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詩詞五首:愛看一犁春雨,綠蓑青笠皆香
又是春雨霏霏的時節,早春春雨,潤物無聲,然而就是這樣陰雲漠漠,連綿不絕的雨水,卻是農田最美的期待。
常常在古詩詞中看到“一犁春雨”,給人的感覺是牛或者人在春雨的土地上耕作,給人早春的清麗和勞作感。但是蘇東坡有“江上一犁春雨”,難道能在江面春耕不成?
實際“一犁春雨”指的是早春或者仲春的雨,好的滋潤的雨水,可以浸潤土地,是土地疏松膏美,達到犁具輕松耕耘的效果。一犁雨,是農諺中指的是非常适量的春雨,不旱不澇,最适合耕作,和作物生長。
“東來春色變層陰,甘霈前符望歲心。
雲葉乍驚重礎潤,土膏先過一犁深。
皇慈已浃流根澤,芳節殊非貫序霖。
忽枉新篇真寡和,鼻聲衰濁費長吟。北宋 · 宋庠 《和河間通博判王太博見贶春雨應時雅什 》
(自注:農人記潤之語。)(自注:近诏書赦天下。)
宋朝注重農業,早春也有關于雨的祭祀。一場符合節令的春雨,是良好春耕的開端,所謂風調雨順,注重農業的官員自然也倍感欣喜。封建社會,皇帝和官僚就是最大的地主,但是如果想太平生活持久,自然免不了和土地和農民一樣操心農事和收成,因為稼穑是國家根本。
那從東方而來的春天,改變着天空,天空上布滿沉沉春雲,春雨提前落下,給人期待一年豐收的展望。
那天上的流雲,變作春雨,将土地滋潤得肥沃,試試春雨潤澤到土地,有一犁那麼深厚。這已經是農民最盼望的潤澤豐腴的土地,預示今年會有個好收成。
皇帝也有如春雨,已經頒布诏書大赦天下,讓小民也有生存的機會,也許正是如此,天上也提前降下好雨,看到你寫的祝春雨的詩,我也努力用自己已經渾濁的聲音,來贊美這春天的好雨吧。
居廟堂之高,而有農民土地的意識,也算是有良心的地主了。
”為向東坡傳語。人在玉堂深處。
别後有誰來,雪壓小橋無路。
歸去。歸去。
江上一犁春雨。 “北宋 · 蘇轼 《如夢令(1086年)》
将”一犁春雨“寫得天下聞名并成為成語的是蘇轼。他是官僚,是詩人,同時也曾經是個貼近土地求生存的農民。43歲的他因為烏台詩案,險些掉了腦袋,最後流放貶谪到宋朝當時經濟不發達的黃州作被管制的小官吏,因為跟去的人多,且他可憐的薪水塞牙縫都不夠,又那年黃州大旱,生存都成了難題。
蘇轼卻生出了要活下來,要全家都活下來的志氣,在當地的朋友幫助下,他獲得了一塊城東郊區廢棄的荒園,在這裡開荒種地,和農民一樣土裡刨食,清苦艱辛的生存,反而磨砺出了樂觀和大氣,他沒有消沉,反而寫出了千古名篇《浪淘沙大江東去》和《前後赤壁賦》。并号東坡。
在這裡過了艱辛清貧的五年之後,蘇轼時來運轉,青雲直上,成為朝廷要官, 翰林學士知制诰,知禮部貢舉。就是掌管起草重要的诏書和國家人才選撥。
但是此時的朝堂已經極度分裂化,新黨舊黨之間互相掣肘,蘇轼跳開黨政,秉公做事,結果兩方都不讨好。反而更加孤立。
又是一年春雨到,蘇轼站在京城的高樓大廈,華麗廳堂裡,看見窗外飄飛的春雨,他想到的是黃州的東坡草堂,那裡本來就是一個廢棄的荒園,五年之間,他将那裡改造成一座有橋有泉,豐茂的農家田園,但顯然,他走後,那片土地一定荒蕪了。
過去的冬天,下雪的時候他都會想到那裡的橋和雪,那裡曾經有朋友,在艱苦中溫暖相對,圍爐喝酒,雪上有着來往的足迹。也許現在,隻有厚厚的積雪,通往草房的路都厚雪掩蓋,也許草堂還在,隻是再也沒有燈了。
在這過于喧嚣而華麗的朝堂,他的寂寞反而比在黃州東坡時還深。
在那裡,每年此時都是最勞碌而熱鬧的,這樣的春雨早就讓人期待,這一犁深的春雨,讓人不斷在家中的屋檐下和人話着土地該種些什麼,一定有個好收成,經曆過深刻饑荒的蘇轼,對土地抱有了特殊的溫情。他五年的農耕生活,是徹底了解了土地和百姓,也徹底愛上了土地。
是的,還不如回到東坡那裡,還不如回去了。
趁着這春雨行船,到達黃州,可以自在扛起鋤頭,在肥沃的土地上,那是種什麼就會收什麼。
他蘇轼哪裡願意無視這漫天的好雨,一江的春雨?
