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挂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其實廬山那瀑布遠遠沒有李白筆下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那麼壯觀。然而李白獨具慧眼,把自己胸中的豪放之情淋漓盡緻地噴灑到自然景物中,自然萬物在作者筆下完全是另一個樣子,就像近現代之交的大學者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說的“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現在很多人去廬山遊玩,都會去尋找李白當年所描寫的瀑布,若從現代廣告學的角度來評價李白,這完全是廣告界的第一人嘛,誰能夠把一個比較普通的瀑布宣傳的如此出名,唯有青蓮居士李太白。
2《清平調》三首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縱觀古今,像這種皇帝下令作的應試之作少有佳作。然而那是相對于其他人而言的,對于李白而言就沒有作不好的詩。在唐天寶元年(742年),李白奉唐玄宗之诏入京,供奉翰林。就在擔任翰林期間的某天,玄宗皇帝和楊貴妃玩耍調情頗為歡快,看到楊玉環的容貌如此美麗,如果讓翰林學士李白作詩形容楊貴妃的姿色會是怎樣的一番風景。于是宣來李白,李白一揮而就,寫下了三首《清平調》,此處選了第一首。在李白的筆下,楊貴妃的美竟然連天上的雲朵都争相想做她的衣裳,地上的花朵也想做她的容顔,楊貴妃的美恐怕那群玉之山的西王母也遜色三分。我隻想說一句,李太白的文采真不是蓋的。
3《聞王昌齡左遷龍标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标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随風直到夜郎西。
李白重情,也隻有一個性情中人才能作出這種詩歌。聽說好友王昌齡被貶官到很遠的夜郎去,李白寫下了這首寄給他。在這個楊花飄盡、子規啼叫的季節,聽聞好朋友要跋山涉水,遠渡五溪。我隻能在遠方寄予我對你的關懷之情,希望我的這個感情能夠随着明月、随着清風一直到夜郎之西。這是盛唐之下的朋友之情。
4《贈汪倫》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的重情是出了名的,好友汪倫隐居在桃花潭時,知道李白好觀美景、好飲美酒,于是寫信給李白說:“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裡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于是欣然前往,可是到了之後才發現哪有什麼十裡桃花,那“桃花”隻不過是一個名叫“桃花”的水潭,至于萬家酒店,隻不過是一個姓“萬”的人開的酒店,所以叫做萬家酒店。李白雖然“被騙”,但是對于朋友的殷勤款待,李白還是非常感激,玩了很久,臨别時寫下了《贈汪倫》這首詩送給好友王倫。此足以證明李白重情重義。你看那大學裡每年評助學金和獎學金的時候,某某同學和某某同學又因為争執引發矛盾了,凡此種種,層出不窮。在我們今天這個凡事講究“利己主義“的時代,在對待身邊的朋友時是不是該向李白取點經。
5《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顔棄軒冕,白首卧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也曾追星,也曾有偶像。不信請看“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這和我們現代的這些腦殘粉追星比起來,那可是雲泥之别,不知道高了多少個檔次。李白欣賞的是孟浩然的是風流的文采。連這種追星都是大唐的範兒。一個大寫的|“服”。
6《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顔。
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閑。
李白的邊塞詩那也是一絕啊!看那天山的明月穿梭在蒼茫的雲海之間。大風吹了幾萬裡,吹打着邊關戍邊将士。當年漢軍曾在白登山被圍,現在吐蕃又窺視我們青海灣。這些邊塞之地古往今來都是戰争的地方,因此那些戍邊将士很少又活着回去的。戍卒們遙望邊關肅殺的景色,思歸故裡早已使他們愁苦不堪。那家中的妻子,此時恐怕在聲聲歎息,自己的丈夫何時能夠回來。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但他也有關注現實的時候,他也曾經關注過底層士兵的生活現狀,這就是盛唐文化下的家國情懷。
7《上李邕》
大鵬一日同風起,抟搖直上九萬裡。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恒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李白狂傲,敢讓“力士脫靴,貴妃研磨。”在這首詩中他說“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後來這兩句也成為了不少年輕人的座右銘,宣父是誰?那可是天下讀書人的偶像孔子呀,李白卻敢說“宣父猶能畏後生”。李白把自己比喻成大鵬,振翅高飛時直上九萬裡,低飛歇息時還能夠擊打起滄溟之水,我言行不合世人,大家聽了都冷笑我,連孔子都說後生可畏,你(李邕)千萬不要輕視了我們年輕人。這樣的狂放,也隻有盛唐那樣的時代精神才能包容李白,也為我們造就了一位飄逸的“詩仙”。這要是在清朝那個大興文字獄的朝代,統治者有一萬種借口讓李白活不下去你信不信???李白身上的精神、詩中的精神其實就是盛唐的精神。
8《登金陵鳳凰台》
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文學研究者在研究李白和杜甫的作品風格區别時都會總結為一句話:“杜甫衆體皆長,李白少作七律。”就是說杜甫各種體裁的詩都很擅長,而李白很少寫七言律詩。這是李白的一首七言律詩,寫得非常好。有傳聞說李白在登黃鶴樓時詩興大發,本想作詩,忽然看到旁邊題得有崔颢的《黃鶴樓》這首詩,李白傻眼了,再寫也超不過崔詩的水平,幹脆不寫,原來李白也有才屈的時候?有好事者還調侃李白當時“一拳錘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題詩在上頭。”以上部分筆者未作詳細考證,是否屬實,各位斟酌。但是這首詩卻是套作崔颢的黃鶴樓,然而寫出新意,不失為一篇佳作。
9《宣州謝朓樓餞别校書叔雲》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一向豪放的李白原來也有愁苦的時候,在這首詩了我們更多的是看到李白愁苦之後的遣懷之舉。好詩無須多解釋,再解釋就像往酒入往好酒裡面參水,芳醇不再。
10《将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馔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複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谑。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将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好酒,杜甫說李白“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看來所言不虛。在李白看來,世上之事大抵都如那滔滔東流的黃河之水,一去不複返,人生也更是短暫,從青絲到白發也不過匆匆一瞬,尤其是在人生得意之時一定要痛飲三百杯。酒入豪腸,意氣風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是李白的酒後豪言。說實話,不喝酒的人或者不懂酒的人根本領會不了這其中的感情。這種飲酒的豪情隻有盛唐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