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風俗_.生日:
(1)天津人過生日都是過虛歲,還有句話說生日趕前不趕後,意思是隻有提前過生日,不能後補生日。
(2)生日當天要請大家吃長壽面,生日前一天要吃餃子,這叫“催生”
(3)在天津66歲生日算是個大日子,“六十六大壽、得吃姑娘的一刀肉”,女兒要買肉,剁66刀坐門口吃,來祈福父母健康。
那,如何給老人過壽?老人過壽送什麼禮物好?對于大多數沒有給老人過壽的朋友來說是個難題。
祝壽是各族群衆普遍的習俗,過去和現在沒有多大變化。民間素以進入60歲為壽年,50歲以下或有父母健在者均不能稱壽,隻以過生日相稱。未足60歲的人,每年在出生之日過生日。過生日這天煮雞蛋、吃面條。雞蛋叫“喜蛋”,面條叫“長壽面”,表示祝願“長壽百歲”。如今除了吃喜蛋、長壽面之外,還買生日蛋糕,有的還按年齡點燃蠟燭,以示慶賀。
老人一入壽年,子女、親朋便要進行一年一度的生日慶祝活動,俗稱“祝壽”。為老人祝壽,要備制禮品,一般多以老人喜愛的食品、衣物為主。食品是面條和壽桃。生日蛋糕不可缺少,生日蛋糕其造型極具傳統民俗特色,有壽桃型、壽星型的,上面還帶有“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等字樣。比較講究的人家,也有撰寫“壽聯”和設“壽中堂”的。
較為普遍的做法是:在老人生日當天,子女或親友攜帶壽糕及食品等給老人祝壽,午間共餐,晚輩及親友向老人敬酒、祝辭,有的唱《祝您生日快樂》歌曲,也有的在壽糕上點燃與年齡相同數量的蠟燭,以表示老人健康長壽。
老人60、70、80、90和66歲生日為大慶之年,祝壽最為隆重,即使貧困人家,也要慶賀一番,用以表達兒女祝願老人長壽的心願。有的66歲,還要在這年的六月初六(農曆)這天吃由女兒給包的66個小巧而又鮮美的餃子,以示美好的祝願。
民間為老人祝壽很講究,一開始做壽便不能中斷,必須年年祝賀。否則稱為“斷生”,為壽者大忌。壽誕之日,壽者穿戴整齊,端坐正堂,接受兒女甥婿的祝福,一家人高高興興地相聚共餐。如因有事或外出當日未到者,可于事後送禮來“補生”,此事不可忘記。
為什麼要給老人過壽?
以前很不理解,為什麼給老人過壽要很隆重,隻是覺得是對老人的一種尊重,而現在我的看法改變了。
當人60歲以後,一般來說他們的父母基本上都已經不在了,于是每當他們經曆自己生日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的想起自己的母親和父親,但是卻不能和他們說話,心情中的苦悶和孤獨是旁人難以理解的。這種孤獨感對于這個歲數的中老年人是不健康的,所以這種日子最好就是子女能夠陪他們一起過,一是融融的氣氛能夠對他們的心情起到調節,二是讓他們回到現實,想到子女們的存在,從而順利度過這麼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以前小的時候确實覺得生日這一天就應該慶祝,應該和朋友們吃喝玩樂。然而今年的生日我理解了以前在書上讀到的那些話,也就是母親曾在這一天為我們受苦,人要牢記住這些,更要發奮的學習或工作來報答親恩。實際上,這也是一個哲學問題,是關于人的起源。人必須要找到自己存在的證據,那麼自己的父母就是必須的一環,記住這麼一個相對的原點是這個哲學問題的第一步。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老人的生活很好。過生日應該送什麼樣的禮物,才能讓老人高興,讓自己覺得滿意,還不丢面子。首先孝順老人,應該多陪陪老年人。給他們多一些溫暖,多一些關愛,隻要你知道的。在你經濟條件允許的條件下,挑一個買送給他都喜歡。送老人最需要的。禮物不在貴重,要體現你的心,要貼他的心。
祝壽禮儀
中國人祝壽一般從六十歲或六十六歲開始,不論是六十或六十六都是按虛歲計算,即按實際年齡提前一年。祝壽,也慣稱作“過生日”,老年人一開始“過生日”,以後就須年年過,不能間斷。平常為小慶,逢十如七十、八十、九十等,為大壽,要大慶,不但設宴待客,還唱大戲、放電影,或請唢呐班子演奏助興。給老人賀壽的人有族内子侄輩和兒孫輩、女兒和女婿、侄女兒和女婿、幹女兒和女婿、徒弟、學生、親戚中的晚輩及朋友等,七十歲以上的高壽老人過生日時,街坊鄰居也常備禮慶賀。
