一點”的多方支持方式,建立多元籌資渠道,推進老年助餐食堂或助餐點建設。合肥高新區結合轄區實際,推進助餐食堂建設,今年上半年新建1家社區食堂、3個助餐點,下半年計劃新增6個助餐點、2個農村助餐服務機構。

  “目前我們已引入青松、社家、好時刻、智廚等餐飲企業為老人提供助餐服務。助餐服務機構在保證成本運行計價的基礎上,為老人提供優質服務,同時還将一部分商業利潤回饋到助餐、為老服務項目中,形成一個互動的良性循環。 ”合肥高新區農村工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6月底,轄區内城市社區已建成6個社區食堂、12個社區助餐點,共計覆蓋24個城市社區,覆蓋率達100%,每日就餐1350人次。(記者 李明傑)

  牽線搭橋 “真金白銀”為企纾困解難

  “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淮南毛集實驗區經貿發展局多方牽線搭橋,協調鳳台縣農商銀行毛集支行為我們貸款200萬元,解決了企業的研發投入問題。”8月15日,安徽康美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利平一邊指揮着服裝、皮具加工生産,一邊告訴記者,有了毛集實驗區管委會的幫助,企業充實研發力量,改進産品結構,出口銷售實現快速增長。

  今年以來,毛集實驗區圍繞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聚力優化營商環境,着力為企業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調研發現,融資難、融資貴是企業發展的一大瓶頸。為此,毛集實驗區成立了美泰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主動上門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題。“公司成立後,我們的工作人員每周大部分時間都在跑企業,問需求,就是想把政策紅利轉化為企業的發展動力。”美泰公司負責人陸舜介紹,今年以來公司先後為25家小微企業、“三農”企業辦理27筆金融業務,解決企業需求資金4400多萬元,綜合運用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增信載體,為5家企業2630萬元到期貸款辦理了展期手續。

  “這個星期,我們僅發往浙江甯波的馬克筆就有6貨車的量,大約900萬支。 ”8月14日,安徽天艦文具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徐世輝在忙完貨物發送後,又開始安排新的訂單生産。該企業是2021年至2022年省文化出口重點企業,日生産馬克筆可達60萬支,産品遠銷德國、法國、美國、英國等80多個國家。

  “工商銀行淮南毛集支行幫助天艦公司解決了用于技術改造的貸款資金400萬元,擴大了中下遊産業鍊,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工商銀行淮南毛集支行負責人杜冬晴告訴記者,毛集實驗區政協工委組織了“銀企對接”活動,3個工作日就解決了天艦公司的融資問題。

  記者從毛集實驗區投資促進局了解到,今年以來,該區深入踐行省委“一改兩為”大會精神要求,紮實改進工作作風,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推進“保主體、增主體、強主體”行動,切實滿足市場主體需求,取得顯著成效。1月至7月,該區累計開展專項走訪活動34次,走訪企業96家,召開惠企纾困座談會8次,開展宣傳報道43次,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195件,兌現産業扶持政策獎勵資金3353.67萬元。

  “下一步,毛集實驗區将繼續聚焦企業的急難愁盼問題,建立完善‘主動上門、專人對接、快速響應、部門協作’的全鍊條閉環式服務機制,以真金白銀為企業賦能蓄力,助力企業纾困前行,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毛集實驗區工委主要負責人胡林娜說。(記者 柏松 通訊員 徐瑞成)

  便民利企 政務服務打出“組合拳”

  “有了365天‘不打烊’服務真是太好了,都不用請假去辦理業務了。 ”近日,安徽光智科技有限公司員工王冉連連稱贊。王冉告訴記者,她在365天“不打烊”服務推行的當天就到滁州市政務服務中心辦理了醫保業務。

  為破解群衆、企業“上班時間沒空辦、下班時間沒處辦”的難題,滁州市政務服務中心從今年2月19日開始,在全省率先推行365天“不打烊”服務制度。365天“不打烊”服務包含市場監管、交通運輸、稅務、房産交易、工程建設等行政審批和水、電、氣等公共服務高頻事項。非高頻事項,群衆、企業可通過電話或者 “皖事通·慧滁州”App預約節假日辦理時間。截至目前,滁州市節假日辦件量達3萬件,咨詢量達2.01萬件。