"一犁春雨"也因為蘇轼的深情,而成為最美的最能代表農事和田園的雨。
”一犁酥潤萬牛耕,飯碗人間系死生。
公子樓頭賞春雨,杏花樹上聽新莺。“南宋 · 方回 《記正月二十五日西湖之遊十五首 其十 》
南宋,經曆了北宋的滅亡,都城南移,定都在杭州。
帝京杭州,地處長江中下遊平原區,氣候溫潤,自古就是農業富庶之地,城市附近的人民勤勞,精耕細作。但也正是因為杭州成為首府,西湖開始前所未有的熱鬧。
一方面西湖成為著名的園林旅遊勝地,這裡畫船歌樓,楊柳杏花,晝夜绮麗,另外一方面,不遠處的田園,仍舊維持着古老的耕作。
此時正是一場春雨之後,肥沃的郊區泥土,無數的農民牽着牛,在土地上耕作。
這土地和春雨關系到他們切實的生存,而對于農民來講,熱愛土地耕耘土地是傳統是責任更是生存相關的大事。
于是可以看到這樣階級分明的場景,農民辛勤在春雨裡煙蓑雨笠,披星戴月,而通往西湖的官道上,卻是朱車錦繡。
少年富貴公子來此春雨樓頭,是為賞這裡的煙雨杏花,聽着嘹亮的黃鹂歌喉,那楊柳之美,春雨之潤,杏花之豔,才是他們賞心樂事的重點,或者不遠處,就是農人在雨水裡耕作。
對于這些少年公子講,這些都是真真好的背景,為怕沾衣懶下樓,一個勁在樓上高樂。
而遠處的農民呢,我想他們是最忙碌的一群,或者并沒有在意路上車來車往,樓頭紅袖招展。
這首詩的美在于和諧中有對照諷刺,春雨中有輕薄賞雨之美,也有厚重的春耕之美,就看你願意看到什麼,想到什麼。
”荒田滿眼人得耕,诏書已複三年征。
早晚林間見雞犬,一犁春雨麥青青。“ 金末元初 · 元好問《宛丘歎》節錄
這是亂世中短暫的太平。戰争的間隙裡,皇帝發出诏令,重新振興農業。那些失散逃荒的人,終于穩定下來,分配了土地,荒田重新得到開墾。
終于看到了安定的有一種希望,這是春雨時節,滿眼荒田,已經有人在耕種了。
在荒涼的林子間,可以看到不多的雞犬,人們開始留在此地,安居樂業。
那當着時節的好雨,綿綿落下,一犁深的豐沛春雨滋養着這裡田地的麥子,綠油油的。
不經曆戰亂,漂泊,是不知道這種安定的難得的。
這裡的一犁春雨麥青青,那雨也含着酸心而幸福的淚吧。
從來就沒有世外桃源,安定才是中國人的桃源,可以讓土地長滿青色的麥苗,讓山林桃花成海,但是一場動蕩足以毀滅一切,包括人。
終于是,早晚林間見雞犬,一犁春雨麥青青,曾經這裡是荒無人煙,那些人離散了,死了,再也沒有回來,連帶土地都荒蕪了,何等悲哀,而終于還是有這一天,雞犬聲起,有了清新美麗的田園煙火。
”愛看一犁春雨,家家盡力農桑。
黃犢烏犍俱雅,綠蓑青笠皆香。清 · 張英山《居幽事戲拟右丞體三十首 其二十八》
愛着太平時代的農家春雨。
愛看這能夠滋潤一犁深的春雨從天來落,綿綿蕭蕭霏霏漠漠,煙雨不絕,滋潤綠了青山綠草,房屋樹木,晚梅早杏,桑樹春田。
愛看家家在春雨中下田,搶種搶耕,熱火朝天。
愛着黃牛黑牛成群去往農田,在雨中有斑駁矯健的身影。
愛着那農民青鬥笠,綠蓑衣,身上散發的是泥土和青草的氣息。
這是最美的春雨,最美的農民。
也是一犁春雨最深情質樸的寫照,是真的有牛有犁,有雨有人。
讓我們也來寫寫一犁春雨吧,春雨最渾厚深沉的地方,就在于提供糧食作物的蓬勃生長,成就億萬國人的幸福基礎。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