祝壽準備
給老人祝壽,家人們要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第一是預備招待賓朋的菜肴和酒水;
第二是準備壽面、壽桃、壽糕等。壽面 叫長壽面(這些 家有爸媽網 上都比較齊全)。壽桃是用精緻白面粉做成桃形,這些 家有爸媽網 上都介紹得比較清楚 壽糕是用白面和紅棗蒸制的多層棗馍,城鎮多買生日蛋糕代替;但是生日蛋糕很多老人都不愛吃(油膩 含糖)
第三要布置壽堂。壽堂一般在堂屋正廳,屋内張燈結彩,正面牆壁中間懸挂中堂圖畫,男壽多為南極仙翁,女壽多為瑤池王母,或八仙慶壽、或百壽圖、或紅紙書一大金色壽字。中堂兩邊為“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等祝福語句的對聯。牆下放禮桌,桌上陳壽桃、壽糕、壽酒等,兩邊兩隻紅蠟燭。桌前地上鋪設紅氈或花席,以備後輩人行禮。
祝壽儀式
中國人給老人慶壽并無嚴格的儀式程序,僅有大緻的章法。一般是,壽辰之日,先把祖宗的神主牌位請于神案之上,點燃香燭,鳴放鞭炮,壽誕老人穿戴一新,率全家拜祭。之後,老壽星端坐壽堂椅上,晚輩們衣冠整齊,恭恭敬敬依次磕頭祝壽,并獻上賀壽禮品。祝壽磕頭為“壽頭”,“壽頭”是必定要磕的,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會磕頭,就變為三鞠躬。
祝壽完畢,壽宴開始,衆人給壽星敬酒,壽星把壽糕、壽蛋、壽果等吃食分給衆人,衆人踴躍嚼食,說是替老人“嚼災”。長壽面是壽宴上必有的食物,吃面時,兒女們要把自己碗中的面條撥向老人碗中一些,謂之給老人“添壽”。
壽宴後稍事休息,大家陪老壽星看戲、看電影。晚上請執事人等吃酒答謝。壽禮便圓滿落幕。
祝壽禮品
給老人祝壽的親朋鄰裡都要拿祝壽禮品,祝壽禮品也多種多樣。
老人過壽時的常規壽禮:
1、送食物:壽桃、壽面、壽酒、壽糕、饅頭、肉、蛋、魚、酒、蘋果、石榴、桃等傳統的老人過壽禮品;
2、送生活用品:衣服、鞋帽、手杖,軟墊靠背椅、老花鏡、放大鏡等;
3、送禮品:寫有祝壽字句的壽幛、壽聯、壽屏和壽匾。送保健藥品、保健食品、營養品。也有朋友送戲、送電影慶賀的;
4、送花:比如菊花、松樹、鐵樹、萬年青、壽星草、長壽花、鶴望蘭等;
5、送錢(送禮金、送現金):農村、生活條件差的地方還比較适合,生活水平較高的地方顯得品位較低;
特殊壽禮:
老人過六十六、七十三、八十四幾次生日時,祝壽禮比較特殊。比如66歲送豆瓣肉,73歲、84歲送活鯉魚等。
六十六占兩個六字,象征“六六大順”,老人和子女都很看重,所以壽禮較為隆重。“六十六,娘吃閨女一塊肉”,父母六十六歲生日這天,已出嫁的女兒除一般禮品外,還須買六斤六兩一塊肉,蒸六十六個小壽桃為父母祝壽,以報答父母生養之恩。肉與小壽桃須父母兩人吃,其他人不得分食,否則謂之“奪福”。
這是延續下來的一種習俗,有幾種說法,比如“人活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六十六,吃了女兒一刀肉,健康又長壽”、“六十六大壽、得吃姑娘的一刀肉”、“年紀六十六,閻王要吃肉”等等。這是對長壽、健康、平安的一種美好期盼。既然閻王爺在人66歲時想要人命,那人吃了一刀肉後就還了閻王的債了,閻王吃肉好了就别吃人了,呵呵,人們都希望能平安度過。還有類似的說法是“七十三、八十四,閻王爺不叫自己去”,雖然是通俗的說法,看似無科學根據,但還是有一定道理和典型性在裡邊的。
七十三歲和八十四歲,俗謂人的一道生死坎兒,諺雲:“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到了這個年齡,老人和子女都比較緊張,平時對老人加倍呵護,生日時也有個特别的破法,即子女買活鯉魚為壽禮讓老人吃,鯉魚擅跳躍,吃了鯉魚,就會躍過這道坎兒,獲得平安健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