  政務服務高效便捷,是群衆和企業的期盼。圍繞解決群衆和企業反映的堵點、難點、痛點等問題,滁州市主動推出一系列便民利企“暖心”之舉,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水平,獲得服務對象一緻稱贊。

  設立企業幫扶窗口,“一口受理”企業訴求,全程閉環管理,讓企業辦事不再東奔西走。喜露彙房車(江蘇)有限公司的黃先生在滁州市政務服務中心辦理開設分公司的執業和稅務登記等業務,企業幫扶窗口工作人員了解相關情況後,主動幫助黃先生在網上申請分公司設立業務,企業當天就拿到了營業執照和免費的5枚印章。滁州市自設立該窗口以來已累計為企業辦理協調事項359件。

  “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助力群衆“好辦事”。安徽瑩澳節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旭東對此很有感觸,該公司曾向滁州市政務服務中心 “辦不成事”窗口反映問題,問題迅速得到解決。據了解,該公司由于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填寫錯誤,造成信息不匹配,無法辦理社保、公積金等業務,而公司為了保留以前的辦事信息,又不想注銷賬号重新注冊。窗口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後,立即向該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反映。滁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相關科室積極争取到省級主管部門支持,進而幫助企業遠程處理,協調企業便捷注冊正确的法人賬号,并将所有辦事信息遷移至正确的賬号下。 “非常滿意。沒想到這麼快就解決了問題,這樣我們就能安心生産了! ”何旭東說。

  “我們深入學習貫徹全省‘一改兩為’大會精神,秉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不斷推進政務服務運行标準化、服務供給規範化、企業和群衆辦事便利化。 ”滁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局長朱愛農表示,下一步,滁州市還将以長三角政務地圖的教育領域全生命周期主題地圖服務解決 “民生難事”,以數據賦能政務服務“一件事”等集成化服務優化企業、群衆辦事流程,着力推進“一網通辦”改革,進一步改進作風,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記者 朱茜)

  不走過場 公開接訪給農戶“定心丸”

  “有了全新的圩堤守護,俺們再也不用擔心農田被水淹了,今後可以踏踏實實種地了。 ”站在汲河岸邊,指着新建成的雷家湖生産圩堤,霍邱縣三流鄉老集村村民程家中高興地說。

  老集村雷家湖生産圩,位于汲河末梢,四周被汲河包圍。過去的老圩堤年代久遠,始建标準低,經多年河水淘蝕,已變得低矮且單薄,防洪保收的作用日漸弱化。因此,雷家湖也被村民稱為“紙糊的飯碗”。去年和前年,雷家湖連續兩年出現漫壩潰堤,已經成為該村百餘戶村民的煩心事。

  如何讓雷家湖生産圩真正發揮生産功能?今年初,在一次公開接訪活動中,幾位老集村村民向六安市以及霍邱縣有關負責同志表達了訴求:“希望有關部門重修圩堤,保障當地群衆的正常農業生産。 ”

  接訪不走過場,最終要落實在信訪事項的真正解決上。了解過信訪事項後,霍邱縣随即成立了由縣水利局和三流鄉聯合組成的工作專班,由一名副縣長包保領導。專班成員多次就群衆反映的問題實地調研勘察,并在現場召開座談會,充分聽取群衆的意見建議。 “工作專班堅持每周聽取彙報,每月現場督導,推進事項早日化解。”霍邱縣相關負責同志介紹,為了早日實現正常生産,專班向群衆承諾,一定在今年雨季前解決問題。

  此後,三流鄉自籌資金210萬元,對2.2公裡雷家湖生産圩堤進行了全面整修加固,目前圩堤加固工程已經全部完成。

  圩堤被重新加固,很多原本不打算在圩内種田的村民又有了信心。 “開春修築圩堤時,我在田裡放了1000多元的蝦苗,春季僅賣蝦就收入3000多元。現在秋糧全部種滿種足,今年肯定是個豐收年。 ”村民榮善球興奮地告訴記者,現在大家幹勁十足,連部分往年撂荒的邊角荒灘地也已全部插秧種苗。

  雷家湖生産圩問題的解決不是終點。為紮實解決農業基礎設施薄弱問題,三流鄉舉一反三,緊接着就在全鄉開展了農業基礎設施大排查。今年以來,三流鄉已改造提水站1座,并對九丫槐村、雙塔寺村3處圩堤進行加固,多個村的農業基礎設施得到切實改善。(安徽日報記者 範孝東 通訊員 周園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