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引用周高起《陽羨茗壺系》中“以本山土砂,能發真茶之色香味”。周老先生在這裡不說成本山陶,直擊要害說本山土砂,古人已經把紫砂陶分成是土和砂,可見紫砂泥料是由土和砂組成的,用當今高科技技術探測,土即為高嶺土,主要成分為高嶺石,雲母,磁鐵礦等等,砂即為粉砂碎屑,主要成分是石英,雲母,長石,褐鐵礦。要是沒有砂又何來宜興紫砂之說呢!明代李漁評壺“茶壺以砂者為上,蓋即不奪香又無熟湯氣,故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蘊”足以見得紫砂中的“砂”是多麼重要,是發茶利茶關鍵,而砂又是區别于妖魔鬼怪獨到之處。
紫砂中是砂又是何物?
上文說到“砂即為粉砂碎屑,主要成分是石英,雲母,長石,褐鐵礦”乃出自權威紫砂礦料書籍《宜興紫砂礦料》對砂的定義。砂即為各種粉砂碎屑聚集體,為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鐵,氧化鉀等各種氧化物共存狀态,即堅硬又不是很堅硬,以及周圍物質形成團聚體,幹燥燒結後團聚體内的各種礦物發生反應結晶而收縮不均形成微細孔,是通常所說的雙氣孔中的一種結構。試想要是“紫砂壺”沒了粉砂碎屑,又或者非常之少,又何來這種氣孔呢,就沒有雙氣孔之說。那是不是砂越大,砂越多,紫砂壺透氣性就也好?非也!砂太多無肉,成型不了,而隻有一種大小均勻的粗砂,也僅僅起到裝飾作用,而非功能性提升。泥性嫩如朱泥也是含有砂的,所呈現出來是沉降砂,看壺表面是類似片狀輪廓不夠明顯的斑塊狀。
此砂在紫泥類紫砂壺中應該是隐隐若現,大小粉砂碎屑都有,在口蓋沿,壺口之處可以看到粉砂碎屑,粗細不同,粗旁有細,細旁是土,黃色顆粒,褐色顆粒褐色顆粒,氧化鐵是相對低熔物,會氧化析出成為黑點,雲母物質三三兩兩閃閃若現于壺表面。除了嫩泥如朱泥,岩化程度底,粉砂碎屑不易觀察外,其他泥料應該都具備砂,無砂就不是紫砂壺,砂多又奇怪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